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玲;潘晓梅
目的 优选紫草三黄栓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对比实验,以栓剂的外观形态、硬度、药物溶解度及融变时限为指标,考察传统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基质对本制剂成型工艺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为采用热熔法,以PEG400/PEG4000(3∶7)混合为基质,药物基质比为1∶4.结论 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大工业成产.
作者:赵媛;许忠;杨继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越鞠丸为中医临床名方,出自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物组成,方名由方中栀子别名越桃,川芎别名山鞠,二者相合而成,具有行气解郁之功效,原方治疗因气郁为主引起的气、血、痰、火、湿、食之六郁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该方集行气、活血、除湿、消食、清热诸法,但以行气解郁为主,兼解其他诸郁,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可消[1],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内外科杂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4例,以飨读者.
作者:缪春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杨洪涛教授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以肾脏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笔者随师侍诊,杨师对血尿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验之临床,获效颇丰,兹以总结.
作者:吴斯琦;杨洪涛;姜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肛周湿疹是肛肠疾病的常见病,因其发病部位特殊、病因复杂、病程较长、难以根治、复发率高而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题.中药坐浴是治疗肛周湿疹方法之一,由于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创面,简单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故近年来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的应用非常普遍,兹以综述.
作者:敬鸥;朱莉;王军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铃铛刺花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鉴别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两个角度对铃铛刺花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确定了铃铛刺花形态特征及其粉末的主要特征.结论 该实验为铃铛刺花的鉴定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陈向南;黄红雨;金晓艳;伊永进;杨卫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变应性鼻炎(AR)亦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AR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不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情绪状态、心理健康,因此该病已广泛地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目前,西医治疗AR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对其治疗方法颇多,效果尚为满意.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单采霞;高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全息性目前被广泛地用于解释部分与整体、点与面之间的关系,它的创立对生物学、医学的诸多方面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中国传统医学中蕴涵有丰富的全息思想,阴阳、五行、脏腑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全息思想.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同样存在这种全息性.因此,在中医教学中将全息教学理论应用到其中,用全息的思维方式开展中医教学全过程,引入全息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有利于中医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作者:马建萍;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主要以膝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关节骨端反应性增生为其病理基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笔者使用自拟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3例,疗效满意.
作者:郁俊文;张添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对于癌痛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三阶梯止痛原则,但长期使用止痛药物容易引起的便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故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而使疼痛没有得至到有效的控制.中医药应用于癌痛,有其独特的优势,配合西医治疗可起到减毒增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作用.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阿依宝塔·努腊勒木;吕书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乐德行教授对其辨治有独到的见解,将慢性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归纳为肝旺脾虚型、脾虚湿盛型、寒热错杂型、脾肾两虚型4类,临床上常从调和肝脾法、健脾胜湿法、升阳举陷法、补脾益肾法四个角度立法辨治,验之临床,获效颇丰.
作者:马燕;乐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中风”,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脑部疾病.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其治疗关系到患者后期肢体功能的恢复与日常生活质量.为缓解肌张力的增高,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良异样运式已成为脑卒中后患者肌肉功能恢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康复治疗方面,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显示了中医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兹综述如下.
作者:关兴荣;姜迎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芳香化酶抑制剂(AI)是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但AI可导致骨丢失,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不适症状.本文着重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膏方、汤剂及单味中药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更加清楚地认识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现状.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多为单中心、单盲、小样本研究,亟需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其疗效.
作者:罗郁薇;张洪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郁金香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初步探索郁金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试管反应法分别对郁金香的水提取液、95%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郁金香地上和地下化学部分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 郁金香可能含有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氨基酸、蛋白质、多糖、有机酸、酚类、鞣质、甾体、葸醌类、三菇类、皂苷类、强心苷类和蒽醌类等化学成分,其中地上部分不含强心苷类和蒽醌类,地下部分不含挥发油、酚类、鞣质、甾体、三萜类和皂苷类.结论 初步确定郁金香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郁金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夏提古丽·阿不利孜;马晓玲;刘雪松;魏鸿雁;陈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上.立足于《中医护理学》自身的思维规律,培养学生建立中医思维能力,可以更好更快的使实习生融入中医护理的学习氛围,提升其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理论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对中医护理的感情,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是中医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中医思维能力培训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兹以报道,以飨同道.
作者:刘娟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新形势、新背景下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与效果,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色,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充分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互干预施护模式的效果.以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210例住院高血压病患交互干预施护前后自身对照,采用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医嘱的依从性与交互干预施护模式的认可度三个评价指标评价了该施护方式的效果,该交互干预护理模式可明显的改善患者对高血压认识、提高治疗积极性,并增强信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丽萍;胡静;靳喜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吕书勤主任医师对其辨治有独到的见解,验之临床,获效颇丰,兹以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验案展开讨论,以挖掘其中医临证经验.
作者:刘述梅;吕书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祛癣颗粒中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ODS(250×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睛(A)-0.3%磷酸水溶液(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B),梯度洗脱(0~22 min,22%A;22~ 24 min,22%~ 24%A;24~ 40 min,22%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40℃.结果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分别在25.044~75.12μg·mL-1 (r=0.999 4)、22.64~226.4μg·mL-1(r=0.999 6)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77%、99.11%,且RSD分别为0.78%和0.69%.精密度RSD均小于1.56%,重复性RSD均小于1.70%,供试品溶液放置12h内稳定.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祛癣颗粒多指标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晓强;陈克玲;于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芍饮片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14批不同性状的白芍药材的芍药苷成分的含量测定,推测白芍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传统经验鉴别与HPLC结果,薄层鉴别一致.结论 传统经验鉴别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的优点,可用于白芍的质量验收.
作者:李玲;李茜;张砾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中学到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梳理,将同级医院的开展情况、具体举措、可借鉴的方法带回医院,进行临床推广,旨在发挥祖国传统医学优势,彰显中医护理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提高临床护理人员运用中医知识面对和处理临床护理工作中间题的能力.
作者:高园;张伟;孙玉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复方黄芩肺炎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黄芩肺炎颗粒中柴胡、金银花、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君药黄芩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复方黄芩肺炎颗粒中的柴胡、金银花、甘草薄层色谱图中,在与对照药材(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黄芩苷在25.04μg/mL~125.2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稳定性试验RSD为0.98%(n=5),平均回收率为100.06%(n=9),RSD为1.49%(n=6),重复性试验RSD为0.43%(n=5),精密度试验RSD为0.74%(n=5).结论 所建立的鉴别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控制复方黄芩肺炎颗粒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克玲;潘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