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0年~2004年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分析

傅晓华;蒋学华;李卓敏;任斌

关键词:抗精神失常药物, 用药金额,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年~2004年广东省有代表性的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5年中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大幅增长;抗焦虑药以苯二氮革类为主;第2代抗精神病药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抗抑郁药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氟西汀、氟哌噻吨/四甲蒽丙胺及帕罗西汀是常用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用量明显下降.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临床药师角色的几点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团队中的角色.方法:结合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工作经历谈谈角色体会.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团队中是学习者、协助者和沟通者.

    作者:张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患者脑内出现区域性神经元丧失、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形成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等病理改变.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人们对其病因尚缺乏明确认识.近年来,随着对AD研究的深入,脂质代谢紊乱与AD发病间的关系亦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发现,血清胆固醇升高、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位基因变化及胆固醇对淀粉样β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代谢的调节作用异常等均对AD发病产生影响.而降胆固醇治疗则可能降低发病率、改善认知功能和延缓病程进展,由此导致了他汀类及其它降胆固醇药物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大量应用,并随之给AD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现将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AD防治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景富春;陈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全球医药市场新药研发与生产的发展现状

    目的:为我国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提供参考.方法:从科技发展、医疗费用和药品消费、新药研发中心转移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情况等方面阐述全球新药研发与生产的发展现状.结果与结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关注全球新药研发与生产的现状.

    作者:张敏;孙利华;赵东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美洛西林钠致眼球运动障碍1例

    美洛西林钠为半合成青霉素、耐酶青霉素类,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作用,较常用于临床.该药不良反应较轻,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短暂血清转氨酶升高,以及皮疹、局部疼痛等,但有关其所致眼球运动障碍报道较少.近日,我中心有1例患者应用美洛西林钠后出现双侧眼球不能自主下视,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存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利多卡因脂质体,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含量,以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利多卡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5~25.0mg/ml(r=0.9 996),平均回收率为(99.83±0.53)%;包封率为(82.7±1.83)%.结论:该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郭咸希;何文;罗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5种医用益生菌产品的微生物数量和种属分析

    目的:比较市售5种医用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量、种属与产品标签是否一致.方法:采用选择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产品的活菌数量,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的种属.结果:5种产品共25批的活菌数含量只有1批低于标签标注的数量.分离的10株菌中有3株种属与标签标注的不一致.结论:考察的5种产品中,菌株种属与标签标注存在差异,但产品的活菌数量与标签标注基本一致.

    作者:但国蓉;袁静;唐欢;魏泓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乙酸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治疗乙酸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乙酸性结肠炎模型,分别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GSPE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8d时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型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PO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SPE各剂量组MP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GSPE治疗乙酸性结肠炎作用机制与其抗炎、抗氧化、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及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有关.

    作者:杨孝来;吴勇杰;葛斌;王莉;李文广;高明堂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不同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4种抗菌药物用药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对我院1 066例产科剖宫产术后应用A(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B(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甲硝唑)、C(头孢拉定+甲硝唑)、D(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种方案预防感染,进行回顾性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种方案成本分别为4 954.13、4 752.77、3 870.16、3 988.22元;有效率分别为98.5%、87.4%、84.6%、96.8%;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0.30、54.38、45.75、41.20;A、B、D方案相对于C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7.98、315.22、9.68.结论:D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较为经济、合理.

    作者:欧定宏;韦湘洲;黄婉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新型抗精神病药临床再评价

    新型抗精神病药(Modern antipsychotics,MA)氯氮平自1988年进入临床后,以不良反应特别是锥体外系症状少,对难治性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的特点,致使常规抗精神病药(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s,CA)如吩噻嗪类(氯丙嗪等)、噻吨类(如氯普噻吨)和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的治疗地位下降.近年来,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MA上市,其化学结构、药理机制和用途各不相同,但均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并受到推荐.本文综合新近研究,对MA与CA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比较.

    作者:耿立坚;李性天;李湘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442例分析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5年收集到的44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有961例ADR报告,其中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6%;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应促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韩燕;陈娟;韩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国药房》杂志2006年第4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帕歌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帕歌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帕歌斯)与对照组(秋水仙碱),观察2组治疗起效时间及症状改善、血尿酸水平下降及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均能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但治疗组可降低血尿酸水平,不良反应较小,起效时间较慢(65.78±30.19)h.结论:帕歌斯可改善高尿酸血症,减轻疼痛肿胀,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吴云刚;吴春雷;吴剑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种氯雷他定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试验

    目的:比较2种氯雷他定片(LORAX和LORAS)在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交叉单剂量(20mg)口服LORAX片或LORAS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氯雷他定浓度,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LORAX片和LORAS片的t1/2 Ke分别为(3.03±0.98)h、(2.65±0.81)h;Cmax为(8.59±6.70)、(9.59±8.22)ng/ml;tmax为(1.08±0.41)h、(1.21±0.28)h;AUC(0~t)为(27.29±24.54)、(27.92±20.64)(ng·h)/ml;LORA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63±14.27)%.结论:2种氯雷他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刘玲;姜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目的:探索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之路.方法:研究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依托于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注重服务和积极发展农村市场等.

    作者:孟令全;刘志刚;施伯琰;陈玉文;高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鼻腔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具有与人体内源生长激素同等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特纳氏综合征所致儿童生长缓慢以及重度烧伤的治疗.鼻粘膜给药避开了胃肠道消化酶的破坏及肝脏首关效应的影响,既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又避免了因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降低肝脏对药物代谢的负荷及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反应.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鼻腔给药主要是利用各种促进剂来增强鼻腔对生长激素的吸收.

    作者:苗嘉恒;袁伟恩;金拓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复方甘草酸苷拮抗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模型动物肺纤维化的拮抗作用.方法:在SD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A5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次日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和醋酸泼尼松龙(对照)治疗,测定、分析各组给药21d后肺组织脏器系数、肺组织病理、肺泡间隔面积、炎细胞面积、积分光密度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组肺脏系数有减小趋势,肺组织病理改善,肺泡间隔面积明显减少(P<0.01),炎细胞面积总和、积分光密度显著降低(P<0.001);与醋酸泼尼松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有拮抗模型动物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何燕;邓国忠;高天;宋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苦参碱与3种抗肿瘤药物联合作用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碱分别与3种常用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顺铂(DDP)合用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后的KBV耐药细胞分为对照组、抗肿瘤药物组及其与苦参碱合用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情况.结果:与抗肿瘤药物单用组比较,苦参碱与VCR、ADM合用组细胞处于不同周期的细胞比例及凋亡数均无明显变化;苦参碱与DDP合用组G0~G1期细胞数下降、G2~M期细胞数升高.结论:推测苦参碱逆转KBV200细胞对VCR和ADM的耐药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及凋亡无关;苦参碱能轻度增强DDP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陈鸿雁;王驰;舒艳;陈燕;吕彩凤;余晓燕;沈娜;张潜英;叶玲;蒋纪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应理性对待含马兜铃酸类中药

    目的:引导正确认识及应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方法:查阅、综述、分析近年来关于马兜铃酸及含马兜铃酸类中药的研究文献.结果与结论:对待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应当持理性态度,实事求是,合理用药.

    作者:梅全喜;高玉桥;胡世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学标志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给予拉米夫定,后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观察用药后血清病毒学标志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2周、24周时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患者HBeAg/抗-HBe血清转换.

    作者:陈耀凯;王宇明;方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1月~2005年8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患者送检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细菌生化常规法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64.74%)和伤口脓液(创面)(22.44%);科室分布以神经外科、烧伤科和外科多,分别占34.62%、21.79%、16.03%;其对包括头胞唑啉、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等的多种抗菌药耐药.结论: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选择上要强调结合科室的药敏状况,并需要不断进行监测.

    作者:缪建春;王辉;钟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