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0年~2004年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分析

傅晓华;蒋学华;李卓敏;任斌

关键词:抗精神失常药物, 用药金额,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年~2004年广东省有代表性的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5年中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大幅增长;抗焦虑药以苯二氮革类为主;第2代抗精神病药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抗抑郁药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氟西汀、氟哌噻吨/四甲蒽丙胺及帕罗西汀是常用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用量明显下降.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乙酸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治疗乙酸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乙酸性结肠炎模型,分别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GSPE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8d时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型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PO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SPE各剂量组MP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GSPE治疗乙酸性结肠炎作用机制与其抗炎、抗氧化、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及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有关.

    作者:杨孝来;吴勇杰;葛斌;王莉;李文广;高明堂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土木香能否代替青木香用药的探讨

    目的:考证土木香是否可以代替青木香用药.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比较土木香和青木香在植物来源、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结果与结论:土木香和青木香在上述各方面均不相同,二者不应替代.

    作者:高卫东;李卫民;高英;卓兆莲;吴立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利多卡因脂质体,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含量,以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利多卡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5~25.0mg/ml(r=0.9 996),平均回收率为(99.83±0.53)%;包封率为(82.7±1.83)%.结论:该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郭咸希;何文;罗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和梯度琼脂平板法测定细菌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用Nitrocefin定性后,以市售试剂盒抽提质粒和染色体,PCR法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结果:研究所用的12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产β-内酰胺酶,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加酶头孢菌素较敏感;其中6株细菌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质粒上携带有β-内酰胺酶AmpC基因.结论:质粒介导的AmpC酶是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严重耐药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朝惠;伍素华;孙凤军;夏培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442例分析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5年收集到的44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有961例ADR报告,其中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6%;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应促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韩燕;陈娟;韩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全球医药市场新药研发与生产的发展现状

    目的:为我国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提供参考.方法:从科技发展、医疗费用和药品消费、新药研发中心转移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情况等方面阐述全球新药研发与生产的发展现状.结果与结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关注全球新药研发与生产的现状.

    作者:张敏;孙利华;赵东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对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应用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1)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2组成本分别为3 164.00元、828.80元(P<0.05);有效率分别为83.3%、80.0%(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7.98、10.36;进口组相对于国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07.64.结论: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更经济的选择.

    作者:刘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硫酸核糖霉素中新霉胺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硫酸核糖霉素(原料药)中杂质新霉胺的稳定性.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水-冰醋酸-甲醇(25:5:70)配制的0.02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30nm.结果:将试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α=0.05),新霉胺杂质在60℃高温、强光照射条件下试验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在40℃高温、高湿度条件下,试验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新霉胺杂质在60℃高温、强光照射条件下不稳定;在40℃高温、高湿度条件下稳定.

    作者:鲁继光;顾晔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夫西地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以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夫西地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聚乙二醇20 000 DM-WAX毛细管柱,柱温采取程序升温,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7ml/min,分流比为1:1.结果:有机溶剂丙酮、甲醇、乙醇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04~102.50μg/ml(r=0.9 992)、2.00~99.98μg/ml(r=0.9 995)、2.04~102.34μg/ml(r=0.9 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9.2%、101.7%,RSD分别为2.11%、1.98%、2.01%.结论: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夫西地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栾成章;祝波;王尊文;王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1月~2005年8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患者送检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细菌生化常规法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64.74%)和伤口脓液(创面)(22.44%);科室分布以神经外科、烧伤科和外科多,分别占34.62%、21.79%、16.03%;其对包括头胞唑啉、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等的多种抗菌药耐药.结论: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选择上要强调结合科室的药敏状况,并需要不断进行监测.

    作者:缪建春;王辉;钟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盐酸西替利嗪凝胶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盐酸西替利嗪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凝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结果:盐酸西替利嗪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004~0.04mg/ml(r=0.9 997),方法回收率为(97.46±1.15)%,RSD=1.65%(n=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马满玲;郭美华;许世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患者脑内出现区域性神经元丧失、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形成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等病理改变.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人们对其病因尚缺乏明确认识.近年来,随着对AD研究的深入,脂质代谢紊乱与AD发病间的关系亦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发现,血清胆固醇升高、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位基因变化及胆固醇对淀粉样β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代谢的调节作用异常等均对AD发病产生影响.而降胆固醇治疗则可能降低发病率、改善认知功能和延缓病程进展,由此导致了他汀类及其它降胆固醇药物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大量应用,并随之给AD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现将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AD防治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景富春;陈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减肥药物致462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了解减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0年~200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62种医药期刊报道的减肥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462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拟5-羟色胺食欲抑制药引发的ADR较多,占总例数的36.36%;ADR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尤以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大,占总例数的53.68%;预后的死亡率,占总例数的18.61%.结论:减肥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减肥药物的用药指导及监测,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管玫;吴锐;金朝辉;王芳芳;唐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新型抗精神病药临床再评价

    新型抗精神病药(Modern antipsychotics,MA)氯氮平自1988年进入临床后,以不良反应特别是锥体外系症状少,对难治性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的特点,致使常规抗精神病药(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s,CA)如吩噻嗪类(氯丙嗪等)、噻吨类(如氯普噻吨)和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的治疗地位下降.近年来,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MA上市,其化学结构、药理机制和用途各不相同,但均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并受到推荐.本文综合新近研究,对MA与CA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比较.

    作者:耿立坚;李性天;李湘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国药房》杂志2006年第4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散中甲硝唑、盐酸丁卡因及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散中甲硝唑、盐酸丁卡因及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65:35:0.36),检测波长甲硝唑、盐酸丁卡因为310nm,醋酸地塞米松为240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结果:甲硝唑、盐酸丁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进样量分别在0.412μg~2.06μg(r=0.9 999)、0.191μg~0.956μg(r=0.9 999)、0.121μg~0.604μg(r=0.9 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9%(RSD=1.28%)、101.37%(RSD=0.23%)、102.40%(RSD=0.8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甲硝唑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姚水宝;黄小华;宋静贤;杨水新;俞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关于临床药师角色的几点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团队中的角色.方法:结合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工作经历谈谈角色体会.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团队中是学习者、协助者和沟通者.

    作者:张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开拓欧盟植物药市场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目的:帮助我国中药企业加深对欧盟植物药市场的了解,推动中药国际化.方法:在认识欧盟植物药市场的市场容量、细分市场、消费方式和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分析中药开拓欧盟植物药市场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结果与结论:中药开拓欧盟植物药市场,机会与威胁并存,但总的来说机会大于威胁.我国企业应加大对欧盟植物药市场的开拓力度.

    作者:陈巧;马爱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强药物警戒,促进合理用药

    目的:强化人们对药物警戒的认识.方法:介绍药物警戒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只有全面、系统地加强药物警戒工作,才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相关问题,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田丽娟;李宝双;黄泰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5种医用益生菌产品的微生物数量和种属分析

    目的:比较市售5种医用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量、种属与产品标签是否一致.方法:采用选择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产品的活菌数量,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的种属.结果:5种产品共25批的活菌数含量只有1批低于标签标注的数量.分离的10株菌中有3株种属与标签标注的不一致.结论:考察的5种产品中,菌株种属与标签标注存在差异,但产品的活菌数量与标签标注基本一致.

    作者:但国蓉;袁静;唐欢;魏泓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