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一例报告

谢玲

关键词:卵巢硬化性间质瘤, 月经周期, 黄体酮注射液, 多囊卵巢综合, 月经量多, 月经来潮, 原发不孕, 水平测定, 双侧卵巢, 监测排卵, 患者, 服药, 诊刮术, 无排卵, 住院, 阴道, 口服, 经期, 结婚, 激素
摘要:患者27岁,住院号7759,因原发不孕4年,月经稀发2年,于2004年1月6日入院.患者12岁初潮,月经周期及经期正常.1999年结婚,婚后一年曾因月经量多行诊刮术一次.近2年来开始表现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延长至(4~6)月不等,肌注黄体酮注射液后能使月经来潮.8月前行阴道B超监测排卵提示双侧卵巢无排卵,激素水平测定提示睾酮值增高,为113ng/dL.拟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给予口服达英-35,共服药6个月,服药期间月经能按期来潮,末次月经为2003年12月29日.
青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美能治疗病毒性肝炎21例疗效观察

    美能(复方甘草酸苷)由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生产,它是以甘草中的活性物质-甘草酸(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具有抗过敏和抗炎症的作用,所以初在日本主要用于抗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1].1985年由日本学者山本佑夫[2]在临床中用于治疗肝病患者,发现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改善效果明显,并广泛用于临床.经过四十余年的临床应用,肯定了其强力保护肝细胞膜的药理作用.我们在临床中应用美能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21例,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导如下.

    作者:路青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在病房中开展的方法与体会

    病人在住院期间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医护人员解释和指导,因此做好健康宣教对患者起到了有益的和有效的作用.

    作者:刘海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海肤康生物皮膜治疗局限性深度烧伤

    局限性深度烧伤是指深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烧伤面积不太大者.临床上这类烧伤的处理原则是争取早期手术去痂后植皮.手术一般在伤后短期进行.而我科采用海肤康生物皮膜治疗深度烧伤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成年;辛志玲;贾国顺;邢文龙;祁光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温经益肾法治疗痛经30例

    笔者运用温经益肾法治疗痛经,效果较好,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30例为未婚或未生育妇女,年龄大23岁,少17岁,平均20岁.本组病例中病程长者4年,短者6个月,根据临床症状,30例分为冲任虚寒型与寒湿凝滞型.

    作者:颜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提高认识,积极努力,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临床教学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进一步做好临床教学工作,是医院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我院十分重视临床教学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现将有关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白延东;郭德忠;季慧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体会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1997年至2003年对160例颈椎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窥视下接触式激光治疗下尿路疾病及护理体会(附45例报告)

    我院自1993年8月-1998年2月应用接触式激光治疗下尿路疾病45例,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微创方法,介于药物及手术治疗之间,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要求保留子宫者.我科于2001年1月-2003年10月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122例,效果良好,现将介入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裴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单纯内踝骨折5例

    踝部骨折是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0%,切开解剖复位并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应用金属内固定物需二次手术,患者需承受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提,且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增多.我院于2002年10月-2003年6月应用国产可吸收螺钉(DIKFIX)治疗单纯内踝骨折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国治;王西斌;李秋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蜂蛰伤致敏2例

    例1,患者,男,45岁,述20分钟前被蜜蜂蛰伤左眼眶外侧,当时局部疼痛,但可以忍受,随之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全身瘙痒、出冷汗,四肢无力,不能走路,被别人发现后急送来我院就诊.查:神志淡漠、精神欠佳、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双眼脸浮肿,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及皮肤色风团.诊断:蜂蛰伤(急性荨麻疹);急诊留观,叮咬处涂清凉油,肌注非那根50mg,50%葡萄糖40ml+维生素C 2.0+地塞米松10mg,静推,吸氧气,10分钟后患者神志逐渐转为清醒,视物清楚,血压逐渐上升,半小时后全身皮疹减少,但仍瘙痒不止,继续给予706代血浆500ml+平衡液500ml+能量合剂静点,息斯敏20mg口服,5小时后皮疹基本消退,瘙痒减轻,头晕眼花消失,即出院嘱其继续口服息斯敏10mg,3次/日,连服3天,后经随访第2天诸症消失.

    作者:马石明;马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急救护理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来势凶猛、病情重、变化快,而中毒的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护理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阴茎离断再植术(附4例报告)

    近15年来,我院共完成不同原因致阴茎离断4例,2例行显微外科再植术,2例未行血管吻合,血管吻合组成活1例,未行显微外科吻合组成活1例.现就有关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相关问题小结,得出相应的体会.

    作者:王国录;刘智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重要药物之一,长期应用能显著改善心功能.2001年8月-2003年5月我院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取得满意疗效,且较同期应用倍他乐克及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无痛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电子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是侵入性检查,多数受检者出现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因此拒绝检查从而延误病情.为此,国内外普遍采用无痛检查技术,以消除受检者的痛苦感受,受到广泛欢迎.我科采用异丙酚对56例患者施行无痛胃镜检查,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俞文军;才让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阴茎癌治疗中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的意义

    我院自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阴茎癌46例,1995年以后31例均在术中行无选择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并对淋巴结活检阳性患者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进;储开云;王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B超诊断胎儿肠道外翻畸形一例报告

    病例,孕妇,29岁,第三胎孕40周常规产前检查.B超检查示:胎双顶径8.6cm,脑中线居中,右枕前位,脊柱排列整齐、生理弯曲正常.胎心128次/分、四肢未见异常.脐下可见腹壁缺损,肠管突出腹腔暴露羊水中,显示为肠的管形和肠管的圆形横断面,随血管的搏动在羊水中飘动,其内径宽处2.8cm,内呈细密点状回声.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成熟度Ⅲ级,羊水深度测量约9cm.B超诊断:晚期妊娠单活胎,胎儿肠道外翻畸形并宫内发育迟缓,羊水过多.

    作者:赵晓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直肠粘膜内脱垂28例误诊分析

    我院自1990年-2003年共收治在外院误诊的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28例,均在本院检查确诊后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向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3 C-UBT是生物化学技术在临床成功应用的典范

    自从Warren和Marshall发现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 Hp)后,通过全世界20年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对照研究,目前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MALT淋巴瘤和胃癌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Hp与许多胃肠道外疾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列为Ⅰ类致癌物质[1],因此准确检测Hp在临床上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检测Hp的方法很多,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13C-尿素呼气试验(13 C-Urea Breath Test)作为非侵入检测方法的一种,是将稳定同位素、生物化学技术和当今高科技质谱学相结合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典范.

    作者:相英花;杨永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必须规范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风湿性疾病是在遗传易感基因[Ⅰ类或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lmplex,MHC-Ⅰ或MHC-Ⅱ),人的MHC通常称为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的基础上,多种环境(内环境和外环境)因素作用下,HLA分子和其它分子以及T细胞受体(TCR)相互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以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一组疾病[1].

    作者:冯建明;陈绍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培养中检出浅绿色气球菌一例报告

    患者,男,43岁,因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右颌下淋巴结炎一年余,现外周血检查:HB:32g/L,RBC:2.9×1012/L,WBC:1.2×109/L,N:15/30个WBC中,L:6/30个WBC中,PLT:12×109/L,虽进行输血及对症治疗,每日仍发热,原早粒细胞占49.5%,骨髓复查:急粒未缓解,髓系内增生活跃,体温在37℃~39℃之间,送血培养检出浅绿色气球菌.

    作者:周海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青海医药杂志

青海医药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