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李永红
目的 观察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采用铍针针刺玉枕穴、天柱穴、肩井穴、阿是穴及中药局部外敷(秦艽、羌活、千年健、青风藤、木瓜、赤芍等);对照组采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15天1疗程.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4.76,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李晓洪;谷霁萍;姚金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关节肿大疼痛时痹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症状.如何迅速缓解这一症状,解除病中痛苦,是治疗中的一个关键.本科在治痹病临床工作中借用治伤之法,选用治伤之药,对关节肿痛从伤论治,收效良好.一般来说,伤科治肿,重在化瘀(兼用外敷药),痹病治肿重在祛湿.根据风寒湿热之邪既入经络,气血凝滞,精液稽留,化生浊物,蓄于肢节腔窍,肿成痛坐的机转,将化瘀、祛湿两相结合,这样既能使已有之病理性积液得失迅速祛除,双能使经络血液通畅,恢复正常生理状态,积液难以再度产生,从而疼痛随肿消而减,痹随痛而失,加之局部敷药的直接作用,更能发挥速效、高效的目的.
作者:薛巨茂;李秀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陆明教授的体表肿瘤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临床使用自制中医药外敷的方法.结果 中医药外敷方组方合理、临床使用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 发挥中医药优势使用中药外敷治疗体表肿瘤的方法简单易行,效果佳,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陈音;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较佳的甘草中甘草酸提取条件.方法 应用正交设计软件,以出膏率和甘草酸含量为指标,对影响甘草酸提取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 优选出佳的提取条件为加水量为5倍量,提取次数为4次.结论 优选得到的甘草酸制备工艺,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作者:徐建军;马清河;李海齐;范晓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医药在长久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中药要向现代化发展,就需要从有效物质基础的明确、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剂型等各方面不断的创新,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中药新产品,这对加速中药走向世界的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作者:马光霞;刘莉萍;周建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医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前景广阔;但往往因为辨证切入角度不同,方法各异,使后学较难重复前人较高的临床疗效,进而导致中医治疗不寐的良好疗效很难被后入完全重复、完全认可.而现代医学虽在原发性失眠治疗方面尚有欠缺,但其对原发性失眠的诊疗可操作性强,具有科学严格、客观统一的诊疗标准,可信度高,特别在客观检查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探讨原发性失眠临床特征时,中西医双管齐下、相互参照将会是一个崭新且有实用价值的尝试.
作者:梁政亭;张星平;安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新疆是我国银屑病高发地区之一,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得多民族成分的新疆居民形成了不同于内地的生活风俗习惯,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脾虚湿盛”是新疆银屑病发病的病因病机.
作者:文谦;陈俊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急性或慢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患者出现关节痛后引起行动不便,晚期有的发展成为关节强直、肌肉挛缩、畸形、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经过200多例布鲁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脉络宁治疗其关节疼痛,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体会如下.
作者:许早荣;郑爱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通过文献与临床研究,提出肝癌临床诊治“扶正攻毒理论”,一为促进肝癌临床中西医结合“治则”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二为探索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肝癌临床实践的整合与规范.
作者:王冠英;王冠峰;张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药典》2010版制剂通则之固体制剂增修订概况,其标准制定的思路特点,增修订要点分类简介.通过与2005版《中国药典》的比较,终将《中国药典》2010版落脚在保障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上.
作者:李鸿飞;李茜;李晓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肾性血尿是肾脏疾病中的顽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王景洪教授对其辨治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介绍“滋肾血尿方”随症加减对肾源性血尿的辨治经验加以整理、总结,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更好地运用王老经验提供借鉴.
作者:余翔;雷艳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四君子汤是临床常用经方,疗效确切.笔者通过检索近15年相关文献,探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发现四君子汤的单药及复方均有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免疫及诱导细胞凋亡.笔者提出药物基因组学能更深入、全面的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沫函;何文婷;张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雪莲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10例),试验组给予雪莲口服液口服,对照组给予风湿液口服,疗程8周.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晨僵、压痛、肿胀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雪莲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安全.
作者:陈慕芝;照日格图;王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社区护理是结合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应用于促进和维护群众健康.在新医改的形势下护理人员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为单位,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精神病人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的、连续的和便捷的护理服务和健康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是日常工作的重点.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传授知识,改变人们对健康的态度,终形成健康行为.因此,有效的沟通在保证社区护理质量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曾远;照日格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岳美中临证处方初复诊用药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岳美中及现代名中医临证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方剂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显示岳美中临证处方初复诊用药变化规律.结果 (1)岳美中在平均加药数、平均减药数、变化指数上均低于其他多数医家,体现其“守方”特点;(2)岳美中在加减指数上表现为用药习惯是以加药为主;(3)岳美中在平均加药比与平均减药比与叶熙春聚为一类.结论 初复诊临证处方的变化是有效区分医家用药习惯的指标之一.岳美中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遵从“守方”原则,对于慢性病的诊治有方有守,体现其辨证准确,立法有定,用药稳当的特点.
作者:张佳佳;朱晓东;苏珊;张治中;周铭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概述了笔者中医临床带教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并针对目前临床带教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该改进与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带教的水平.
作者:白永江;何佳;林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医护理发展历史悠久,但临床使用中却面临许多困难.通过对中医护理所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在历史性机遇面前,中医护理界的从业人员应该抓住机遇,有所创新,有所飞跃,使中医护理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作者:张瑞;李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涉及人群广(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诱发因素多(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对健康威胁大(肝脾心肾功能障碍);其发病特点是:早期以肝气郁结为主,进而受制于脾,继之影响于心,后累及于肾.笔者自拟“蠲疲汤”以疏肝健脾、安神益肾着手,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切入点,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为手段,将传统的中医基本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融为一体,使亚健康人群减轻压力,增强信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成为健康人.
作者:张建昌;杨玉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豨莶至阴汤加减,结合核黄素穴位注射治疗镜面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以来的50例镜面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稀莶至阴汤加减使用及核黄素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案.结果 50例患者,痊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6%.结论 豨莶至阴汤与核黄素穴位注射进行治疗,效果理想,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苏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失眠也称不寐或不得卧,是指因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以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耳穴压豆是一项中医操作技术,采用中药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油菜籽等,按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加以固定,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的气血通畅,从而调和脏腑的气血,畅通人体的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2年来,笔者运用耳穴埋豆治疗失眠患者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筠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