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宁;郭玄;吕发明
目的 探讨穴位中药贴敷加穴位按摩方法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60例肿瘤化疗后伴有顽固性呃逆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给予甲氧氯普胺针10mg肌肉注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试验组:治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1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5.42 ± 1.80),3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3.34±0.83),7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0.97±0.24).对照组:治疗后1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6.04±1.95),3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4.21±1.22),7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2.35±0.5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和中药贴敷足三里穴位治疗化疗后引发的顽固性呃逆,其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呃逆患者症状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锐;马燕;杨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总结近十年热敏灸的临床进展,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2007年至2017年关于热敏灸的发展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热敏灸的灸感、灸穴、灸量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热敏灸大幅度提高了传统艾灸的临床疗效.结论 热敏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颖;热西代·多里坤;刘智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药学实践教学对于新型中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药学专业特点,对中药学实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意见,旨在加强中药学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康小龙;姜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恶心呕吐是化疗后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中医认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与脾虚湿困、胃气上逆有关,治疗上多以健脾化痰益气、和中降逆为治则,常用方剂有旋覆代赭汤、吴茱萸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小柴胡汤等.中药的单独使用或与西医止吐药的联合运用,可提高止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述梅;吕书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开展乳腺癌复发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乳腺癌的体质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乳腺癌复发的防治寻找方法.方法 运用中医四诊舌面脉体质辨识系统,检测52例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体质类型,分析乳腺癌康复期体质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康复期患者预后和血瘀质密切相关,其次为气虚质、阳虚质;随着病程延长,体质倾向在发生变化,由气虚质向血瘀质转化,使得体质调理成为乳腺癌防治复发的重要思路.结论 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平和质并不是保护性体质;血瘀质,气虚质和阳虚质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体质因素;调理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是防治乳腺癌复发的体质干预方法.
作者:翟玉珍;杨彩霞;陈羲;李欣;滕新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β-咔啉类生物碱对SGC-7901细胞迁移、细胞侵袭,和PI3 K/AKT及MAPK/ERK通路基因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条件下β-咔啉类生物碱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通过Transwell小室测定β-咔啉类生物碱对SGC-790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qRT-PCR、Westem blotting技术检测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随着β-咔啉类生物碱浓度增加,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IC50=13.364μg/mL;阳性对照组(5-FU,5μg/mL)、β-咔啉类生物碱组中Transwell小室内SGC-7901细胞均可见显著减少(P<0.01),且β-咔啉类生物碱组SGC-7901细胞数目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阳性对照组、β-咔啉类生物碱实验组GRB2 、PI3Kp85a、FAK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STAT3、ERK1、ERK2基因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β-咔啉类生物碱组PI3Kp85a、p-ERK1/2、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较5-FU,β-咔啉类生物碱具有更有效的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1与侵袭能力,而该机制可能与β-咔啉类生物碱抑制PI3Kp85a、p-ERK1/2、AKT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席涛;樊玉祥;曹永成;张洪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镜检查逐渐被医患所接受和认可.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方式,存在一定的院内感染等不良反应的风险.探讨内镜检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镜室全体医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防范意识,可有效杜绝由内镜检查引发的医源性感染,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确保内镜诊疗的安全性.
作者:马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10年来发表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症治疗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不孕症与内膜息肉的位置、息肉的大小、息肉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治疗的患者采取分阶段中药治疗可以提高妊娠率.
作者:高丹;韩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陈宝贵,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老师.陈教授从医50余载,擅长治疗老年脑病及脾胃病,并创建了“老年性痴呆从‘神’论治”和“治胃九法重建脾胃生理功能”的学术思想.陈师不仅在脾胃病及脑病方面造诣深厚,且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方面也效如桴鼓.笔者曾侍诊于侧,受益匪浅,今择陈师运用经方验案,以飨同道.
作者:郭敏;陈宝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世上万物皆有能量,有能量才有万物的存在.当性活动出现异常,如阳痿、早泄、性畏惧、性器官异常等,反应了性能量的问题.这些情况往往和性能量保护失当有关.因为能量有正负,当损伤性能量之后,就丧失了性能力,这是能量的负向变化造成的.然而性能量也有正向的可能,那是量的过剩之后能的爆发,如性狂暴、性失态、性失制.因此性能量的维护,要以平为本.
作者:韩葆贤;石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治疗风寒感冒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风寒感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小青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治疗后,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小青龙汤治疗风寒型感冒疗效显著.
作者:李晶洁;吕书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当前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带动了市场竞争,医院人力资源成为助推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传统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的要求.欲使医院管理跨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不仅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积极寻求改变医院传统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可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兹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的应用进行分析.
作者:胡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特应性疾病.AD发病率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给家庭、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也在逐渐增加.综述特应性皮炎外治进展,旨在遴选恰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琴;左永杰;刘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为改善海蛤片颗粒松散、颗粒率低、不易压片成型等问题,对其制粒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本实验选择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钠、聚维酮K30为主要辅料,以海蛤片的颗粒性状、颗粒水分、颗粒率、片面外观、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展开研究.结果 全方粉碎成细粉(约占配料处方量的74%)与辅料(配料处方量中预胶化淀粉14%、羧甲基淀粉钠内加7%、聚维酮K305%)混合制粒后,外加羧甲基淀粉钠2%与硬脂酸镁1%总混后压片.结论 海蛤片的制粒工艺合理、重现性好,可用于海蛤片的生产.
作者:张刚;孟艳;郑莉莉;王萍;王国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经前期综合征,属于妇科常见的复杂疾病,可使妇女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改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前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妇科“月经前后诸证”,散见于“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浮肿”、“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等病证中.西医尚无特效疗法,而中医对其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与特色.“肝郁肾虚”是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的重要病机,“补肾填精、疏肝柔肝、行气化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新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针灸学》立体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一种更有益于学生及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方法 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0名中医相关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三方面的改革,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本届接受《针灸学》教学改革的学生与上一届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比较,客观评价教学改革的实效.结果 接受《针灸学》教学改革的学生的测试成绩为(86.91 ±4.77)分,高于上一届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测试成绩(79.00±7.51)分,经统计学检验(t=12.4,P=0.026< 0.05),差异显著;在实践操作方面,接受《针灸学》教学改革的学生的测试成绩为(47.63±2.14)分,明显优于传统组的(36.00±6.71)分,经统计学检验(t=21.6,P=0.0019<0.01);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显示,相比传统教学,立体教学改革方案更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就业现状,有利于学生高效、全面掌握针灸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论 《针灸学》立体教学改革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刘智艳;李盼;智勇;刘娜娜;赵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是两种常见的慢性骨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现代研究发现,在0A早期即可出现由骨代谢异常导致的软骨下骨损伤.本文就Ⅰ/Ⅱ型胶原、TGF-β、BMP水平与骨代谢的相关关系及其对OA、OP病程进展的影响,展开文献研究,兹以综述.
作者:杨焜;方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学科体系中的临床学科.随着西医骨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社会认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努力使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骨伤科疾病,培养中医医师的临床技能,提高社会的认可度,是中医骨伤科重新散发闪亮光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中医骨伤人才.学生临床能力的快速提高,是临床实践教学的目的.
作者:苗德胜;吕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临床用药种类的不断增加,药源性癫痫样发作呈上升趋势.针对1例脑梗塞患者癫痫样发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癫痫样反应,笔者对药物相关性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报道此案例,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作者:于伯清;叶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免疫紊乱为主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发现在确定自身免疫抗体之前,多数患者可以检测到胃肠道感染征象,且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小板能够获得提高.本文旨通过文献综述来讨论胃肠道免疫与ITP发病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
作者:朱冬勤;秦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