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雯;马清河;徐建军
目的:探讨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及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脑静脉窦血栓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3例均行MRI平扫检查;其中11例行MRV;9例行增强扫描;MRI表现为:平扫显示静脉窦内见异常信号,MRV表现为充盈缺损,静脉窦内高信号部分缺失或静脉窦粗细不均;Gd-DTPA显示为空三角征或静脉内充盈缺损影;13例相应静脉窦引流脑组织内可见水肿、出血或梗死.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多数病例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郑田玲;楼俭茹;栾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物理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疗效.方法:选取体位性低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均静脉点滴天麻素针剂,联合物理及体位治疗15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剂加减口服,观察起卧位血压、心率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立位收缩压、心率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物理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肖华;郑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中医临证施护.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小儿发热患者根据证型,从治疗、用药、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辨证施护.结果:配合辨证施护,使患儿症状得到了缓解,减少并发症,降低了住院天数.
作者:胡红岩;余玫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新疆女性在针灸科就诊的常见病.本文拟探求针灸辨证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方案.
作者:张雪英;麦合木提·阿木提;谢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柴平汤治疗胃肠动力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胃肠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选用中药柴平汤,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10mg,每日3次,餐前30min;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等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胃肠功能数值有所改善,以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柴平汤治疗胃肠道动力疾病有一定的功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靳瑾;何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和中药敷脐法相结合治疗哮喘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川芎平喘合剂和外贴敷脐膏相结合治疗哮喘病7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控释茶碱治疗78例.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46.2%)、好转39例(50%)、无效3例(4.8%),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21例(26.9%)、好转34例(43.6%)、无效23例(29.5%),总有效率70.5%.结论:内服中药和体外中药敷脐法结合治疗哮喘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国;宋占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肛肠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肛肠疾病的常见手段之一.而术后大出血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痔术后大出血的发生虽然少见,国内占1.26%.[1]若观察及处理不及时则可导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只有通过严谨、细致、完善的护理措施,才能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手术的成功,对促进伤口早日愈合及患者早日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慧萍;张淑林;潘芳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和领悟社会支持状况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问卷、成人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和相关分析.结果:SCL-90总阳性筛查率为26%,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18%的患者为外倾型,47.82%为情绪不稳定型,社会总支持均分为62.13±11.83,EPQ-N和社会总支持与SCL-90总分、各因子呈相关关系(P<0.05),P、L与SCL-90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其个性特征和社会支持有关,提示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辅以适当的心理干预.
作者:胡列鹏;陈俊逾;文谦;张敏;渠旭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面瘫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0例和普针组30例,分别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除去失访人数,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0.0%,普针组有效率77.78%.两组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面瘫后遗症可替代普针疗法.
作者:王鑫欣;才华;尹改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45例糖尿病足的病人做为治疗组,随机抽取既往传统方法治疗的4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实施中西医治疗.对照组传统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45例,治愈37例,对照组40例,治愈27例.Ridi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中药熏足治疗糖尿病足疗效佳.中药熏足是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清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责任护士负责统一订餐这一饮食管理模式,对其早餐后2h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模式的改变前后的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h血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餐后2h血糖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护士统一订餐这一饮食管理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明显作用,可以降低早餐后2h血糖水平.
作者:靳喜琴;秦泽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规范、有效治疗,或病者体质特异,病情迁延或失治误治所致.临床主要表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带下增多、痛经、腰骶痛.本科自2010年3月~2011年11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抗感染对症治疗盆腔炎21例,收到一定效果.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乌鲁玛;李淑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本院2010年1~12月间收治的537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结果: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污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不满,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结论: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作者:潘燕;赵春贤;金梅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辨证录》为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为中医综合门类的重要著述.其中对于阳痿的辨治,论理简要中肯,用药灵活切病,多经验之谈.今列其证治大要,以期有裨益于此治者.陈氏以为,肾者主蛰,为先天为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聚真阴而寓真阳.五脏充盛,乃可施泄.凡斫伤太早,极意房帏,天癸戕伐,肾元虚惫,责茎疲精匮,诸症蜂起.男女房帏,乃人伦之本,王化之基,不可不治.然病情各异,辨证不同,治亦有别.
作者:安刚;孙红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昆仑雪菊中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不同产地昆仑雪菊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昆仑雪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6.3%、16.0%、11.8%、20.9%、11.1%.结论:本研究可为评判不同产地昆仑雪菊的优劣提供依据.
作者:景玉霞;兰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术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总结临床用药经验和研究分析白术治疗先兆流产的相关文献的方法.结果:白术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①白术通过其所含有的挥发油和多糖类化合物,通过胆碱能受体介导、调节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以达到增强患者的抵抗力;②白术中的有效成分对兴奋的子宫平滑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缓子宫对胚胎的刺激;③白术中的有效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抗凝血作用而达到抗菌止血安胎的效果.结论:自术通过上述作用机理发挥其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
作者:马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祛寒除湿散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Hepersil ODS C18(250×4.6mm,5μm)为色谱柱;以乙睛-0.08mol·L-1磷酸二氢钾(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芥子碱硫氰酸盐在0.000 75~0.25mg· mL-1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98.14%(n=6),RSD=2.8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祛寒除湿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训缨;何承辉;于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医药高等教育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在完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更需要灵活、多样、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促使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临床见习课的带教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更多、更好的新研究.
作者:潘芳杰;王东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进行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硝酸酯类等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归脾汤加味治疗.结果:临床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63.3%;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71.4%,对照组56.7%,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归脾汤对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气血双补作用,从而标本兼治,提高疗效.
作者:帕力旦·吾布尔;李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临床中通过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贴敷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护理情况.方法:将选取的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理疗,对照组给予抗炎治疗7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和各项体征变化,并进行分析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时使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贴敷的方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少,创伤少.
作者:罗琴;陈卫玲;唐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