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彩;李元建;裴德新
目的:研究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的佳提取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用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的影响大小.结果:温度对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的提取影响作用大,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75%、料液比1∶7、温度85℃、提取4次(2h·次-1).结论:本研究可为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工业化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樊莲莲;刘金荣;王航宇;朱晓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板蓝根在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乙醇将板蓝根水提液进行分级沉淀,并结合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IP-Ⅰ、IP-Ⅱ、IP-Ⅲ…IP-Ⅷ8个粗多糖部分及IP-Ⅸ、IP-Ⅹ、IP-Ⅵ、IP-Ⅻ4个均一多糖部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板蓝根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板蓝根多糖各部分均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板蓝根多糖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的适剂量为IP-Ⅸ(0.125mg·mL-1)和IP-Ⅻ(0.125mg·mL-1).
作者:马莉;冯少华;唐健元;赵艳玲;肖小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为提升四川中药产业竞争力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分析制约四川中药资源、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障碍.结果与结论:应考虑从优化四川中药产业链条、提高中药科研成果转化率、扩大四川中药企业规模、提高中药制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入手提升四川中药产业竞争力.
作者:肖茜;朱昌蕙;尹新玲;李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一种抗感染药,主要成分为小檗碱,临床长期用于解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近年来发现其还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扩张冠状血管、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其抗肿瘤作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日本学者提出[1],后来又发现它对许多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从分子水平的角度阐述其抗癌作用的机制.
作者:王海燕;赵雪花;何丽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酸枣仁浓缩丸中菝葜皂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流速为1.0mL·min-1,漂移管温度为85℃,气流速度为1.71mL·min-1.结果:菝葜皂苷元检测浓度在0.112 7~0.676 2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RSD=0.9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酸枣仁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成旭东;贾晓斌;陈彦;蔡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痹痛定胶囊中青藤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TM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5%乙二胺水溶液(55∶45),流速为0.7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2nm.结果:青藤碱在0.395 8~7.9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1.56%).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痹痛定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义生;袁小艳;张荒生;向诗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五仁醇胶囊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e C18,流动相为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进样量分别在0.182 4~1.641 6 μg(r=1.000 3)、0.189 6~1.706 4 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2%(RSD=1.02%)、97.22%(RSD=0.9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窦志华;丁安伟;施忠;李伟红;吴陈军;包贝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鸡骨草片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22∶78),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0.125~0.62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81%(RSD=0.90%,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鸡骨草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尹桂华;杨美林;仲崇林;刘诗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促进中成药非处方药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下载3 546份中成药非处方药说明书,进行整理归纳并分析.结果与结论:非处方药(中成药部分)说明书在通俗性及实用性方面存在部分问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管,药品生产企业应当重视非处方药说明书的编写.
作者:常云成;叶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咳喘宁胶囊中挥发油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评价包合工艺.结果:优选出的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混合挥发油=4∶1,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3min.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质量稳定、耗时短、设备要求不高且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较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程小平;刘正强;祝秀年;董晓萍;马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青蒿Artemisia annua L.是中国特有的植物,生长茂盛,分布较广,易于采集,其药用已超过2 000年历史.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青蒿叶中提取的有效抗疟成分,是我国首先发现的新构型的抗疟药,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内过氧化基团,带有可交替的O-C-O-C区段,可被打开进行青蒿素衍生物的化学合成.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青蒿素的一个重要衍生物,根据各种文献报道,它的抗疟疗效比较强,是青蒿素类药物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可能此类药物都是通过其在体内起抗疟作用[1].
作者:谢红;陈立军;呼文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炮制时间对何首乌中蒽醌含量的影响.方法:何首乌分别用黑豆汁拌蒸2、4、6、8、10 h,采用直接醋酸镁比色法和酸水解后醋酸镁比色法,分别测定炮制饮片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结果:黑豆汁拌蒸品随炮制时间的变化游离蒽醌含量逐渐升高,但总蒽醌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应规范何首乌饮片的炮制时间,使何首乌有效成分可控.
作者:任丽建;朱彩凤;尹寿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解毒化淤Ⅱ方的中药配方颗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法复制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取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淤Ⅱ方中药配方颗粒剂(低、中、高剂量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造模前3d开始灌胃给药,2次·d-1,间隔12h,共给药11次;造模完成12h后,测定各组大鼠肝线粒体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及肝脏的坏死面积.结果:解毒化淤Ⅱ方中药配方颗粒剂能显著减少肝脏坏死面积,抑制肝线粒体内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的生成,恢复SOD、CAT的活力,提高GSH、NO的含量,并呈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脏的坏死面积与肝线粒体内MDA呈正相关关系,与SOD、CAT、GSH、NO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解毒化淤Ⅱ方中药配方颗粒剂对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拮抗脂质过氧化来实现.
作者:毛德文;邱华;余晶;马银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轻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轻宁胶囊中的山楂、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斑点明显;金丝桃苷在0.3~1.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11%).结论:轻宁胶囊质量可控制.
作者:范开华;张加雄;王凌;罗艳梅;胡轶娟;娄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天士力集团自成立以来就立足于中药现代化,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现代中药,全力打造现代中药产业链,构筑先进技术制造平台,推动中药业由粗放型传统产业向精益型、集约型现代产业转化.
作者:孟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独一味止血有效部位总环烯醚萜苷对大鼠各项血液凝集参数的影响,同时对其毒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大鼠口服给药独一味水提取物HLRE(3g·kg-1)、总黄酮(P1,0.36g·kg-1)、总环烯醚萜苷(P2,0.99g·kg-1)、大极性部分(P3,1.65g·kg-1)和生理盐水(NS)14d,颈总动脉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大鼠口服给药P2(1.4、0.7、0.35g·kg-1)、云南白药(BY,0.9g·kg-1),测定各项凝血参数;小鼠口服及腹腔注射给药不同剂量的P2,计算其大耐受量(MTD)和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与NS对照组比较,独一味各类成分给药后大鼠TT分别缩短18.59%、-3.12%、24.11%和9.92%,FIB含量分别增加25.32%、8.67%、28.29%和5.36%,HLRE及P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2不同剂量灌胃给药14d后,各组均能使大鼠TT缩短、FIB增加,有一定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与NS组和BY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PT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使APTT显著延长(P<0.05).总环烯醚萜苷1次大口服剂量(55g·kg-1)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腹腔给药LD50为7.834g·kg-1,MTD为5.31g·kg-1.结论: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可以显著缩短大鼠TT并增加FIB含量,有较好的量效关系,是其止血活性部位,且小鼠口服基本无毒性,比水提取物使用更安全.
作者:李茂星;贾正平;胡之德;张汝学;费改顺;王娟;胡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萃取技术从淫羊藿粗提物中分离淫羊藿苷.方法:对粗提物(淫羊藿苷含量为2.01%)进行预处理,通过对萃取剂种类的选择、单级萃取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萃取方式的考察,选出理想的萃取剂.结果:不同萃取剂单级萃取的萃取率大小顺序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分别为33.55%、29.53%、17.18%;萃取物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分别为8.89%、10.4%、6.99%.当萃取温度为30℃、料液浓度为3mg·mL-1、相比为1∶1、萃取时间为10min时,用乙酸乙酯进行单级萃取的萃取物中淫羊藿苷含量较高,单级萃取的萃取率为30%左右.多级逆流或错流萃取的萃取率明显高于单级萃取.相比为4∶1、料液浓度为3mg·mL-1、室温下进行3级逆流萃取,乙酸乙酯作萃取剂时,淫羊藿苷的萃取率可达90.24%,萃取物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为20.5%,与理论计算一致.结论: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毒性小,环境污染小,价格合理且可回收利用.该萃取工艺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作者:刘敏;池汝安;巨修炼;吴元欣;黄齐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从板蓝根中分离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95%乙醇提取物经硅胶吸附,不同溶剂洗脱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氯仿及正丁醇部位分离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Ⅰ)、香草醛(Ⅱ)、甘露醇(Ⅲ)、琥珀酸(Ⅳ)、苯甲酸(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东东;何立巍;李祥;陈建伟;丁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试管法及改进的体外溶血试验法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药理实验方法学规定的溶血性试验方法,以复方参芍注射剂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结果:改进的体外溶血法能更准确地判断复方参芍注射剂的溶血浓度.结论:对于用于静脉注射的新中药制剂,建议使用改进的体外溶血法评价其溶血安全性.
作者:崔亚男;王东凯;邱志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淫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淫黄颗粒中淫羊藿、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淫羊藿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同一薄层板上可同时对淫羊藿、黄芪进行定性检测;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125 04~0.750 2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0%(RSD=1.3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淫黄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毅;杨俊;马俊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