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平;刘正强;祝秀年;董晓萍;马骏
目的:建立复方当归(冻干)注射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5%磷酸溶液,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进行色谱分离,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300nm,柱温为30℃.结果:确定了注射剂的21个共有峰,并得到了以阿魏酸为内标的相对保留时间及峰面积比值,非共有峰面积未超过总峰面积的5%.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靠,可作为复方当归(冻干)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宋金春;胡传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桑白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DM)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桑白皮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弥可保对照组,灌胃给药,1次·d-1,用药2wk后,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突触素的变化.同时测定大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及感觉潜伏期,并进行感觉神经检测的摇尾实验.结果:桑白皮提取物可明显增加坐骨神经突触素的含量(P<0.01或P<0.05),改善和增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P<0.01或P<0.05),缩短其感觉潜伏期(P<0.01或P<0.05).结论:桑白皮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马松涛;王秋林;张效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减少或降低药物的有害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审查中药处方32 086张,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参照诊断结果及病历对发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并向医师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发现问题1 200例,占审方总数的3.7%,其中因剂量、用法、合并用药产生的问题分别为290例、114例、792例,分别占问题总数的24.5%、9.5%、66%.结论:药师审查处方参与药物治疗,对患者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苏琼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伤药片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VP-ODS(150mm×4.6mm,5μm),使用梯度洗脱系统,流动相为乙腈-水(0~20 min(20∶80),20~26 min(40∶60),26~35 min(20∶8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三七皂苷R1的线性范围为0.261~7.83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12±2.03)%(RSD=2.1%);人参皂苷Rg1的线性范围为0.602 5~18.075 μg(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7.22±3.33)%(RSD=1.9%);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为0.537 5~16.125 μg(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0.71±2.4)%(RSD=1.6%).结论:该法可用于测定三七伤药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
作者:姚育端;傅钰;蒋平;张文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方法:通过跟踪随访和病例回顾的方式对对照组(100例)及ADR组(93例),在药物、患者、处方及护理因素方面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给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输液距配液时间过长、用药前没有进行肝肾功能检查、适应证不合理、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不详细、没有药理作用的说明.改进处方及护理行为对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立勤;徐彦贵;王屏;陈媛媛;高仲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从板蓝根中分离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95%乙醇提取物经硅胶吸附,不同溶剂洗脱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氯仿及正丁醇部位分离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Ⅰ)、香草醛(Ⅱ)、甘露醇(Ⅲ)、琥珀酸(Ⅳ)、苯甲酸(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东东;何立巍;李祥;陈建伟;丁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痹痛定胶囊中青藤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TM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5%乙二胺水溶液(55∶45),流速为0.7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2nm.结果:青藤碱在0.395 8~7.9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1.56%).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痹痛定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义生;袁小艳;张荒生;向诗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灰树花多糖(GFP)抗实验性肉瘤作用的效果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瘤细胞悬液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皮下制备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分为GFP高、中、低剂量组和环磷酰胺(Cy)组、生理盐水组.以高、中、低剂量GFP溶液和环磷酰胺分别灌胃10d,检测小鼠肿瘤的抑制率,小鼠血清中TNF-α、IL-2的水平变化.结果:3种剂量的GFP、环磷酰胺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4.37%、42.67%、47.92%和41.5%,GFP组荷瘤小鼠血清内TNF-α、IL-2含量明显高于Cy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GFP具有抗肿瘤作用,TNF-α、IL-2的释放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侯晓青;程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润红胭口服液改善营养性贫血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给予低铁饲料及去离子水造模20d后,分别给予润红胭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0.84、1.67、5.00 mL·kg-1药物,另给予阳性对照组2.0 mg·kg-1硫酸亚铁;同时继续给予低铁饲料及去离子水,连续30d,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和总铁结合力.结果:润红胭口服3个剂量组大鼠Hb、RBC均高于模型组(P<0.01),中、高剂量组HCT均高于模型组(P<0.01);实验后各剂量组的FEP含量及血清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润红胭口服液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区海燕;杨国光;杨宜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萃取技术从淫羊藿粗提物中分离淫羊藿苷.方法:对粗提物(淫羊藿苷含量为2.01%)进行预处理,通过对萃取剂种类的选择、单级萃取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萃取方式的考察,选出理想的萃取剂.结果:不同萃取剂单级萃取的萃取率大小顺序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分别为33.55%、29.53%、17.18%;萃取物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分别为8.89%、10.4%、6.99%.当萃取温度为30℃、料液浓度为3mg·mL-1、相比为1∶1、萃取时间为10min时,用乙酸乙酯进行单级萃取的萃取物中淫羊藿苷含量较高,单级萃取的萃取率为30%左右.多级逆流或错流萃取的萃取率明显高于单级萃取.相比为4∶1、料液浓度为3mg·mL-1、室温下进行3级逆流萃取,乙酸乙酯作萃取剂时,淫羊藿苷的萃取率可达90.24%,萃取物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为20.5%,与理论计算一致.结论: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毒性小,环境污染小,价格合理且可回收利用.该萃取工艺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作者:刘敏;池汝安;巨修炼;吴元欣;黄齐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促进中成药非处方药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下载3 546份中成药非处方药说明书,进行整理归纳并分析.结果与结论:非处方药(中成药部分)说明书在通俗性及实用性方面存在部分问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管,药品生产企业应当重视非处方药说明书的编写.
作者:常云成;叶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一种抗感染药,主要成分为小檗碱,临床长期用于解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近年来发现其还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扩张冠状血管、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其抗肿瘤作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日本学者提出[1],后来又发现它对许多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从分子水平的角度阐述其抗癌作用的机制.
作者:王海燕;赵雪花;何丽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天士力集团自成立以来就立足于中药现代化,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现代中药,全力打造现代中药产业链,构筑先进技术制造平台,推动中药业由粗放型传统产业向精益型、集约型现代产业转化.
作者:孟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酸枣仁浓缩丸中菝葜皂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流速为1.0mL·min-1,漂移管温度为85℃,气流速度为1.71mL·min-1.结果:菝葜皂苷元检测浓度在0.112 7~0.676 2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RSD=0.9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酸枣仁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成旭东;贾晓斌;陈彦;蔡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板蓝根在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乙醇将板蓝根水提液进行分级沉淀,并结合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IP-Ⅰ、IP-Ⅱ、IP-Ⅲ…IP-Ⅷ8个粗多糖部分及IP-Ⅸ、IP-Ⅹ、IP-Ⅵ、IP-Ⅻ4个均一多糖部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板蓝根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板蓝根多糖各部分均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板蓝根多糖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的适剂量为IP-Ⅸ(0.125mg·mL-1)和IP-Ⅻ(0.125mg·mL-1).
作者:马莉;冯少华;唐健元;赵艳玲;肖小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野马追提取液对大、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和小鼠各60只分别随机分为大、小鼠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野马追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小鼠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30d后腹腔注射75%蛋黄乳,大鼠各组喂高脂饲料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30d.各组均于末次给药后采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含量.结果:野马追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LDL-C水平,并明显升高HDL-C水平.结论:野马追对实验性大、小鼠高脂血症有明显防治作用.
作者:周远大;江舟;何海霞;曾敏莉;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炮制时间对何首乌中蒽醌含量的影响.方法:何首乌分别用黑豆汁拌蒸2、4、6、8、10 h,采用直接醋酸镁比色法和酸水解后醋酸镁比色法,分别测定炮制饮片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结果:黑豆汁拌蒸品随炮制时间的变化游离蒽醌含量逐渐升高,但总蒽醌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应规范何首乌饮片的炮制时间,使何首乌有效成分可控.
作者:任丽建;朱彩凤;尹寿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的佳提取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用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的影响大小.结果:温度对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的提取影响作用大,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75%、料液比1∶7、温度85℃、提取4次(2h·次-1).结论:本研究可为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工业化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樊莲莲;刘金荣;王航宇;朱晓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独一味止血有效部位总环烯醚萜苷对大鼠各项血液凝集参数的影响,同时对其毒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大鼠口服给药独一味水提取物HLRE(3g·kg-1)、总黄酮(P1,0.36g·kg-1)、总环烯醚萜苷(P2,0.99g·kg-1)、大极性部分(P3,1.65g·kg-1)和生理盐水(NS)14d,颈总动脉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大鼠口服给药P2(1.4、0.7、0.35g·kg-1)、云南白药(BY,0.9g·kg-1),测定各项凝血参数;小鼠口服及腹腔注射给药不同剂量的P2,计算其大耐受量(MTD)和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与NS对照组比较,独一味各类成分给药后大鼠TT分别缩短18.59%、-3.12%、24.11%和9.92%,FIB含量分别增加25.32%、8.67%、28.29%和5.36%,HLRE及P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2不同剂量灌胃给药14d后,各组均能使大鼠TT缩短、FIB增加,有一定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与NS组和BY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PT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使APTT显著延长(P<0.05).总环烯醚萜苷1次大口服剂量(55g·kg-1)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腹腔给药LD50为7.834g·kg-1,MTD为5.31g·kg-1.结论: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可以显著缩短大鼠TT并增加FIB含量,有较好的量效关系,是其止血活性部位,且小鼠口服基本无毒性,比水提取物使用更安全.
作者:李茂星;贾正平;胡之德;张汝学;费改顺;王娟;胡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鸡骨草片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22∶78),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0.125~0.62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81%(RSD=0.90%,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鸡骨草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尹桂华;杨美林;仲崇林;刘诗月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