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超;宋志强;靳宝宁;谢志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藏药秦艽、独一味醇提物对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和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抗风湿活性.方法:应用醇提法将藏药秦艽、独一味提取分离,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藏药秦艽醇提物中龙胆苦甙含量及独一味醇提物中木犀草素含量,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秦艽、独一味醇提物对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分别予藏药秦艽、独一味醇提物及秦艽加独一味醇提物成分处理PBMC,收集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MIF的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药秦艽醇提物中龙胆苦甙含量为6.08%,独一味醇提物中总黄酮(以木犀草素计)含量为2.84%,MTT法检测结果显示,3种类型不同浓度秦艽、独一味醇提物对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及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3种类型不同浓度药物对RA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MIF的含量,结果显示TNF-α、IL-1β及MIF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秦艽与独一味醇提物联合使用时,对TNF-α、IL-13及MIF的抑制作用强于单独使用秦艽或独一味醇提物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该差异更加明显;而且本研究还显示单药秦艽醇提物、单药独一味醇提物及秦艽加独一味3种类型药物处理组RA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与MIF水平之间、IL-1β与MIF水平之间、TNF-α及IL-1β的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说明RA患者PBMC在同种类型药物成分的处理下,当其MIF水平降低时,也出现TNF-α、IL-1β水平的降低.结论:藏药秦艽、独一味醇提物抑制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增殖及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MIF的水平,不同浓度的秦艽、独一味醇提物对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增殖及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MIF的水平抑制作用有差异,而且两药联合增强此抑制作用,提示秦艽、独一味抗风湿的部分机理可能是由于其有效成分龙胆苦苷、木犀草素抑制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殖以及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MIF而起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风湿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柴克霞;陈怀霞;华青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急性高原性脑水肿患者的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达日地区发生急性脑水肿患者60例,所有患者排除既往特殊病史,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进入高原地区的发病时间、发病后至接受治疗的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A组患者转移至相对低海拔地区,予以适当持续低流量吸氧,降颅压、神经营养等药物静点;对B组患者在实施同A组患者同等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4d(B组接受高压氧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别,但B组痊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高原性脑水肿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作者:赵显清;索南杰;赵得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手术中器械护士的配合.方法:总结32例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经验及术中器械护士的配合.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护士配合和洗手护士配合等内容.结果:本组32例均顺利渡过手术期,治愈出院31例(96.87%),早期死亡1例(3.13%).结论: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手术中器械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术前充分准备性能良好的物品、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动作,传递器械稳、准、快,做到手术配合主动积极,争分夺秒,并注意手术配合要点和技巧.
作者:杨灵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明确青海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基因型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青海5家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233株(大肠埃希菌189株,肺炎克雷伯菌44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ESBL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确定ESBL的发生率、PCR扩增对产ESBL菌初步分型,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和分析,进一步确定基因型.结果:共筛选出208株产ESBLs菌株,检出携带3-内酰胺酶基因菌株128株,基因型别10种,占总样本的61.54%,其中单基因型别92株(CTX-M型68株,TEM-1型24株),占总样本数的44.23%;双基因型别34株,(CTX-M合并TEM-1型32株,两种不同亚型的CTX-M共存2株),占总样本数的16.35%;三基因型别2株,为两种不同亚型的CTX-M合并TEM-1型,占总样本数0.96%.结论:青海地区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基因型为CTX-M型和TEM-1型.
作者: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采取防止脂肪血报废的3种方法的对比,探讨微量快速定量检测脂肪血技术在防止脂肪血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对献血者献血前饮食情况的询问、街头微量毛细管目测技术和街头微量定量检测脂肪血技术,防止街头采集脂肪血液.结果:应用目测法筛查脂肪血比单一依靠街头咨询饮食情况控制脂肪血有效,微量定量检测脂肪血技术又比目测法有效.结论:微量毛细管定量检测脂肪血的方法是一种有效防止脂肪血的方法,该方法结果稳定、成本低、效率高,有效节约了血液资源,防止了因此造成的血液病毒检测项目的漏检,确保了血液质量.
作者:周爱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高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系统,多种复杂因素可导致高原疾病的发生,高原低氧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在高原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对高原低氧致急性胃黏膜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颖;王亚平;马颖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下文泛指青海省)健康体验妇女中3 080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筛查结果分析,为高原地区HPV防治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以高原地区健康体检妇女中3 080例HR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和组织病理检查,分析3 080例高原地区妇女HPV感染状况,检测15种HPV基因型,探讨不同宫颈病变程度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关系.结果:①3 080例感染者多集中在(19~39)岁年龄段,占研究人群HPV总阳性率的74.48%,在不同地区中,西宁地区妇女HPV感染率56.34%,其次为海东地区,为20.06%,而果洛地区低,为1.40%,不同民族间,感染率汉族>藏族>土族>其他民族>蒙古族>回族,从职业来看,农牧民HPV感染者占很高的比例,为71.30%;②共检出13种基因型,其中HPV感染在前5位的依次HPV16、HPV11、HPV18、HPV33、HPV45,分别占33.08%、15.13%、13.38%、9.19%和5.99%;③宫颈上皮内瘤(CIN)CINⅡ以上,其HR-HPV感染率均在90%以上,尤其12例SCC患者,其HR-HPV感染率为100.00%,并经x2检验,CINⅡ、CINⅢ以及SCC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不同病变程度的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在高原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泛开展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疾病筛查,了解HR-HPV感染及宫颈的细胞学、组织学变化规律,将有利于防治宫颈疾病的发生,为高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早期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对提高当地妇女保健水平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作者:安宁;王公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助孕妊娠后双胎自然减为单胎的影响因素以及妊娠结局.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试管婴儿助孕的867个周期,选取双胎妊娠自然减为单胎者为研究组(A组,64例),双胎未发生减胎组为对照组(B组,89例)和初始单胎组(C组,181例).比较三组间临床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三组资料患者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中孕妇年龄≥35岁的构成比及ET日内膜厚度<0.9cm的构成比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移植优等胚胎质量的构成比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妊娠流产率低于C组(4.7% vs 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晚期妊娠流产率高于C组(9.4% vs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C组(10.9% vs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高于C组(21.9% vs 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分娩孕周、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3.08±0.36) kg vs(3.27±0.40)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妊娠年龄≥35岁、内膜厚度<0.9cm,移植优质胚胎数目比率低,双胎妊娠发生自然减胎的可能性大,双胎自然减为单胎组孕妇较正常单胎妊娠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的风险增加,晚期流产率增加,与平原地区相似,与高原缺氧无关,但双胎自然减胎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单胎妊娠组低,可能是由于早期着床拥挤后导致胎盘发育不良,以致在整个孕期胎儿发育缓慢所致,而非早产或高原缺氧的因素.
作者:熊正方;王莉云;李冰;李斌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对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STEMI患者238例,根据目前PCI诊疗指南和患者的意愿,分为PCI组,单纯溶栓药物组,比较不同再灌注策略对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①所有入选患者,随访6个月PCI组210例中死亡9例(4.29%),单纯溶栓药物组28例中死亡5例(32.14%),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B时间中位数110min;②PCI组发生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各1例)和消化道出血2例.单纯溶栓药物组无脑卒中和消化道出血发生,两组脑卒中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宁地区多数STEMI患者选择PCI;但D2B时间较长,D2B<90min比例较低;与单纯溶栓药物治疗相比,PCI更能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伟玲;佘海茹;童有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高原地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长期居住于高原地区,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糖尿病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68例,和体检时血糖正常的社区居民48例,对每位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①68例高原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现有颈部动脉病变的病例52例,发生率为76.5%,48例血糖正常的社区居民中发现有颈部动脉病变者14例,发病率为29.2%,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的66例病例中,其中双侧颈动脉病变者有45例,占病变者的68.2%;单侧病变者21例,占病变者的31.8%,病变部位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有46例,占69.7%,病变部位在颈总动脉有9例,占13.6%,病变部位在颈内动脉有11例,占16.7%.结论:高原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老年人,对高原地区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进行早期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对临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重点早期干预,避免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伟涛;刘晓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 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开颅显微手术)和对照组(早期传统开颅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取得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清除血肿,并且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可以快速进行止血,不会对患者的脑组织产生不利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惠超杰;慕莉蓉;李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入高原破裂的病理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9月进入高原后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病理尸检9例,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同时进行弹力纤维、Masson三色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内膜、中膜的病理变化.结果:9例尸检ADA中Ⅰ级6例,Ⅱ级2例,Ⅲ级1例;9例中1例破入胸腔,6例破入心包,1例腹主动脉破裂形成腹膜后巨大血肿.9例中5例伴有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Ⅲ~Ⅳ)级,3例合并高血压病,1例有马凡氏综合征.镜下:主动脉内膜变性、坏死,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中膜出现胆固醇结晶,平滑肌细胞减少,部分平滑肌细胞完全缺失,胶原纤维变性、减少,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中膜弹力纤维纤细,部分缺失,基质黏液变性、钙化、坏死及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结论:高原、缺氧可增加ADA发生的危险性.对于具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中老年患者进入高原,应进行详细的体检,并对高危因素进行评估.
作者:逯金海;马登云;李戎文;李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青海地区(0~6)岁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影响因素,为本地区制定补充维生素D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选取西宁市城中区、西宁市城东区、湟中县、贵德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共6个采集点,实际检测869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有效数据869例,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中位数(P25,P75)分别是:48.9(47.7,72.2)、53.0(51.3,68.6)、50.0(47.5,66.6).按照25羟维生素D适宜范围50nmol/L~250nmol/L评价,低于此标准的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分别为:29.0%、19.2%、30.7%.大值为185.2nmol/L,没有1例超过250nmol/L.结论:青海省(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水平总体状况良好,且明显优于平原地区,对补服维生素D的需求并不高.
作者:刘向辉;王守磊;田旭;李莲;李银娜;彭青;张晓慧;冉彩萍;王方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正常人听感觉门控电位P50的特点及差异.方法:应用深圳BrainMaster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听觉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以Cz为主要记录点,对120名高海拔地区健康受试者(高海拔组)和80名平原地区健康受试者(平原组)进行P50检测并做比较.为排除男女性别间的差异,分别对高海拔男性与平原男性、高海拔女性与平原女性做了比较.结果:①高海拔组与平原组间的S1-P50和S2-P50潜伏期、S1-S2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P50和S2-P50波幅、S2/S1比值、100(1-S2/S1)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海拔男性组与平原男性组、高海拔女性组与平原女性组间的S1-P50和S2-P50潜伏期、S1-S2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P50和S2-P50波幅、S2/S1比值、100(1-S2/S1)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环境下长期轻度缺氧会使大脑过滤无关刺激的功能有所下降,可能导致听感觉门控缺损.
作者:王玉超;宋志强;靳宝宁;谢志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观察分析护理措施及效果,总结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高原地区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导管置入局部血栓处,微量泵持续、匀速输注尿激酶进行溶栓.结果:28例中治愈11例,显效15例,无效2例.在溶栓及住院过程中,发生导管移位1例、皮肤瘀斑及牙龈出血2例、急性肺栓塞1例.其余患者溶栓过程均顺利,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导管溶栓过程中,需随时监测凝血指标、加强溶栓导管护理、患肢及静脉血管的保护、戒除烟酒、饮食调理、室内湿度的调整等.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保证溶栓过程顺利,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作者:马彦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裂褶菌发酵物对模拟缺氧大鼠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密闭缺氧存活实验筛选抗缺氧功能发酵物,考察裂褶菌发酵物对大鼠神经元细胞缺氧缺糖损伤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对缺氧大鼠骨骼肌(腓肠肌)、左心室和右心室心肌的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裂褶菌发酵物具有显著的抗缺氧功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显著提高缺氧缺糖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裂褶菌发酵物可显著提高左心室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同时对右心室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裂褶菌发酵物的抗缺氧机制与提高心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有关.
作者:吴天一;祁生贵;郝利民;郑志强;余坚勇;鲁吉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中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分离、培养来源于7例正常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P3代时进行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多向分化实验鉴定.低氧(1%)及常氧(20%)条件下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IF系统(HIF-1α、HIF-1β)基因表达差异,ELISA方法检测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VEGF、Angiogenin、Angiopoietin-2、TGF-β和IL-6)浓度.结果:低氧条件下HIF-1α和HIF-1β基因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VEGF水平高于常氧培养组(P =0.000),Angiogenin和TGF-β水平低于常氧培养组(P<0.05),而Angiopoietin-2和IL-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IF-1的表达的同时,对其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产生不同影响.
作者:韩国雄;李建平;严文琪;张富财;蒋白丽;彭海;高云梅;解友邦;李文倩;阿祥仁;冯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摩腹治疗结肠肠气囊肿症(PCI)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确诊的结肠PCI患者5例,采用高压氧联合摩腹治疗.结果:4例肠气囊肿消失,1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高压氧联合摩腹治疗PCI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青乐;张迺凝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