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脂异常的临床防治现状

齐玉琴;葛才荣

关键词:脂类/血液, 脂类/代谢, 综述[文献类型], 人类
摘要: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2],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血脂水平正逐步升高[3].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氧水子宫输卵管造影140例分析

    对我院2005-01/2006-12双氧水子宫输卵管造影14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继发不孕患者,年龄24~43(平均31)岁,不孕时间2~15 a,其中既往有人流史者67例,药流者42例,足月产1 8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13例.

    作者:谢红岩;陈映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假性闭经误诊子宫囊肿1例分析

    对假性闭经误诊子宫囊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8岁,工人,孕1产1.因下腹胀痛并发现盆腔肿物2个月,于2003-04-07T8:40入院.患者从无月经来潮,17~18岁时偶然有下腹坠胀,无明显周期性,时轻时重,重时也不影响生活起居,持续2 d左右自然消失.无鼻出血及牙龈出血等症状,未就医.

    作者:李国华;郝霞;李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2例分析

    2001-09/2005-05我院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18~56(平均32.6)岁.47例为坠落伤,13例为车祸伤.

    作者:李成军;朱卫星;茹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腹痛、便血

    1 病历摘要男,3岁.因便血3个月余于2007-06-17入院.患儿自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大便为黄色软便,上附较新鲜的血液或血丝,量不多,有时大便带脓或黏液,1~2次/d,便后无里急后重感.

    作者:王金龙;伦宗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Tei指数对高血压病左心功能的评价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高血压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相匹配的非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左心T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分数(FS)、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的比值(E/A)差异有无显着性.结果:观察组左心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EF、FS、E/A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i指数是一项新的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对评价高血压病的左心功能有临床意义.

    作者:易爱姣;朱洪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36例分析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常见误诊原因,探讨提高其早期诊断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06/2006-09 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初诊2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误诊16例,误诊率44.4%.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认识,加强对原发性胆囊癌高危人群的监测,适时使用辅助检查, 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马振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栓塞误漏诊36例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合并肺栓塞(PE)是临床上一个急症、重症,且极易误诊和漏诊.现对2004-01/2007-01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栓塞误漏诊36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洪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脑囊虫病1例分析

    对我们近期收治的脑囊虫病患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岁2月龄.因咽部不适2 d、晕厥10 min入院.入院前2 d因受凉而咽部不适,未予治疗,入院当天中午进食时突然呕吐、非喷射状,随即意识不清、四肢瘫软,无发热、咳嗽、气促、腹泻、紫绀、口吐白沫、四肢抽动等,持续10 min后神志自行清醒,即以上感、低血糖收住院.

    作者:董国庆;汪皓;邓学红;吴春远;肖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分析

    对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月龄.因咳喘15 d入院.患儿生后喂养困难,2个月时出现口周青紫,哭闹时加重,之后反复发热,咳喘.

    作者:刘衍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狼疮性肝病患者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肝病患者细胞凋亡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使用荧光探针测定22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的狼疮性肝病患者和20例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反应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的狼疮性肝病患者活性氧水平比狼疮患者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极化与活性氧水平一致.结论:早期线粒体膜超极化或活性氧触发淋巴细胞凋亡是导致SLE肝病患者病理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癌并重症胆管炎1例分析

    对十二指肠癌并重症胆管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3岁.因右上腹胀痛、发热,伴有纳差、乏力半个月入院,无黄疸、白陶土便.腹部CT 和MRCP仅发现胆总管扩张.于外院行抗感染,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全身瘀斑、意识障碍.

    作者:李雪松;丛冰凌;王明涛;陈尔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栓塞误诊24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其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 a来24例肺栓塞误诊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误诊为肺炎并胸膜炎13例,冠心病心绞痛6例,急性左心哀5例.结论:降低肺栓塞误诊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 ,主动发现有引起肺栓塞危险因子的可疑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绀等症状时,要怀疑肺栓塞的可能.同时作血气分析、心电图、D-二聚体测定和肺动脉造影进行筛选鉴别.

    作者:胡鹏飞;钟广芝;陈振平;肖卫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肱骨髁间骨折多为较严重的直接暴力引起,骨折后粉碎严重,采用非手术治疗,既不能使骨折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又难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近来随着骨折治疗理沦和技术的发展,开放复位加内固定治疗,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刘亚;张永先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应用皮肤扩张器修复头皮缺损1例

    1 病历摘要男,34岁.因一氧化碳中毒,右侧头面部热压伤收入院,入院时患者曾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血液透析等治疗痊愈.因头面部热压伤转入我科.查体,神志清、右侧头面部约有5 cm×6 cm大小创面,深达颅骨,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其他面约2/3位于发际内,余位于面颊.

    作者:李九威;张中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置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151例分析

    我院1998-03/2007-09共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5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5例,女66例,年龄41~84岁.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69例, 其中合并慢快综合征18例;房室传导阻滞(AVB)82例,其中Ⅱ度AVB 10例,高度AVB 18例 ,Ⅲ度AVB 54例.

    作者:田连亮;贾国力;张军堂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2例分析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于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62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日予以米非司酮12.5 mg,睡前顿服,连续6个月,其间B超检查1次,用药前后各测定性激素水平1次,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情况及性激素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62 例服药期间全部闭经,停药后有38例绝经,17例月经稀发, 7例月经正常,均无异常并发症出现 .所有患者服药治疗后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住的12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在咳嗽持续时间、咳嗽难易程度持续时间、哮鸣音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痰鸣音持续时间上的疗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唐颖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母女同患先天性心脏病2例分析

    对母女同患先天性心脏病各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15岁.活动后心悸3 d入院,生长发育无影响,无呼吸困难、紫绀等,当地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入院查体:T 36.4 ℃,P 86次/min,R 18次/min,BP 104/80 mm Hg ,无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心脏不大,无震颤,心前区无杂音,心电图正常,入院后完善检查,心脏超声示:各房室不大,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7 mm,可见心房左向右分流, 肺动脉压估测40 mm Hg,次日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术中测肺动脉压 34 mm Hg,应用8 mm国产房间隔封堵器成功封堵房间隔缺损,3 d后痊愈出院.

    作者:吕云;卢竞前;李易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D-二聚体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是监测纤溶活性的有价值的指标[1].我们通过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旨在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

    作者:高凤玉;马玉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分析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8岁.因左上腹不适伴反复乏力、盗汗、咳嗽3个月入院.查体:T 38.0 ℃,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咽稍红,扁桃体不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作者:葛群芳;陈建斌;杨泽松;廖洋;卢前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