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质量标准发展概述

李明;李鸿飞

关键词:中药, 质量标准, 发展
摘要: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是保证中药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只有加强中药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才能保证中药的均一、稳定和可控.中药现代化,多年来一直是药学人士苦苦追求的目标,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是在中医临床用药整体观点的基础上,遵循药品质量标准的一般原则,继承、发扬传统中药质量标准科学成果,使用现代化先进仪器与方法,采用综合分析技术,对中药质量进行系统、全面研究,达到对中药质量可控的要求.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高血压与西北燥证、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初探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多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西北燥证是发生于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方域,以感受燥邪为主要病因,以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和干咳、烦躁等各种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组中医证候.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大多数高血压病并发症,并为高血压病的加重因素;水通道蛋白的异常与高血压的发病和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因此,深入研究高血压病与西北燥证、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对防治新疆高血压及西北燥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新蕾;辛效毅;周铭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青年变应性鼻炎近况

    从针刺疗法、灸法、耳穴疗法、综合疗法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针灸治疗青年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青年变应性鼻炎研究文献较少,对照组设置不科学、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针灸治疗青年变应性鼻炎提供更科学、更客观的理论依据,从而推广针灸治疗青年变应性鼻炎的应用.

    作者:代明明;刘智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药熏蒸治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SCV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SCV影响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熏蒸组和甲钴胺组,每组各30例.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两组均给予基础降糖及对症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病人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进行评分和神经传导SCV测定.结果 1.TSS评分: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TSS评分均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熏蒸组和甲钴胺组比较T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2.感觉神经速度测定(SCV):治疗后两组感觉神经中正中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熏蒸组高于甲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但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SCV传导速度,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郭燕;刘巧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建立符合内分泌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讨

    本文结合内分泌专业及多年教育经验,提出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CBL(Case-Based 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及SP(simulated patients)又称模拟患者教学法三种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作者:马丽;马静;李凯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在临床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核心,强调全面采集病史、详细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归纳出诊断结论.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分泌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迅速增加,内分泌学在内科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临床教育工作中,内分泌学内容繁杂、抽象,许多学生反映不容易理解及记忆,因此,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有效掌握内分泌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诊治技能,成为内分泌科医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内分泌教学工作中,将PBL及CBL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逐渐为大家接受并广泛应用.

    作者:张婷婷;沈玉国;张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温心汤治疗60例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温心汤治疗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射血分数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A组(射血分数降低组射血分数≤40%)30例,观察B组(射血分数保留组射血分数≥50%)30例,两组在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温心汤治疗,观察及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表现疗效(按Lee氏心衰计分法标准)及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7天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NYHA)心功能疗效评价比较,观察A组有效率为86.67%,观察B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P>0.05两组(NYHA)心功能疗效无临床差异性.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比较,观察A组的有效率为90.00%,观察B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无临床差异性.两组临床表现疗效评定(按Lee氏心衰计分法标准)对比中,观察A组的有效率为86.67%,观察B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P>0.05两组临床表现疗效评定无临床差异性.结论 温心汤治疗不同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作者:焦全林;马骏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刺从肺肠论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ACT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通过针刺肺大肠经穴治疗持续期中度支气管哮喘,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的变化,研究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从表里脏腑经穴互治作用的角度,研究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选穴规律.方法 本课题将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按1∶1∶1∶1的比例分入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按需吸入万托林1喷/次,4次/天,疗程为12周.前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肺经穴组穴取尺泽、孔、列缺等,大肠经穴组穴取曲池、合谷、天枢等,肺大肠经穴组取尺泽、孔、列缺、曲池、合谷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共12周.各组患者在接受研究期间,除给予万托林按需吸入外,不给予有关支气管哮喘其他中西医治疗.结果 结束治疗后,针刺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AC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疗前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针刺该组经穴可改善哮喘控制情况.结论 应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脏腑经络表里相结合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哮喘,确有宣肺通肠宽胸、降气止咳平喘之功.

    作者: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拔罐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关节痛的护理

    拔罐法,是以火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或充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吸毒排脓,消肿止痛的作用.2014年1月~12月对50例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关节痛的患者采用拔罐治疗,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12月脑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在35 ~75岁之间;发病时间1~10年;半身不遂诉关节疼痛.以上患者均做核磁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马斌;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新疆和田地区大马士革玫瑰精油GC/MS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 讨论一种和田地区大马士革玫瑰精油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HP-5MS色谱柱(30m,0.25mm,0.25um),氦气载气,进样口温度:300℃,质谱检测器,EI离子源,升温程序:50℃停留2min,然后以3℃.min-1升温到280℃后停留5 min,共84 min,计算所得指纹图谱相似度并确定含量范围.结果 7批样品指纹图谱均值相似度大于0.9,特征组分含量:芳樟醇0.1% ~0.7%,香茅醇11.7%~19.2%,香叶醇1.7%~9.0%,石竹烯0.2%~0.6%,金合欢烯0.7%~1.4%,桉叶醇1.1%~2.5%,十九烷19.0%~ 23.0%,二十一烷13.7% ~ 20.0%,二十五烷1.3%-3.0%.结论 本方法较全面反映精油组成,操作简便,可以用于和田大马士革玫瑰精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秋鹏;黄荣萍;李雪菲;唐丽薇;李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肛肠科疾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肛肠科疾病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48例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尿潴留护理、切口疼痛、肛门局部水肿、肛门假性失禁的护理等过程.结果 548例肛肠疾病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住院平均时间为14天.结论 在肛肠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规范的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提高肛肠科疾病治愈率的可靠保证.

    作者:高红霞;桑枫;许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方剂计量学方法的何复东临证用药总体特点研究

    目的 应用方剂计量学方法研究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复东主任医师的临证处方总体遣药特点,并由方及理的原则,推论与之相应的何老的学术思想,分析、总结、提炼何老的学术特色.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何老临证医案方剂,建立数据库,计算机随机抽取200首处方,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其用药范围、性味、归经和功能等指标加以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其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 何复东临证处方用药频次高的20味药物,依次为巴戟天、葛根、甘草、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紫河车、桂枝、土元、当归、何首乌、黄连、知母、锁阳、鹿茸、黄芩、川芎、钩藤、天麻、石决明.使用频次高的为补虚药,公用41味,1 126频次,其中使用多的补益药包括巴戟天、甘草、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锁阳、鹿茸等.对于补虚药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补虚药中应用味数及频次高的为助阳药,共计15味,占补虚药味数的36.59%,而用药频次达591次,占补虚药总频次的52.49%.其次为补气药、补血药使用频率较高,滋阴药频次低.对于处方用药的四气分析看,使用多的是温性药物,寒性药物次之,平性药物再次之,热性与凉性药物使用极少.五味方面使用频次高的依次为辛味药、甘味药、苦味药,咸味药、酸味药及淡味药频次较低.从药物归经来看,归入肝经、胆经的药物多,其余依次为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肺经、大肠经,心经、小肠经,归人心包、三焦经的药物少.结论 何老临证遣药具有其总体趋势,即善用葛九、补益虚损;长于温补、偏重补阳;寒温并用、补中有泻;辛开苦降、调畅气机.

    作者:严兴海;李涛;吴斌;何茁;杜樱洁;杨宇玲;何复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中医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中药清热解毒止血剂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美沙拉嗪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均显著较低(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 (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P<0.05).结论 中医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较西药好.

    作者:张波;谭星;杨晓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泻肺利水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期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泻肺利水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伊犁州中医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121例(病房96例、门诊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给予泻肺利水自拟中药汤剂,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各进行一次中医证候评分,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泻肺利水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喜梅;李国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布氏杆菌侵袭脊柱引起的感染性脊柱炎,简称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由布氏杆菌病而引发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在2%~ 53%[1].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的人畜疫情在国内外均出现上升势头,严重影响了流行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本文将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技术、影像学表现,结合手术方法做一综述,以便了解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向正俊;赵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视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尤以青少年多见,针灸作为治疗近视的常用方法,临床效果得到肯定.本文综述了十五年来针刺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从针刺治疗近视取穴规律、各种针刺手法、辨证选经选穴等方面探讨其疗效,研究发现,临床中针灸治疗近视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多以眼周腧穴作为治疗主穴,同时还注重五脏与眼睛的联系,基本病机为肾元亏虚,肝血不足,脾气虚弱,局部病变在目,与肾、肝、脾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多从肝、脾、肾三脏出发取穴;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手段多样,但以毫针为常见;其次有耳针、梅花针等;针刺手法上,有捻转泻法,灵龟八法或透刺法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晶;尹改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及康妇消炎栓纳肛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 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结论 应用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费用较低,部分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万莉;卢艳丽;龚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双侧臀部多叶岛状筋膜旋转皮瓣在修复骶尾部大面积褥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双侧臀部多叶岛状筋膜旋转皮瓣转移修复较大面积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骶尾部大面积褥疮患者采用双侧臀部双叶、三叶或四叶岛状筋膜皮瓣联合旋转覆盖Ⅲ°~Ⅳ°大面积褥疮创面,扩创后褥疮面积为8 cm× 16 cm~14 cm×24 cm.结果 本组11例患者22块皮瓣全部成活,7例伤口甲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出院后8例患者得到随访,皮瓣完全存活,褥疮面消除,无复发患者.结论 一次性利用双侧臀部多叶岛状筋膜旋转皮瓣转移修复较大面积骶尾部褥疮效果良好,手术操作简单,转移安全,存活率高,复发率低,抗感染能力强,皮瓣外观较佳,手术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黎立;赵伊婷;司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六味西红花口服液治疗肾阳虚证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两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六味西红花口服液治疗肾阳虚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评价方法.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服用六味西红花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健脑补肾口服液,疗程4周,观察两组腰膝酸软、动则气促、精神萎靡、下肢浮肿、夜尿频多症状评分,比较其疗效得出结论.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所降低分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六味西红花口服液可减轻肾阳虚证引起的腰膝酸软、动则气促、精神萎靡、下肢浮肿、夜尿频多等症状.

    作者:王歆君;照日格图;汪阳;倪爽爽;陈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建立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制剂中主要药材桑叶、连翘、栀子、浙贝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庞明亮;蒋兵;陈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黄疸的教学与临床结合的探讨

    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中医类院校的建立,为中医药发展及人才的储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亦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中医类学生临床功底相对薄弱,而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如何将中医院校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应是我们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王晓忠;徐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