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表现与鉴别诊断

高岩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 超声表现,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声像图特征, 诊断价值, 免疫炎症, 病理基础, 慢性, 临床, 患者, 分析
摘要: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炎.其病理基础是甲状腺的自身免疫炎症.本研究分析97例HT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超声对其诊断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小腿肌层内实性回声血管瘤1例

    患儿男,10岁,左小腿胫前微痛性包块1个月.体格检查:左小腿中上段胫前触及一约7 cm×3 cm大小质软包块,界限欠清,活动差,表面皮肤不红,皮温略高,轻压痛,左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巴结.实验室检查:血象不高.

    作者:王珍荣;王义;邹林娟;郭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颈动脉弹性参数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健康对照组各30例,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肱动脉袖带加压检测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 结果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Ep、β、PWVβ均较对照组增高,AC、FMD减低(P<0.01);所有受试者、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的FMD分别与Ep、β、PWVβ呈负相关,与AC呈正相关,与AI无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弹性各参数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呈高度相关,提示回声跟踪技术能早期、定量反映冠心病患者血管的改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作者:刘秀英;杨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胎儿先天性膈疝的超声诊断

    先天性膈疝是膈发育缺陷导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是新生儿期较严重的畸形之一,围产期的死亡率≥75%[1],预后差.先天性膈疝发生于左侧占80%~90%,右侧占10%,双侧<5%.主要依靠超声诊断.本研究分析产前超声筛查出的6例先天性隔疝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其诊断价值.

    作者:张飞;吴社谋;李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左乳导管内癌并右乳腺癌肉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5岁,左侧乳晕外侧肿物4个月,左乳头黄色溢液1个月.体格检查,发现左乳头内陷,左乳晕旁可触及一肿物,约5 cm×4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活动欠佳,与皮肤表面粘连.

    作者: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医学教育中对进修医师临床思维的培养

    超声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紧密,本文结合进修医师带教体会,强调在超声医学继续教育中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进修医师临床思维的培养.

    作者:赵佳琦;章建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两组:非杓形组62例,杓形组68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及性质,并对斑块进行分级.结果 非杓形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3.55%,高于杓形组斑块检出率77.94%(P<0.05);非杓形组的斑块程度分级高于杓形组(P<0.05);非杓形组颈动脉斑块软斑及溃疡斑多于杓形组(P<0.0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阳;郭立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对子宫晚期妊娠先兆破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疤痕子宫晚期妊娠破裂或先兆破裂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 观测67例疤痕子宫妊娠和203例正常子宫妊娠晚期的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及其与发生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的关系.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查4例子宫下段前壁肌层消失,剖宫产术中均诊断为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4例前壁肌层0.1~0.9 mm,子宫先兆破裂2例;39例前壁肌层1.0~1.9 mm,子宫先兆破裂2例;223例前壁肌层≥2.0 mm,未发生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结论 超声监测疤痕子宫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能预测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

    作者:颜苹;高春燕;陈莉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内胆管乳头状囊腺癌1例

    患者女,51岁,上腹胀痛不适4个月,皮肤发黄5 d.血清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均阴性.MRI诊断:肝左叶胆管明显扩张伴多发结石,肿瘤不能除外;胆总管明显扩张,胆囊管稍扩张,多考虑先天性扩张.超声检查:肝内胆管扩张,其中肝左叶胆管扩张明显,部分段呈囊样扩张,内壁较毛糙,宽处约40 mm(图1),其内见多个条状及菜花样等回声,大约58 mm×34 mm(图2).于囊壁周围探及数支细小血管伸入瘤体,分布不均匀;小动脉阻力指数约为0.75.超声诊断:肝内胆管扩张,肝左叶胆管囊样扩张伴等回声占位.

    作者:刘东;李凤华;刘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男,21岁,右侧睾丸包块10 d.体格检查:右侧睾丸质地较硬,体积稍增大,无触痛;左侧睾丸及双侧附睾未触及异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临床拟诊:右睾丸实性占位.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增大,其内可探及约27 mm×25 mm×20 mm大小的团状混合性回声,高回声环绕周围呈蛋壳样(图1);于病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左侧睾丸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内不均质回声结节,考虑睾丸表皮样囊肿.超声造影示:睾丸内不均质团状回声,始终无造影剂灌注;超声造影诊断:睾丸表皮样囊肿.随后对该结节进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睾丸表皮样囊肿.

    作者:吴宇;余小情;王旭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BI-RADS-U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BI-RADS-U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9例患者108个乳腺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按BI-RADS-US分级标准进行超声分级诊断,并以手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ROC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结果 69例患者中,良性38例,恶性31例;108个病变超声分级诊断2级19个,3级28个,4级26个,5级35个;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26%、10.7%、34.6%和85.7%.超声分级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6.结论 BI-RADS-US分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小武;汪奠亚;陈赏云;冯智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组织追踪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目的 探讨超声心肌组织追踪(TTI)技术评价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TTI技术对41例健康人、60例冠心病患者于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切面及左室长轴切面检测左室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及后壁收缩期位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 冠心病患者左室壁运动位移异常节段表现为位移值的降低及其彩色编码显像和曲线波形的改变, TTI诊断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87.7%,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6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I技术能够无创、快速、客观地定量和定性分析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明显提高左室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

    作者:谭深;卢永昭;赵君智;李涛;张景峰;麦兴盛;孙临华;左鹏飞;杨方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表脂肪瘤的超声分型及与病理对照的研究

    目的 分析浅表部位脂肪瘤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超声检查620例浅表部位脂肪瘤患者,观察肿块数量、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毗邻关系、距皮肤深度、是否在脂肪层内等,同时观察包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典型的脂肪瘤380例,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包膜高回声,肿块内部呈低回声,与周围脂肪回声相似,间有纤细的条纹状高回声分隔;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高回声脂肪瘤175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呈高回声,明显高于周边脂肪组织回声,分界清楚,但无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镜下可见脂肪细胞及毛细血管和纤维组织.非典型脂肪瘤65例.结论 浅表脂肪瘤的超声分型,有助于其诊断.

    作者:熊华花;李泉水;许晓华;陈胜华;孙燕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探头超声在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微探头在提高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率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超声微探头和自制水囊,对经常规内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73例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微型超声探头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3例,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93.9%.结论 超声微探头和自制水囊检查能清楚显示食管壁各层判断肿瘤起源及浸润层次,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耿焱;王爱民;李元平;张志伟;高文月;付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对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2例患者的小腿肌肉内深静脉(比目鱼肌静脉、腓肠肌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胫前静脉及腘静脉以上近端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 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位于左侧21例,右侧17例,双侧4例.超声随诊发现经治疗的患者中,2例血栓溶解,37例血栓未出现延伸;3例未遵医嘱者2例出现血栓延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监测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可以作为首选的方法.

    作者:李征毅;张家庭;冯健;夏荣;李泉水;刘伟宗;张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在膀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超声造影在常见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异常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参照病理结果将常规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膀胱炎14例,膀胱肿瘤56例,膀胱憩室6例;超声造影检查:膀胱炎22例,膀胱肿瘤48例,膀胱憩室6例;两者的符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见膀胱疾病诊断中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亚汝;杜联芳;李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法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大量应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增加,成为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而瘤体破裂对人体危害极大,必需积极治疗[1].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栓塞治疗,28例瘤腔封闭一次性成功,效果迅速显著,为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朱彩霞;金叶;郭祎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体外转染293T细胞的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的基因转染系统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hAng-1)基因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 将六孔板中的293T细胞悬液分为4组:A组,超声+质粒组,每孔加入10 μg目的 基因质粒;B组,超声+微泡+质粒组,每孔加入微泡和质粒混合液,终浓度分别为质粒10 μg/孔,微泡200 μl/孔;C组,脂质体+质粒组,每孔加入4 μl脂质体和5 μg质粒;D组,对照组,每孔仅加入10 μg目的 基因质粒.A组和B组均接受超声辐照,照射条件为连续波,声强1.5 W/cm2,作用时间为30 s.转染后48 h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定性、定量观察基因的转染效率.结果 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成功的细胞胞浆内发出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B组、C组、D组的基因转染效率分别为(3.5±0.4)%、(20.8±1.2)%、(18.0±0.9)%和(0.2±0.1)%.结论 超声本身即有促进基因转染的作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后则增强了这种作用,明显增加了基因的转染效率.

    作者:陈茜;郭瑞强;祝成亮;周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

    准确测量左室舒张功能对心衰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超声心动图能够无创、准确评价左室的舒张功能,已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现对近年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新技术进行综述.

    作者:逄博;李国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二维超声检查提示或临床疑有先天性子宫畸形的19例患者,进行三维超声检查.以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结果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78.9%、57.9%和100%、100%,三维超声明显优于二维超声.结论 三维超声简便、有效、无创,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胡顺琴;孙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完全性重复肾并一支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

    患者男,5岁,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症状,于筛查泌尿系结石时偶尔发现.尿常规检查阴性.超声检查示:左肾体积较右肾稍大,分为上下两部分(图1),且各见一输尿管向下延续(图2).

    作者:鲁柯兵;朱向明;洪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