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对小儿患者在全麻诱导和插管时心率的影响

丁志刚;梁华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 阿托品, 小儿, 心率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对小儿患者全麻诱导和插管时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级、年龄2~5岁、无心脏基础疾病及影响心率变化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50例,分为2组,即Ⅰ组25例为盐酸戊乙奎醚组、Ⅱ组25例为阿托品组.术前分别静注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观察记录2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后5、10 min及用药后15 min(插管时)的心率变化.结果 2组患者心率变化在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盐酸戊乙奎醚较阿托品在小儿患者作为术前用药时更安全、其心率、血压变化相对稳定.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夹层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因“劳累后出现后背部剧烈疼痛”于2016年1月25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颜面潮红,呼吸急促,自述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查体:体温36.8℃,脉搏75次/min,右上肢血压165/100 mmHg,左上肢血压140/90mmHg.急行心脏及大血管彩超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内径22.6 mm,升主动脉内径69.5 mm,右室前后径29.8 mm,四腔心切面右房左右径49.9 mm,上下径52.7 mm;升主动脉腔内距主动脉瓣口约17 mm处可见一纤细光带漂浮,光带延续至腹主动脉下段,将管腔分为真假两腔,假腔内液区透声好,未见血栓回声;CDFI:真假腔内均充满彩色血流信号,真腔内彩色亮度高,假腔内彩色亮度低,升主动脉内血流呈红色,降主动脉内血流呈蓝色;升主动脉上段真假腔内距撕裂内膜起始部约8 mm处可见“五彩镶嵌”双期分流血流信号,测彩宽约2.1mm,三尖瓣口收缩期可探及细束状返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为: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 Ⅰ型).

    作者:刘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ET/CT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性,65岁,因反复发热1月余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疫区接触史.入院查体:T 36.4℃,P 84次/min,R 20次/min,右上肢BP 110/70 mmHg.血常规:白细胞10.19×109/L,中性粒细胞65.4%,红细胞3.23×l01-2/L,血红蛋白88 g/L,血小板361×109/L.尿、便常规未见异常.生化全套:白蛋白27.5 g/L,球蛋白45.8g/L,余正常.血沉100 mm/h,C反应蛋白80.7 mg/L.风湿相关检查:抗核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抗体、抗中性粒包浆抗体谱、抗双链DNA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自身抗体及补体前后2次次检查均为阴性.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25、CA199、甲胎蛋白均为阴性,神经元烯醇化酶升高4倍.

    作者:田志刚;马列;郑西卫;张淑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对小儿患者在全麻诱导和插管时心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对小儿患者全麻诱导和插管时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级、年龄2~5岁、无心脏基础疾病及影响心率变化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50例,分为2组,即Ⅰ组25例为盐酸戊乙奎醚组、Ⅱ组25例为阿托品组.术前分别静注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观察记录2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后5、10 min及用药后15 min(插管时)的心率变化.结果 2组患者心率变化在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盐酸戊乙奎醚较阿托品在小儿患者作为术前用药时更安全、其心率、血压变化相对稳定.

    作者:丁志刚;梁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卡泊三醇联合卤米松治疗寻常型银屑病92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卡泊三醇联合卤米松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8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卤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卡泊三醇联合卤米松序贯疗法治疗.结果 治疗4、8、12周时,观察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5% (P <0.05).结论 卡泊三醇联合卤米松有助于改善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贺晨霞;韩艳萍;崔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宁夏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评估

    目的 分析宁夏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方法 检测2 062名医务人员血清25-(OH)D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的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 所有医务人员血清25-(OH)D平均为(17.91±16.59) ng/mL,缺乏、不足共计1 765例,高达85.6%.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1 ~60岁组平均水平高,为(21.69±18.73) ng/mL.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某医院医务人员25-(0H)D营养状况不佳,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况,应当引起广大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作者:杨秀莲;张成磊;孟繁君;祝茜;代超;王利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宁夏农村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生活方式分布状况研究

    目的 探讨宁夏农村居民多种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为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整群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宁夏石嘴山、吴忠、固原3个市抽取6个行政村,回汉各3个,对4 466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数的均数是2.97个,49.5%的农村居民至少有3个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按人口学特征分层后发现,54.7%的男性、52.8%的汉族、65~74岁年龄组的62.4%与52.2%的文盲和婚姻状况无配偶的62.0%至少有3个慢性病危险因素且比例相对较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数与男性、回族、35 ~44岁年龄组、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配偶有关.结论 宁夏农村地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状况严峻,多个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共存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特征人群组共存的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实施全面健康促进干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常晓玉;张田敬;李博宇;李小霞;徐晓丽;丁攀;赵燚;张毓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锁定钢板内固定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56例患者均在65岁以上,其中22例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18例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助经皮克氏针固定,16例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8~12个月随访,平均10.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Gartland-Werley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石膏托外固定的优良率为72.7%,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良率为88.9%,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良率为93.7%,外固定支架及内固定治疗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助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与内固定疗效相当,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曹刚;范海涛;杨广武;刘海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参皂苷Rg2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 2)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采用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NOS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和Rg 2处理组相比,Hcy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Rg 2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和Rg 2处理组相比,Hcy处理组细胞eNOS mRNA水平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cy处理组相比,Hcy+ Rg2处理组eNOS mRNA水平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和Rg 2处理组;与对照组和Rg 2处理组相比,Hcy处理组eNOS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与Hcy处理组相比Hcy+ Rg 2处理组eNOS蛋白水平表达增加.结论 人参皂苷Rg 2能够抑制Hcy诱导的HUVECs凋亡,此作用可能与上调血管内皮细胞eNOS水平有关.

    作者:范长青;李超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降低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的持续改进措施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改进措施对降低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所进行的血培养共677份,采取PDCA(Plan Do Check Action,策划-实施-检查-措施)循环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前后血培养假阳性率.结果 各阶段新生儿血培养的阳性率及假阳性率,均逐步降低,实施质量改进前与改进后5组的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数合计率分别为49.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菌主要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 采用PDCA法持续改进新生儿血标本采集质量,可有效提高优质标本率,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梁立东;张志芳;马海佳;袁媛;朱东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6160例孕妇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即先天性心脏畸形彩色多普勒检出率、发病趋势、超声检查佳孕周,并分析漏诊因素.方法 将6 160例中、晚孕期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三切面法”,对胎儿心脏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产前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33例,检出率为5.35‰;各年份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孕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20~周检出率低为2.38‰,以孕26~周和孕28~周组检出率高,分别为10.99‰和9.65‰.产前漏诊6例,漏诊率为18.18%.结论 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发病率处于较稳定趋势,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佳检查孕周为孕24~30周,主要漏诊因素是孕妇检查时间过晚、体型过于肥胖.

    作者:刘小燕;杨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脊柱骨盆参数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研究进展

    脊柱与骨盆相连接,脊柱的矢状位平衡与骨盆的空间结构密不可分,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S)的发生、进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矢状位平衡参数的研究在腰椎滑脱患者的诊治中越来越被得到重视.本文就脊柱骨盆参数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周子玉;司建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ROC曲线评价胸腔积液中5项指标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价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原发性肺癌并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7例经病理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按胸腔积液性质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35例和良性胸腔积液组142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同时检测2组患者胸腔积液中CEA、CA125、CA199、NSE和CYFRA21-1,对2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CEA、CA125、CA199、NSE和CYFRA21-1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佳诊断界值、YOUDEN值及其在佳诊断界值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CEA、CA125、CA199、NSE和CYFRA21-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986、0.660、0.772、0.766、0.800,CEA对于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EA、CA125、CA199、NSE和CYFRA21-1诊断佳界值,分别为5.215、847.9、8.69、13.31、32.5 ng/mL;CEA的YOUDEN指数接近1,说明其诊断效果佳.结论 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其中胸腔积液中CEA检测对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何涛;崔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L-10基因启动子-592 A/C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基因启动子-592A/C多态性与宁夏地区汉族人群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47例胃癌患者(病例组)和150例健康对照组IL-10基因启动子-592A/C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IL-10基因SNP-592A/C的AA、AC、CC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58%、42.86%和11.56%,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33%、44.67%和8.00%,2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基因SNP-592位点A、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7.01%和32.99%,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9.67%和30.33%,2组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592A/C位点可能与宁夏地区汉族人群胃癌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作者:马彬;张铁英;万艳;詹福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分泌物的微生态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Nugent革兰氏染色评分法研究对健康组73例、中间菌群组61例和BV组154例阴道分泌物,并对其阴道微生态进行分级评价.结果 BV组乳杆菌少见,仅有11.69%集中于Ⅰ~Ⅱ级,0级占88.31%.阴道加特纳菌为优势菌(P<0.05),75.97%集中于Ⅲ~Ⅳ级.菌群多样性有4~10种,炎性反应高于健康组及中间菌群组,以Ⅱ~Ⅲ级为主(71.43%).结论 进行阴道菌群微生态评估,可以指导BV的治疗及复发.

    作者:张咏梅;阿丽萍;王晓玲;张领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钙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替比夫定治疗后对血清钙(Ca)水平的影响.方法 依据入组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组(CHB+ DM组)3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CHB组)48例、2型糖尿病组(DM组)3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a水平,同时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3例,均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观察应用替比夫定治疗12周前后患者血清Ca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分别与CHB+ DM组、CHB组、DM组血清Ca水平进行比较,正常对照组血清Ca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021、5.869、6.004,P<0.05);CHB+DM组与CHB组在替比夫定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5,P>0.05),经替比夫定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血清C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其中CHB+ DM组血清Ca水平升高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4,P<0.05);分析CHB+ DM组患者血清Ca水平与各项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血清Ca与血清白蛋白(ALB)呈正相关性(r=0.428,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可能具备一定的改善肾脏对钙离子的重吸收功能,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马娟;张爱芸;王煜;张旭;马燕;刘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成形术疗效的评估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二尖瓣成形术(MVR)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二尖瓣脱垂(MVP)伴中度以上返流拟行MVR患者30例,术前与术后均行RT-3D-TEE检查,并应用二尖瓣定量分析(MVQ)软件分析二尖瓣瓣环及瓣叶的相关参数.结果 MVR术前,RT-3D-TEE能够量化评价二尖瓣装置结构;二尖瓣瓣环在三维平面内的周长,二尖瓣瓣环的二维面积、周长、环高度、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平面直径、前后直径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前、后叶在三维平面内的面积,二尖瓣后叶在三维平面内的长度,MVP大容积,MVP大高度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前外侧至后内侧接合的二维弧长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前、后瓣叶角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前叶在三维平面内的长度,主动脉瓣与二尖瓣之间角度较术前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TEE在MVR患者中能为术前的手术方案精确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术后能定量评价手术效果.

    作者:纳丽莎;王芳;周丽;叶晶晶;王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气传花粉与花粉症患者就诊人次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2年间花粉症患者就诊人次与同期空气气传花粉浓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2014年间过敏诊疗中心就诊的1 141例花粉症患者,并对空气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花粉症的发病季节与气传花粉高峰期基本吻合,花粉症患者的就诊人次与致敏花粉总量为有相关性.结论 秋季花粉仍为花粉症患者主要的致敏原;患者发病与花粉总量及致敏花粉的数量相关.

    作者:张静虹;石君;高月玲;侯凤玲;马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sST-2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sST-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斑块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行冠脉CTA检测的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CTA结果分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93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95例,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sST-2水平.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硬化组(P<0.05),sST-2与BMI、hs-CRP、斑块数目、病变血管/节段数目、斑块数量和钙化斑块呈正相关性(P<0.05);sST-2水平是校正后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OR为1.002,95% CI为1.000~1.003).结论 sST-2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

    作者:强建新;谢忠;吴君;张燕;李丽娟;郗雅萍;张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青壮年人群游离皮瓣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延迟愈合的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游离皮瓣移植治疗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治的93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均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评价创面Ⅰ期愈合和皮瓣坏死情况,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等暴露因素.结果 93例患者中有59例甲级愈合,7例患者皮瓣完全坏死需再次行手术治疗;19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创口需长时间开放换药后乙级愈合,8例患者皮瓣皮缘坏死需手术扩创后开放换药愈合.皮瓣延迟愈合与年龄、吸烟史、糖尿病、是否贫血、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是否有血清前白蛋白降低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是血清前白蛋白降低.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降低可能影响皮瓣愈合.

    作者:巩凡;李晓亮;丁冬;温鹏;黄永禄;姚占川;杨子洋;马建明;赵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宁夏高校大学生院外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普及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宁夏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知晓率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对宁夏4所高校87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急救知识技能知晓率情况,希望了解的急救知识、技能和影响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技能的主要因素等.培训前对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测试,培训后采用同一问卷表再进行测试.培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使大学生在急救场景设计、技能操作、同学互动中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培训前对急救电话、火灾逃生和地震逃生的知晓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99.32%、97.72%、95.33%.培训前后在急救电话、火灾逃生和地震逃生的知识点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后知晓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希望了解、掌握的急救知识、技能是外伤紧急止血占74.94%;男生与女生在外伤紧急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三个方面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技能的主要因素为怕“背黑锅”占96.58%.结论 宁夏大学生普遍缺乏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掌握程度相对较低;针对大学生希望了解、掌握的急救知识技能和影响获取急救知识技能的因素,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效果明显,方法有效,明显提高了急救知识技能的知晓率.

    作者:李欣华;韩自华;夏萍;侯延峰;刘永梅;马晖;马红霞;姚娜;魏静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