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燕;张彦红;李莉;杨芝红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热圈套切除术(HSP)切除无蒂结直肠息肉的尺寸界值,分析影响EMR与HSP完全切除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大型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2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MR治疗组与HSP治疗组,EMR组128例患者有151枚息肉,HSP组128例患者有150枚息肉.比较2组患者完全切除率与住院时间,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评估不完全切除的相关因素.结果 EMR组的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HSP组(88.7%与72.7%,P<0.05),EMR组20 mm及以上息肉的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HSP组(75.9%与19.2%,P<0.05);EMR组完全切除率超过90%的息肉直径界值为19 mm,而HSP组为14 mm.HSP组总手术时间显著低于EMR组[(14.87 ±3.36)min与(17.31 ±3.67) min,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SP与息肉直径≥15 mm是无蒂结直肠息肉不完全切除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EMR和HSP在切除14 mm以下息肉的完全切除率相似.EMR切除大型息肉,特别是直径20 mm及以上的息肉疗效优于HSP.
作者:库水萍;张飞雄;尹华;李永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重组载体并感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建立TTF-1基因过表达的A549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TTF-1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拼接TTF-1的cDNA寡核苷酸序列,连入pCDH-CMV-MCS-EF1-CopGFP-T2A-puro,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测序鉴定;将携带TTF-1基因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至293T细胞,经包装产生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并感染A549细胞,构建稳定表达TTF-1基因的肺腺癌A549细胞系.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TTF-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pCDH-CMV-TTF1-EF1-CopGFP-T2A-puro构建成功,测序结果正确;经包装所得病毒上清液滴度为6×107 TU/mL,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GFP表达;PCR结果显示,A549细胞转染组中TTF-1基因表达量比未转染组提高了381倍.结论 成功克隆、扩增TTF-1基因,并建立其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TTF-1基因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
作者:李长清;韩育宁;于亮;宋旭洋;马云帆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联合口咽通气道治疗肥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高碳酸血症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入选的32例肥胖COPD急性加重期并高碳酸血症昏迷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使用NPPV联合口咽通气道治疗,对照组使用NPPV治疗2h后,给予放置口咽通气道,同时继续NPPV治疗.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动脉血气指标、腹围以及NPPV支持压力等.结果 治疗2h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GCS评分、pH值均较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基线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围较前明显增加(P<0.05).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4小时,临床疗效指标好转,与相应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联合口咽通气道是肥胖COPD急性加重期高碳酸血症昏迷患者可供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谢红伟;岳莉莉;昝国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血浆醛固酮水平.方法 选择经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高血压合并OSAS的患者共856例,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OSAS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儿茶酚胺及醛固酮水平.结果 高血压合并OSAS组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23.4±7.4) ng/mL,高于高血压组的(19.5±5.2) ng/mL;高血压合并OSAS组患者血浆中醛固酮水平(14.09±4.43) ng/dl,高于高血压组的(10.08±3.95) ng/dl,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醛固酮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 在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过程中,除了基本药物治疗外,可通过抑制儿茶酚胺、醛固酮水平、改善夜间通气,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艳丽;马晓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置钉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入微创组和开放组,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矢状面Cobb角、椎体角、和病椎椎体前缘高度间的差异.结果 微创组术后第5天VAS评分(1.4±0.8)分、失血量(61.3 ±33.9)mL、手术时间(102.8±37.8) min;开放组术后第5天VAS评分(2.7±1.2)分、失血量(261.8±69.5)mL、手术时间(127.9 ±48.1)min,微创组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2组患者手术后矢状面Cobb角、椎体角和病椎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矢状面Cobb角的矫正丢失较开放组少.结论 微创组较开放组可明显减少组织的创伤,且能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的矫正丢失.
作者:马海珍;丁波;袁林;马宝军;王磊;顾成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H型高血压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择34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274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72例;选择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H型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IL-18及IL-6的水平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较单纯性糖尿病组IL-18[(477.33 ±9.11)比(432.14 ±21.95) ng/mL]及IL-6[(20.29±1.71)比(14.39±1.06) ng/mL]明显增高(P<0.05);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IL-18[(482.95 ±5.22)比(459.11±10.34) ng/mL]及IL-6[(25.00±1.342)比(17.21±1.010) ng/mL]比较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IL-18及IL-6在2型糖尿病合并H型性高血压患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燕;马学良;金学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分为2组:球囊阻断组41例,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常规手术组68例,直接行剖宫产术.比较2组产妇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术后感染率、ICU入住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结果 球囊阻断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术后感染率、ICU人住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均小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 在行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操作时间,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作者:杭悦霞;折利娜;刘黎;李娟;张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分析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LH)的早卵泡期长方案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440周期,其中研究组为早卵泡期长方案(220周期),COS启动日血清LH≤1 IU/L患者,需添加r-LH;对照组为黄体期短效长方案(220周期),COS启动日血清LH水平>1 IU/L,比较2组患者获MⅡ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获MⅡ卵数、2PN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重度OHS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全胚冷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卵巢正常反应患者中,添加r-LH的早卵泡期长方案的临床效果可能略优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
作者:张燕;崔静;包俊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CCAT2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支气管镜下或穿刺活检的117例SCLC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qRT-PCR方法检测LncRNA CCAT2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与SCLC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CCAT2在SCLC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为6.742±1.251,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1.147±0.652及正常组织的0.987±0.563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CCAT2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生存状态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CCAT2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为(21.86±3.68)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44.91±3.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CCAT2高表达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62±2.85)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24.05±2.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CCAT2表达、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是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LncRNA CCAT2在SCLC患者中表达异常,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马宣;虎迎春;孟凡珍;周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21例,观察其成活率、外形和术后功能,评价应用该嵌合皮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例皮瓣于术后15 h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过探查后顺利成活,其他所有皮瓣一期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1.47±3.3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有不同程度臃肿,有9例患者二期行皮瓣修薄术.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是一期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飞;张宁;黄存;杨建明;马林瑞;杜武军;康志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行手术治疗和初诊时伴有其他脏器器官转移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学以及术前1周内血常规结果,计算NLR、PLR、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SⅡ).结果 T1 ~T2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3.39±1.65×109/L)、PLR值126.98±51.5、SⅡ值474.92±518.54,明显低于处于T3及以上分期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的(4.53±2.45)×109/L、PLR值160.12±103.61和SⅡ901.13±1 353(P<0.05).N0~N1期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82±0.61)×109/L、NLR值2.58±4.22明显高于处于N2以上分期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1.38±0.44)×109/L]和NLR值(3.93±3.15) (P <0.05).N0~ N1期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3.47±1.69)×109/L)]、SⅡ值448.8±498.5,明显低于处于N2以上分期患者,与是否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无关.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PLR、SⅡ值对食管鳞癌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SⅡ值越高,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均提示食管鳞癌病程进展越晚,预后越差.
作者:陈仙梅;王铁武;郭建阳;曹贞子;王海;于晓兵;刘建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石嘴山某医院近年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为临床防控输血感染性疾病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时需输血的6 932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特异性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结果 6 932例检测标本中,共发现感染性指标阳性594例,阳性率为8.57%,其中HBsAg(+)442例、抗-HCV(+)52例、抗-TP(+)93例、抗-HIV(+)7例,阳性率分别为6.38%、0.75%、1.34%、0.10%,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P<0.05).40~60岁年龄组感染性指标阳性率为10.46%,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HBsAg、抗-HCV阳性率在外科和内科高,HBsAg阳性率分别达7.88%和7.91%,抗-HCV阳性率分别达0.88%和0.84%;抗-TP及抗-HIV阳性率在产科高,分别达2.68%和0.71%.在594例感染性指标阳性患者中,14例患者合并有多项指标感染,占2.36%.结论 住院患者中输血前均有一定的感染率,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对于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医院感染控制,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彩霞;王玲华;杜宗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因子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将收治的窒息新生儿按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设为轻度窒息组21例、重度窒息组9例,30例健康足月儿设为对照组.采用EHSA法检测3组新生儿不同时期的血清PCT、CRP、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窒息组患儿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新生儿窒息程度与CRP及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清PCT、CRP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新生儿窒息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窒息程度越重,CRP及IL-6水平越高.
作者:黄列;徐锡;虎明明;郭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相对健康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关系的性别差异.方法 此研究连续入选年龄>50岁,且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健康体检者,电子体检报告收集人口学,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资料,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关系的性别差异.结果 共514例受试者人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06例,年龄(57.33±5.68)岁;女性208例,年龄(57.52±5.79)岁.男性γ-谷氨酰转移酶和颈动脉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女性(P<0.05).调整了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在整体人群中γ-GGT与CIMT密切相关(β =14.52,95% CI:6.27~22.77,P<0.05);男性和女性均存在γ-GGT与CIMT呈正相关性(男性:β=8.27,95%CI:1.34~15.20;女性:β =22.12,95%CI:10.40~33.85);γ-GGT与CIMT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密切相关且存在性别的差异性.
作者:刘占生;赵龙;耿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无骨性结构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 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76例,取同侧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髌股韧带,髌骨侧采用髌骨骨槽加双锚钉固定,于关节内整髌骨轨迹匹配,股骨侧采用界面螺钉固定.如外侧支持带挛缩给予松解外侧支持带,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骨性结构异常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评价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及影像学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均无髌骨再次脱位及髌骨骨折,恐惧试验均阴性.末次随访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94.30±4.26)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30±5.32)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6.32±0.72)分,影像学髌股适合角(5.72±1.20)°、髌骨外移率(0.50±0.1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髌股韧带重建治疗无骨性结构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可靠.
作者:郝斌;闫文磊;万钧;杨亚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妇女妊娠期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围产期孕妇2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PV检测结果分为研究组(HPV阳性,116例)和对照组(HPV阴性,142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分娩方式、妊娠结局、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等情况,分娩时取胎盘、羊水、胎儿脐静脉血及新生儿咽部(男)或外阴(女)分泌物,比较合并HPV感染采用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羊水、胎盘、脐血以及新生儿咽部或外阴分泌物HPV感染的影响.结果 116例研究组产妇中54例(46.67%)经阴道分娩,62例(53.33%)行剖宫产分娩,分娩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产褥感染,以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或胎儿畸形的发生比例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经阴道自然分娩与行剖宫产分娩者比较,羊水、胎盘、脐血以及新生儿咽部或外阴分泌物HPV的阳性检测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合并下生殖道HPV感染经母婴垂直传播给新生儿,虽然对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近期造成的影响不大,但仍须采取措施对孕妇进行治疗,避免新生儿发生感染.
作者:郭莉;王莹;王桃;高燕;张海娟;吴晓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8 ~18岁青少年近视患者59例(11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等效球镜度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度近视组(-0.75~-3.00D)、中度近视组(-3.25 ~-5.00 D)及高度近视组(-5.25~-9.00 D).观察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3、6个月及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变化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近视组间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量、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差异.结果 各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3、6个月及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较配戴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3、6个月及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量、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明显低于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患者眼轴长度变化量、角膜曲率较配戴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与配戴前相比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地矫正低、中度近视患者的视力,对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配戴时间有关.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能控制眼轴增长,降低角膜曲率,使中央角膜变扁平、变薄.
作者:朱德军;史宝玉;邹文青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分析左室假腱索早复极波发生率,探讨左室假健索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方法 选择心脏彩超检查诊断左室假腱索276例为假健索组,收集同期心脏彩超检查无左室假腱索300例作为对对照组.结果 左室假腱索组276例,男性204例,女性72例;98例心电图显示早复极波,发生率35.5%.对照组患者300例,男性205例,女性95例;36例存在早复极波,发生率12%.结论 左室假腱索者早复极波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
作者:党晓茹;席少静;栾红;郎立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使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空白组(K组)、地塞米松组(D组),D组又按不同浓度共分为13个小组(D1~ D13).使用实时动态活细胞成像系统连续观察72 h,记录观察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绘图.结果 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不同的影响,较低浓度地塞米松(D1~D6组)可以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较高浓度地塞米松(D8、D10 ~ D13组)对人骨髓间充质于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D9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作用,较低浓度组差.结论 5×10-8 mol/L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佳,并且在第36 ~ 48 h细胞增殖好.高浓度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巩凡;丁晓玲;李晓亮;丁冬;张博文;黄永禄;丁一;赵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直流电复律(DCCV)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因阵发性房颤发作行DCCV的T2DM患者资料,并与22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T2DM患者DCCV的成功率为63.6% (n=14),对照组为95.5%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2DM (P <0.05)、服用他汀(P<0.05)、左房大小(P<0.05)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P <0.05)是DCCV即刻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在T2DM患者中,既往DCCV史(P<0.05)、左房大小(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P<0.05)和LVEF(P<0.05)是DCCV即刻失败的预测因素.结论 T2DM、高HbA1c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是DCCV即刻失败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震;王学忠;沙勇;马全萍;吴亚文;段艳利;于欣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