学术投稿

霍迎春主任医师治疗痰证经验谈

马忠;魏建华

关键词:主任医师, 治疗, 痰证, 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 水液代谢障碍, 致病因素, 代谢失常, 病理产物, 呼吸道, 脏腑, 体内, 痰液, 经络, 津液, 分泌, 病变
摘要: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一种致病因素,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呼吸道分泌和咳出的痰液,包括瘰疬、痰核等可触见的痰的病变.无形之痰是体内津液代谢失常所致,停积在经络、脏腑,引起各种顽证、怪证,手不可触及,眼不可见之.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前列宁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前列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前列宁胶囊中石菖蒲、乌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君药甘草中的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复方前列宁胶囊中的石菖蒲、乌药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对照晶)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甘草酸在0.0174mg/mL~0.2179m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6,稳定性试验RSD为1.23%(n=5),平均回收率为99.33%(n=9),RSD为1.72%(n=9),重复性试验RSD为0.66%(n=5),精密度试验RSD为1.23%(n=5).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控制复方前列宁胶囊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夏琴;翟科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哈萨克传统疗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多发性和对称性的关节非特异性炎症.它的特征是病程慢、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关节畸形逐渐形成,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叶尔宝;亚力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法规体系的形成及其进展

    我国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管理的基本法,国家卫生管理有关部门以其为法律依据,对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了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体系.

    作者:娄育红;莫丽红;付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秋水仙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筛远秋水仙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秋水仙碱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结果:佳提取工艺是加药材的12倍量的70%乙醇,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结论:按佳工艺提取的秋水仙碱含量高,说明提取工艺是合理可行.

    作者:蒋宇宁;付玲;李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劳动的减少,加之人们对糖尿病的不断认识,以及检查糖尿病的方法普及,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由于糖尿病求医后,治疗及康复多在医院外进行且疗程漫长,因此,如何使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保持较好的治疗、生活、休养、锻炼的水平,以减少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黄玲;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味消遥丸治疗经前期乳房疼痛126例疗效观察

    经前期乳房疼痛常导致患者就诊,临床处理无特殊方法.我科采用中成药加味消遥丸口服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高宁;许敏兰;阿丽亚;古丽夏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温通活血乳膏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温通活血乳膏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提取次数为主要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制剂的外观性状、涂展性、耐热试验、,耐寒试验、离心性等观察指标筛选乳膏基质处方,制备温通活血乳膏.结果:佳工艺以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低温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约为1.05的药液,加经筛选的乳膏基质制备为宜.结论:提取工艺简便可行,评分指标可靠、科学;乳膏基质组成合理、稳定.

    作者:王纤汝;夏昌隆;卢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灸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失眠又称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安难以维持睡眠,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及身心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人口失眠率约为17%[1].我科于2000年1月~2004年1月采用针灸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失眠病案8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慧;黎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背边缘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的改进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用也是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很多体型瘦弱或是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因手背的静脉血管已经硬化,或出现血管硬结造成穿刺困难,且拔针后不宜止血等情况,会经常选择手背部掌指关节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但在穿刺成功后输液针头很难固定,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400例手背边缘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的改进,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康小可;赵恒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天灸的临床护理指导

    天灸,又称自灸、发泡灸,是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在皮肤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引起局部皮肤发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其作用原理,一是通过刺激性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使血流加快,进而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作用;二是药物敷于表皮后,局部多呈现灼热感,类似艾灸,这种热效应可起到温阳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温经行气的作用;

    作者:尹进梅;黎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活胃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高,病情迁延,久治不愈.各家报道CAG占胃镜检查例数13.8%左右,在胃癌高发区可高达28.1%[1].1978年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M)或异型增生(Dys)则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致癌率高达4%~12%[2].

    作者:曾斌芳;王晶;雷云霞;刘阳军;郭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槌果藤实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槌果藤实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及40%乙醇致小鼠记忆获得、巩固及再现障碍模型,经跳台法观察槌果藤实对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槌果藤实(1、2、4g/kg)组可改善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亚硝酸钠所致记忆巩固障碍及40%乙醇所致记忆再现障碍.结论:提示槌果藤实能改善学习记忆障碍作用.

    作者:古丽孜亚·卡克巴依;阿布拉海提·阿布都拉;阿力木江·阿吾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金消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76例

    泌尿系结石是当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肾结石一旦形成就逐渐日益增大,造成肾实质损伤而常见血尿、肾绞痛,甚至出现痛性休克.笔者于2005~2007年用三金消石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常忠生;杜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温针灸治疗末梢神经炎之感觉障碍临床观察

    末梢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如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过敏变态反应等损害了诸多周围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肢体远端(尤其是下肢)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为感觉障碍如肢端疼痛、烧灼、麻木感、蚁行感、针刺感等,呈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缺失或过敏.

    作者:张欣;李永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脂肪肝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脂肪肝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各地以B超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对健康人群普查的报道中发生率3.23%~14%.既往认为脂肪肝仅为良性病变,但近年发现20%的隐源性肝硬化可能为脂肪性肝炎发展而来,其病变过程包括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

    作者:张金颖;曾斌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济南地区儿童微量元素含量检测情况及分析

    为探讨幼儿期、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微量元素锌、铁、钙、镁、铜、铅含量分布情况,我们对2005~2006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济南市区儿童进行了微量元素测定,统计缺乏率和超标率,并对其进行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体重、臀围、腰臀比、TG、CHOL、HDL的影响,了解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探讨用穴位埋线替代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可能性.方法:将53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埋线组27例,针刺组26例,辨证取穴,分别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相关物理及生化指标,对比观察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穴位埋线组有效率为77.78%,针刺组有效率为73.08%,p>0.05,但把握度(power)<0.75,尚不能认为两组疗效相同.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有差别.两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MI、体重、臀围、CHOL均有影响(体现在数值在治疗后均有下降).结论:穴位埋线法减肥疗效较好,可替代针刺疗法,更适合繁忙的现代人.

    作者:尹改珍;霍新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刘红霞主任医师皮肤病用药述要

    刘红霞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和科研工作20余年,早年曾在北京中医院皮肤科学习,多有心得;她治学严谨,勤于钻研,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积累和总结,结合新疆本地区的地域、饮食、文化特点,对中医常见多发性皮肤病提出了诸多新观点,如强调调理脾胃对皮肤病治疗的重要性,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刘红霞主任医师的用药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张成会;刘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白虎汤在高热急症中的运用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此方主要是治疗阳明经证四大证的主方,亦为后世温病学家治疗气分热证的代表方.<温病条辨>称白虎汤是辛凉重剂,具有清热除烦、止渴生津之功效.

    作者:崔金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霍迎春主任医师治疗痰证经验谈

    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一种致病因素,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呼吸道分泌和咳出的痰液,包括瘰疬、痰核等可触见的痰的病变.无形之痰是体内津液代谢失常所致,停积在经络、脏腑,引起各种顽证、怪证,手不可触及,眼不可见之.

    作者:马忠;魏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