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水提取液常用精制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胡辉;李冬;彭燕

关键词:中药复方制剂, 水提取液, 精制, 方法及, 亚微粒, 提取中药, 工艺步骤, 粘液质, 絮状物, 蛋白质, 大分子, 运用, 用水, 物质, 体积, 设备, 鞣质, 溶液, 果胶, 多糖
摘要:用水提取中药是中药复方制剂中运用为广泛的工艺步骤.以水为溶媒,廉价易得,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然而,中药水提取液一般体积大,溶液中存在大量鞣质、蛋白质、粘液质、多糖、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及许多微粒、亚微粒和絮状物等.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归脾汤的临床应用

    归脾汤为补心血、安心神、补脾统血的常用方剂.经现代研究,凡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于心脾两虚者,皆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均获得良效.

    作者:宋淑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性痴呆(AD)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000万人患老年性痴呆[1],估计我国现有痴呆的老年患者超过400万人,老年性痴呆约占1/3[2].AD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的严重疾病之一.

    作者:贾晓光;杨莉;王果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动态评价理论在临床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是促进被教育者认知和行为的有效改变,而评价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评价的理念及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应运而生的动态评价(Dynamic Evaluation or Assessment)正逐渐受到关注.

    作者:薛洁;韩荣;潘蓉;谢丽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法优选驱虫斑鸠菊澄清工艺

    目的:优化驱虫斑鸠菊水提取液的澄清工艺.方法:应用多指标试验公武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以浸膏量以及浸膏中紫铆素和总黄酮含量为评分指标,考察澄清工艺条件.结果:驱虫斑鸠菊水提取液的澄清条件为:ZTCI+1澄清剂的加入顺序为先加入0.5%(g/mL)澄清剂B溶液再加入1.0%(g/mL)澄清剂A溶液,澄清剂B和A的佳用量分别为2.0%(V/V)和0.5%(V/V),反应温度分别为(80±1)℃和(60±1)℃,反应时间分别为2h.结论:该工艺是可行的.

    作者:刘文丽;于鲁海;杨洪;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

    肛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我国局部地区5万余人的调查,发病率达59.1%,其中痔占87.25%[1].环形混合痔为痔中复杂者,临床手术颇为讲究,其术式有痔环切术,由Whitehead首创,目前该术式已基本被淘汰.环状混合痔分段齿形结扎法:1982年丁泽民采用此法治疗,在内痔部分根部的痔动脉区,用圆针丝线贯穿结扎.

    作者:潘芳杰;田凯;王军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疆赤芍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

    目的:考察新疆赤芍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情况.方法:样品用石油醚-丙酮混合溶剂提取;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m×0.32mm,0.25μm)DB-1701,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各农药残留的回收率在86.3%~99.0%,RSD(%)在3.3%~6.0%.结论:野生新疆赤芍的生长环境未受到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危害.

    作者:周钢;马晓康;杨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景天通脉方抗氧化作用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景天通脉方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肝微粒体的提取,制备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检测景天通脉方水溶性部分的样品对丙二醛(MDA)的抑制作用的影响,观察它的抗氧化作用.结果:在Fe2+-半胱氨酸诱导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中,大孔树脂75%乙醇分离浸膏样品(Z5)、大孔树脂95%乙醇分离浸膏样品(Z6)对MDA抑制率和IC50值均大于50%,并且反应浓度在100μg/mL和50μg/mL时,样品对MDA抑制作用明显.结论:景天通脉方具有抗氧化作用,且浓度较高作用较明显.

    作者:赵翠霞;热娜·卡斯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金洪元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金洪元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擅长治疗中医脾胃病、肝胆病、肾病.笔者有幸作为其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跟师学习近2年,对金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现将金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彭万枫;李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水提取液常用精制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用水提取中药是中药复方制剂中运用为广泛的工艺步骤.以水为溶媒,廉价易得,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然而,中药水提取液一般体积大,溶液中存在大量鞣质、蛋白质、粘液质、多糖、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及许多微粒、亚微粒和絮状物等.

    作者:胡辉;李冬;彭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观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率失常的综合表现.常导致有关脏器、组织血供不足的症状,如眩晕、视蒙、乏力等,严重者发生晕厥.如有心动过速的发作,则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甚至生命.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传统中医药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本病1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方药如下:麻黄、炮附子各10g,细辛5g,红参2g,当归、麦冬、五味子各15g,丹参30g(注:麻黄用量因人而异).

    作者:陈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梦游症

    百合地黄汤属于<金匮要略>治百合病专方,笔者用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梦游症有一定疗效.

    作者:何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性鼻出血的中医护理体会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其来势急.出血量多,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出血以后鼻腔为多,常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引起.本文对此类患者进行分期分型的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傅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妇科灌肠法加离子导入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我院理疗中心开展了中药灌肠+离子导入治疗妇科盆腔炎共计78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收集2004~2007年在理疗科治疗的780例盆腔炎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大48岁,小21岁,平均37岁;病程长者5年,短者半月.

    作者:苍玉梅;吴朝晖;郑义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恒春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胃恒春是根据我院名老中医孙殿浩主任中医师的协定处方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是由黄芪、党参、陈皮、半夏等数十味中药制成的水丸.具有理气活血、健胃止痛的功效,用于各种类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自2000年应用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临床应用做了统计、观察.

    作者:公素琴;孙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附子白术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实验观察了附子白术不同配伍比例组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足肿胀及免疫细胞因子TNF-α和炎性介质NO的影响.结果显示附子白术不同配伍比例组可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降低NO及TNF-α水平,且其不同配伍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附子配伍白术在3:1时效果佳.

    作者:扎西草;马成;陈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提高新疆地区糖尿病防范意识

    众所周知,糖尿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1.8亿,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亿,其中2.3亿人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糖尿病增长率为42%,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将达到170%.

    作者:李凯利;马丽;王卫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医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心理学,是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实际运用的一门学问.本研究以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心理学认识一致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应用中医心理治疗理论对突发性耳聋进行临床心理护理,以此阐明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张伟;吴朝晖;程爱民;高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王海云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经验介绍

    王海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全国中医风湿病学会委员.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作者:照日格图;曾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析麻醉科进修医生临床教学特点与对策

    目的:探讨麻醉科进修医生临床教学的特点与对策.方法:根据麻醉科进修医生素质参差不齐、进修目的各异和进修时间长短不一等临床教学特点,采取高度重视、周密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人性化管理等具体对策,建立适合麻醉科进修医生的教学模式.结果:进修医生的操作技能、基础理论和麻醉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进修医生教学是麻醉学科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教学模式非常必要.

    作者:古丽斯坦·阿力木江;米南瓦尔·热扎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谈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配合心理暗示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性病变[1],中医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脾胃、肝肾的病理改变为主,治疗原则为健脾、利湿、补肾、助消化.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证明,口服中药煎剂不仅能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结肠溃疡的修复,控制结肠的炎症反应,同时有较好的解痉止痛和收敛作用,达到止泻、促进疾病的修复痊愈.

    作者:黄凤;鹿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