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18例分析

赵素霞

关键词:甲状腺炎, 亚急性/诊断, 误诊
摘要:亚急性甲状腺炎(本文简称亚甲炎)是甲状腺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多样,很易误诊.现将亚甲炎误诊18例分析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氯芬酸钠不良反应

    双氯芬酸钠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 过敏反应男,60岁.因右膝退行性关节病给予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3次/d,1 g/次,用药6 d,患者出现全身散在分布的鲜红色片状皮疹,压之不退色,经会诊为药敏性皮炎,即停药,予抗过敏对症治疗,3d后全身症状消失[1].

    作者:苏戈;王培松;王颖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CT导引下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86例分析

    我院2005-10/2007-12对86例肺部结节性占位疾病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如下.

    作者:李戈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小儿氯胺酮过量致术后精神症状发作1例分析

    对小儿氯胺铜过量致术后精神症状发作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岁,身长140cm,体重25kg.因腹股沟斜疝行修补术,术前肌注阿托品针0.3mg,10min后抱入手术室时表情紧张,对医护人员有害怕抵触情绪.

    作者:程永冲;吴畏;祖正儒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隐球菌败血症死亡1例分析

    现就新生隐球菌感染败血症死亡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1岁.晨起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发热,体温在38℃,中午患者出现嗜睡,家属未予重视.23:00出现气喘、憋气、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急送我院门诊,收入急诊ICU.

    作者:梁慧;刘丽萍;韩彬;张薇;王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奔豚病2例诊治分析

    笔者在近5a中经治奔豚病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26岁.因反复发作性烦躁、伴胸腹闷胀不适0.5a,复发0.5h就诊.

    作者:吕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关于生化检验中参考值范围设定的几点体会

    参考值范围也称为正常值范围,生化检验中的参考值范围指的是正常人体的各种生化指标的波动范围.参考值范围对于临床医生及患者判断各种检验测定结果是否正常以及观察治疗是否有效等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刘文良;贺秋萍;姜永广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心绞痛12例分析

    将我院近3a来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心绞痛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8~67(平均53.5)岁.

    作者:谭平;黄智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破伤风19例分析

    目的:探讨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对19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例患者发病初有1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修正诊断,经积极治疗后治愈16例,死亡3例.结论:破伤风在农村仍有发病,疾病早期较易误诊,加强破伤风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琼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对部队中、小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思考

    2008-01卫生部在北京42家医院启动了为期2 a的临床药师制度试点工作,要求医院根据床位数和医疗服务质量确定临床药师数量,并参与临床实践工作.这表明临床药学正逐步替代原来的药品制剂、供应、维护工作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新焦点.但对于大多数中小部队医院来说.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困难.探讨如下.

    作者:刘弘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健康体检腹部B超3879例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3879例健康体检者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统计了3879例不同年龄段的超声检查中发现的疾病数及发病率.结果:疾病总检出率为20.78%(806/3879),男性高于女性.病种分布以脂肪肝检出率高,其次是胆囊结石、前列腺增大、子宫肌瘤、胆囊息肉、肾结石、肾囊肿等.结论:健康体检者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查无创伤性,操作简便,耗时短,结合病史对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对大面积体检尤为适用.

    作者:郭玲;李琮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历摘要男,4岁.因发热、咳嗽于2007-01-30到我院儿科就诊,两侧扁桃体肿大,T 38.9℃,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首先给予热毒宁注射液10 ml(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61105),加入10%葡萄精液100 ml静脉滴注约10 min后,患儿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眼角出现红斑,皮肤瘙痒.考虑为热毒宁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液,静推氟美松2.5 mg,约3min后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再给予氟美松5 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min后,皮肤瘙痒、红斑消失.

    作者:李云峰;付晓翠;王光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溶血误诊2例分析

    对我科收治的新生儿溶血误诊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日龄.因皮肤黄染2d、拒乳4h收入院.第2胎,第2产,39+6周.出生第2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

    作者:闫安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延误诊治30例分析

    2005年以来我科收治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所患肺结核30例,对其延误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伟;史慧敏;李斌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病案首页在现代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我院病案室从1993年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病案首页管理[1],现对使用计算机病案首页方面体会如下.

    作者:王旖婷;乐新;蒲春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IGF-1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正常对照、60例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IGF-1含量,其中HIE轻、中、重度各20例.结果:新生儿HIE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清IGF-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恢复期IGF-1含量相对于急性期有明显升高(P<0.01).急性期HIE轻、中、重度各组间的IGF-1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病情越重,IGF-1含量越低.结论:HIE患儿血清IGF-1含量的降低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控指标.并为临床引用IGF-1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冯国祝;彭珊璐;王文亮;莫泉初;詹淑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颅脑肿瘤误诊三叉神经痛1例分析

    对我院收治的颅脑肿瘤误诊三叉神经痛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9岁.因左侧颜面部疼痛,伴左侧头部放射痛2个月入院.

    作者:吴湖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76例阴道试产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处理方法.方法: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76例行阴道试产的孕妇的试产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并选择阴道试产的76例孕妇,试产成功65例,试产成功率85.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密观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是很高的,应该提倡,因为阴道分娩可减少再次剖宫产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减少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潘朴芬;吕晓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双结节周围型肺癌1例

    1 病历摘要男,62岁.1998-03-15以腹股沟斜疝来我院住院治疗.无其他临床不适症状.且于当日做术前常规透视检查时,发现并点片;同时建议做CT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X线征象:右肺下叶外侧段见两个结节状阴影,轮廓清晰,边缘毛糙,密度中等,大小均约20 mm×18 mm,结节间部分融合,融合部经线约6 mm;余肺野清晰,肺门不大;胸廓对称,纵隔居中,膈面光滑,心肋膈角锐利,心脏大小、形态正常.X线诊断:罕见右肺下叶双结节周围型肺癌.

    作者:郭宝忱;曲桂芝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2832例分析

    目的:观察腰硬膜外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832例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临床应用,观察其临床麻醉效果以及其临床应用的优缺点.结果:2832例麻醉效果均良好.结论: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是临床值得推荐的一种麻醉方法.

    作者:任培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分析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与转归,探讨病因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60例TI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A和TCD显示大部分TIA为血流动力学型,其发生与脑动脉狭窄和血压下降密切相关.结论:血流动力学型TIA的诊断MRA和TCD有重要价值,血流动力学型TIA降压应慎重.

    作者:田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