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0年~2004年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分析

傅晓华;蒋学华;李卓敏;任斌

关键词:抗精神失常药物, 用药金额,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年~2004年广东省有代表性的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5年中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大幅增长;抗焦虑药以苯二氮革类为主;第2代抗精神病药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抗抑郁药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氟西汀、氟哌噻吨/四甲蒽丙胺及帕罗西汀是常用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用量明显下降.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不同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4种抗菌药物用药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对我院1 066例产科剖宫产术后应用A(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B(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甲硝唑)、C(头孢拉定+甲硝唑)、D(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种方案预防感染,进行回顾性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种方案成本分别为4 954.13、4 752.77、3 870.16、3 988.22元;有效率分别为98.5%、87.4%、84.6%、96.8%;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0.30、54.38、45.75、41.20;A、B、D方案相对于C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7.98、315.22、9.68.结论:D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较为经济、合理.

    作者:欧定宏;韦湘洲;黄婉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乙酸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治疗乙酸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乙酸性结肠炎模型,分别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GSPE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8d时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型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PO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SPE各剂量组MP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GSPE治疗乙酸性结肠炎作用机制与其抗炎、抗氧化、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及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有关.

    作者:杨孝来;吴勇杰;葛斌;王莉;李文广;高明堂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目的:探索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之路.方法:研究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依托于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注重服务和积极发展农村市场等.

    作者:孟令全;刘志刚;施伯琰;陈玉文;高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帕歌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帕歌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帕歌斯)与对照组(秋水仙碱),观察2组治疗起效时间及症状改善、血尿酸水平下降及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均能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但治疗组可降低血尿酸水平,不良反应较小,起效时间较慢(65.78±30.19)h.结论:帕歌斯可改善高尿酸血症,减轻疼痛肿胀,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吴云刚;吴春雷;吴剑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复方甘草酸苷拮抗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模型动物肺纤维化的拮抗作用.方法:在SD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A5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次日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和醋酸泼尼松龙(对照)治疗,测定、分析各组给药21d后肺组织脏器系数、肺组织病理、肺泡间隔面积、炎细胞面积、积分光密度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组肺脏系数有减小趋势,肺组织病理改善,肺泡间隔面积明显减少(P<0.01),炎细胞面积总和、积分光密度显著降低(P<0.001);与醋酸泼尼松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有拮抗模型动物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何燕;邓国忠;高天;宋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对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应用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1)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2组成本分别为3 164.00元、828.80元(P<0.05);有效率分别为83.3%、80.0%(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7.98、10.36;进口组相对于国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07.64.结论: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更经济的选择.

    作者:刘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硫酸核糖霉素中新霉胺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硫酸核糖霉素(原料药)中杂质新霉胺的稳定性.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水-冰醋酸-甲醇(25:5:70)配制的0.02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30nm.结果:将试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α=0.05),新霉胺杂质在60℃高温、强光照射条件下试验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在40℃高温、高湿度条件下,试验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新霉胺杂质在60℃高温、强光照射条件下不稳定;在40℃高温、高湿度条件下稳定.

    作者:鲁继光;顾晔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强药物警戒,促进合理用药

    目的:强化人们对药物警戒的认识.方法:介绍药物警戒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只有全面、系统地加强药物警戒工作,才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相关问题,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田丽娟;李宝双;黄泰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土木香能否代替青木香用药的探讨

    目的:考证土木香是否可以代替青木香用药.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比较土木香和青木香在植物来源、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结果与结论:土木香和青木香在上述各方面均不相同,二者不应替代.

    作者:高卫东;李卫民;高英;卓兆莲;吴立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盐酸西替利嗪凝胶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盐酸西替利嗪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凝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结果:盐酸西替利嗪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004~0.04mg/ml(r=0.9 997),方法回收率为(97.46±1.15)%,RSD=1.65%(n=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马满玲;郭美华;许世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用ISO9001过程控制理论研究徐州市临床药学工作质量控制总体规划

    目的:研究徐州市2005年~2008年临床药学工作质量控制总体规划.方法:运用ISO9001过程控制理论,即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分析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和实施建议.结果与结论:用ISO9001过程控制理论研究临床药学工作质量控制总体规划有利于徐州市的临床药学发展.

    作者:郭辉;张红旭;陈建芬;周保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关于临床药师角色的几点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团队中的角色.方法:结合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工作经历谈谈角色体会.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团队中是学习者、协助者和沟通者.

    作者:张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国药房》杂志2006年第4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美洛西林钠致眼球运动障碍1例

    美洛西林钠为半合成青霉素、耐酶青霉素类,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作用,较常用于临床.该药不良反应较轻,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短暂血清转氨酶升高,以及皮疹、局部疼痛等,但有关其所致眼球运动障碍报道较少.近日,我中心有1例患者应用美洛西林钠后出现双侧眼球不能自主下视,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存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种氯雷他定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试验

    目的:比较2种氯雷他定片(LORAX和LORAS)在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交叉单剂量(20mg)口服LORAX片或LORAS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氯雷他定浓度,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LORAX片和LORAS片的t1/2 Ke分别为(3.03±0.98)h、(2.65±0.81)h;Cmax为(8.59±6.70)、(9.59±8.22)ng/ml;tmax为(1.08±0.41)h、(1.21±0.28)h;AUC(0~t)为(27.29±24.54)、(27.92±20.64)(ng·h)/ml;LORA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63±14.27)%.结论:2种氯雷他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刘玲;姜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苦参碱与3种抗肿瘤药物联合作用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碱分别与3种常用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顺铂(DDP)合用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后的KBV耐药细胞分为对照组、抗肿瘤药物组及其与苦参碱合用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情况.结果:与抗肿瘤药物单用组比较,苦参碱与VCR、ADM合用组细胞处于不同周期的细胞比例及凋亡数均无明显变化;苦参碱与DDP合用组G0~G1期细胞数下降、G2~M期细胞数升高.结论:推测苦参碱逆转KBV200细胞对VCR和ADM的耐药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及凋亡无关;苦参碱能轻度增强DDP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陈鸿雁;王驰;舒艳;陈燕;吕彩凤;余晓燕;沈娜;张潜英;叶玲;蒋纪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叶酸靶向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叶酸受体(FR)是一种通过聚糖磷脂酰肌醇(GPI)锚着于膜上的糖蛋白,对叶酸具有高度亲和力,在正常组织分布较少,而在90%以上的卵巢癌和许多上皮细胞及髓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有过度表达.FR对叶酸偶联的药物同样具有高度亲和力,因此FR被开发为治疗肿瘤的叶酸偶联药物的选择性靶向受体[1].在众多有关FR靶向疗法中,FR阳性肿瘤通过免疫调节的疗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田慧;张奇;惠述国;李岚;耿傲蕾;左小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000年~2004年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年~2004年广东省有代表性的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5年中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大幅增长;抗焦虑药以苯二氮革类为主;第2代抗精神病药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抗抑郁药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氟西汀、氟哌噻吨/四甲蒽丙胺及帕罗西汀是常用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用量明显下降.

    作者:傅晓华;蒋学华;李卓敏;任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和梯度琼脂平板法测定细菌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用Nitrocefin定性后,以市售试剂盒抽提质粒和染色体,PCR法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结果:研究所用的12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产β-内酰胺酶,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加酶头孢菌素较敏感;其中6株细菌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质粒上携带有β-内酰胺酶AmpC基因.结论:质粒介导的AmpC酶是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严重耐药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朝惠;伍素华;孙凤军;夏培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442例分析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5年收集到的44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有961例ADR报告,其中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6%;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应促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韩燕;陈娟;韩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