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教书育人,春满杏园——沈宝藩教授谈少数民族学生中医教育的体会

王晓峰;刘芳;吴致安

关键词:名老中医, 少数民族, 中医教育
摘要:沈宝藩教授1960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专业,即分配去卫生部在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全国第二期西医离职学习班学习中医,结业后分配来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工作至今.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力衰竭心肾阳虚、气阴两虚型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心力衰竭(HF)患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与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在不同中医证型(心肾阳虚组、气阴两虚组)中的分布特点,研究心衰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白介素-6之间的系.结果:1.HF中医各证型组患者的血浆IL-6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5).HF中医分型两组间的IL-6水平有差异(P<0.05),并且IL-6水平心肾阳虚组大于气阴两虚组.2 HF患者各组心功能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肾阳虚组其心功能分级数高于气阴两虚组.3 HF患者各组射血分数两两比较,各组之间射血分数有差异(P<0.05)提示:射血分数心肾阳虚组小于气阴两虚组.结论:中医证型在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的分布具有差异性.HF患者心力衰竭活动时外周血中IL-6水平均显著增高,其白介素-6在各组的水平测定结果:心肾阳虚组大于气阴两虚组;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射血分数的降低,IL-6水平呈递增性升高.提示HF患者IL-6分布水平与心衰中医证型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并与心功能分级和射血分数亦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万智;宋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内经》人迎诊法刍议

    人迎诊法是古代切脉方法之一,常与气口相提并论日人迎气口诊法,究其源流,出自《内经》,主要散见于《素问》、《灵枢》、《太素》等相关篇章(本篇以人迎诊为主).

    作者:吕光耀;赵肖华;胡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520例创伤性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

    创伤性骨折均因意外事故致伤入院,因其突发性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心理刺激,本文就是根据患者年龄的构成及其在各年龄段所特有的情况进行重点不同的三种护理,即:营造家的环境、消除疼痛引起的恐惧心理、手术前后的安抚及引导患者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作者:白玉萍;柴春蕾;苗建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组成的自拟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并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40例气阴两虚、瘀血内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组成的自拟方(治疗组)20例,舒降之(对照组)20例.服用自拟方和舒降之6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流变、TXB、6-keto-PGF1α及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口干等症状得到了改善,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45%和4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项血脂指标无统计学意(P>0.05).(4)治疗组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高切变率、低切变率、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红细胞压积无影响(P>0.05),而对照组仅降低了血粘度(P<0.05)和纤维蛋白原(P<0.05).对高切变率、低切变率、红细胞压积无影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项血流变指标无明显差异(P>05).(5)治疗后,两组皆降低了冠心病患者血浆TXB2的浓度(P<0.01).两组间比较,对照组的TXB2低于治疗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升高了冠心病患者血浆6-keto-PGF1α的浓度(P<0.01).对照组升高了冠心病患者血浆6-keto-PGF1α的浓度(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皆降低了TXB2/6-keto-PGF1α的比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的TXB2/6-keto-PGF1α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组成的自拟方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肌缺血,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脂、血流变,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防止血栓的形成有关.

    作者:金斗镇;杨建梅;周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柴葛解肌汤临床应用体会

    柴葛解肌汤出自明·陶华《伤寒六书》,由柴胡、葛根、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用于感冒风寒、寒郁化热,火郁重、恶寒轻,头痛肢楚,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苔薄黄、脉浮等症.该方诸药寒温并用、辛凉为主,共成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之功.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根据该方的功效,辨证用于治疗内科病证,每每取效.举例如下.

    作者:吴素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雪莲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

    雪莲注射液是新疆制药厂生产的用于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的药物,其作用为消炎镇痛,消肿、活血化瘀,为了确定雪莲注射液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

    作者:李勇;熊元君;刘家国;安娟;连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证型与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中医辨证为中风火上扰25例,痰热腑实22例,风痰火亢19例,风痰瘀阻23例,阴虚风动13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翌日、第4日、第10日的血清CRP含量,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证型的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其含量及积分依次排序均为: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阻证;入院后翌日、第4日、第10日测定的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证型反映的脑实质损害程度不同,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作者:仝淼;刘远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天香丹颗粒对冠心病患者应变率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中药天香丹颗粒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心肌应变率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机理.方法:以37例符合观察标准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加天香丹颗粒,28天为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及应变率(SR)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冠心病患者不同时相心肌应变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电图表现ST-T改变心肌节段和ST-T 无改变心肌节段收缩期(S)、舒张早期(E)及舒张晚期(A)应变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通补开泄法为理论依据研制的天香丹不仅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而且能使局部心肌应变率升高.其升高与天香丹颗粒可改善缺血心肌血供,提高心肌发生变形的能力,使其收缩、舒张功能得到改善有关,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的机理之一.

    作者:郑静;安冬青;赵明芬;胡金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吉红1号红花黄色素提取及成份分离鉴定

    目的:提取吉红1号红花黄色素并分离鉴定其成份.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仪确定分子结构.结果:从吉红1号提取出的黄色素中分离出来的成份有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B、6-羟基-3,6-二葡萄糖山奈酚甙、6-羟基-3-芦丁-6-葡萄糖山奈酚甙.

    作者:卿德刚;倪慧;张娟;贾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捏脊、走罐综合治疗腰肌劳损212例

    笔者于2001年9月~2006年9月,采用针刺结合捏脊、走罐治疗腰肌劳损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睿;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结合少量放血治疗偏头痛30例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少量放血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少量放血是治疗偏头痛的良好方法.

    作者:刘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123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0年9月~2004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肛门瘙痒症12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月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运用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法治疗抑郁症 56例临床观察

    抑郁症是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的以心境低落、情绪不宁、兴趣丧失,意识活动减退为主证,伴有失眠早醒、心悸胸闷,不思饮食,体重减轻,性欲减退.啵乏无力,躯体不适等症状的一类精神疾病,患者自觉痛苦明显,莫可名状.

    作者:孙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谈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每人都会面临生老病死,死亡是人的自然回归.临终是生命结束前的必经之路,但对人类而言无论如何是一件重要而痛苦的事,因为它不仅意味着与亲人、家庭及整个社会的永久分离,而且在临终过程中人会遇到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意愿,满足病人的生理、社会心理及精神的需要,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蒋红;崔华;张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正交试验优选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出黄芪多糖的较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含量和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用水提醇沉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黄芪多糖的较佳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2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建立了黄芪多糖的紫外分光光度含量测定方法,验证试验表明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周冬梅;张海英;李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便秘的病因研究

    便秘常见于临床,中医和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诊断标准不同.但对其病因认识却同中有异.中医认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均可导致便秘,且便秘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现代医学认为便秘可继发于能直接影响肠平滑肌功能的各种因素,也可因结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前者称为继发性便秘,后者称为功能性便秘[1].目前,人们尚不明确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仅有研究显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地域气候、文化程度、精神心理状况等因素相关.西北燥证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新疆各地居民的燥证罹患率在4.61%-39.52%,南疆比北疆更高,与上海(0.51%)、四川(0,48%)形成鲜明对照,提示西北燥证的发生确与当地气候干湿程度相关[2],燥邪引发的西北燥证是影响新疆居民健康的共同病证状态翻.笔者关于西北燥证和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新疆便秘发病率为21.05%,高于北京、西安、沈阳等北方城市,更高于上海、广州、成都等南方城市[4],呈现明显的地域性.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西北燥证罹患与慢性便秘患病显著相关,西北燥证是慢性便秘的加重因素.认清新疆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对新疆常见病慢性便秘的影响,有助于从异病同治角度探讨新疆多发疾病慢性便秘的普适性防治方案,为新疆和西北地区各族居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史红;周铭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阴挺脱肛验案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脾胃论》,是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的代表方.临床内服此汤、外用自制蜘倍散,治疗脱肛、阴挺证,疗效颇佳.

    作者:陆龙涛;李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30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小22岁,大82岁;病程短7天,长5年.全部病例均经X线片或CT示颈椎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其中,椎动脉型5例,神经根型12例,交感神经型3例,混合型10例.均有椎间隙变窄,椎关节增生等病变.

    作者:牛亚清;吴宁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平胃散对脾虚湿困大鼠胃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

    目的:借助大鼠脾虚湿困动物模型探讨平胃散对大鼠胃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方法:①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对照盲法(RCT)原则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3;每组10只.对除空白对照组以外的2组,用18天,建立大鼠脾虚湿困动物模型.随后14天,运用平胃散对治疗组进行治疗;空白对照组同时以生理盐水灌胃.②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各组,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各组,胃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比较平胃散的疗效并得出结论.结果:SOD、MDA;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胃散可明显提高胃组织SOD活力,消除自由基对胃组织的损伤.同时,可明显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代谢中产物MDA含量,改善胃组织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胃组织抗损伤能力.

    作者:王昕宇;马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100例顽固性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病,大部分患者经各种疗法治疗,均能治愈或症状明显缓解,也有少部分患者经过至少1年的治疗,病情不能缓解,成为顽固性瘙痒.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瘙痒100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涛;马丽萍;侯方;云淑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