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延误诊治30例分析

张伟;史慧敏;李斌

关键词:结核, 肺/诊断, 误诊
摘要:2005年以来我科收治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所患肺结核30例,对其延误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牙冠桥修复体并发龈炎32例(42牙)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前牙冠桥修复后引起牙龈炎的原因.方法:收集近5a前牙冠桥修复后并发牙龈炎的患者32例42颗牙,检查修复体边缘密合性、悬突、粗糙性、粘固剂残留等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牙龈炎原因:32颗牙冠桥修复体存在修复缺陷,其次修复体边缘在龈沟内过深、粘固剂残留等.结论:前牙修复后引起龈炎的主要原因是修复缺陷,修复体边缘龈下过度延伸也不可忽视.

    作者:李瑰琦;姜传前;黎艳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南阳医专附属医院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对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住院的102例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用药频度、细菌耐药及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102例病历中,使用非限制抗菌药物的占21.6%,使用限制抗菌药物的占78.4%,超剂量用药的占85.3%,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13.7%.结论: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需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作者:卢立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小肠间质瘤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分析

    对小肠间质瘤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7岁.主因突发右下腹痛伴畏寒、发热1d于2006-08-23急诊入院.此前患者无类似右下腹疼痛病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血便病史.

    作者:汪磊;王梦炎;蒋小春;周建平;吕程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50例分析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状混合痔的价值及防治并发症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50例环状混合痔PPH治疗体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1min,平均住院4.5d.术后发生尿潴留15例(10%),吻合口出血3例(2%),术后剧烈疼痛6例(4%),女性患者无1例发生直肠阴道瘘,无盆腔严重感染,150例患者均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结论:PPH可安全治疗环状混合痔,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张雄杰;曾国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真假腔的判别7例分析

    我院自2001-05采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共7例,现就EVGE术中真、假腔判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曹健斌;刘永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肝癌20例螺旋CT表现分析

    对我院肝癌20例螺旋CT表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2~78(平均51)岁.手术或活检证实15例,5例结合临床资料HAA(+)经多种影像学检查,证实随访1a以上.

    作者:吴淑贝;范建忠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药物所致味觉功能障碍

    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药物所致味觉功能障碍摘要如下.1 卡托普利男,56岁.主因鼻出血0.5 h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6℃,P88次/min,R 18次/min,BP 220/180 mm Hg,面部潮红,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四肢活动好.经降压、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病情趋于稳定,血压维持在150/95 mm Hg,给予口服卡托普利25 mg,3次/d.服药1周后味觉减退,继续服用2周后患者对酸、甜、苦、辣、咸均感淡而无味,逐渐味觉消失,但对冷热温度反应正常.查体:舌苔薄白,口腔、舌面无溃疡,舌乳头无肿胀,舌体运动灵活,伸舌居中,无歪斜.

    作者:江萍;周玫;李泽卿;薛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57例诱因分析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7例SAH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H后再出血发生率极高,过早下床活动,精神因素,用力排便等均可致再出血.结论:充分认识SAH后再出血的诱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卢潘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承德市兴隆县高尿酸血症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的.近年来,HUA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我们通过对本地区部分体检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旨在了解HUA在该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早期有效干预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尉广秀;高春华;司瑞江;姜平凡;刘文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护理管理

    目的:院内感染管理控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监控.方法:采取有效的监控方法,及时检查、反馈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得到控制,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各项工作能按感染科要求执行,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只要加强管理与控制,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双氯芬酸钠致大量汗出1例

    1 病历摘要男,34岁.主诉:四肢关节痛3 a、肿胀1 a、加重1个月.患者3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呈间断性,不发热,1 a前双膝关节开始肿胀,活动不利,晨僵,畏风怕冷,经常发热,体温未测.2007-01曾在武汉同济医院诊治,使用非甾体抗类药、氨甲蝶呤治疗,关节肿痛减轻.但发热未退,2007-05来我院求中药治疗,关节肿痛、发热逐渐减轻.

    作者:左新松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肝内胆管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小胆管或末梢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据统计资料,肝内胆管细胞癌约占胆管癌8%~13%[1],约占原发性肝癌的5%~15%[2-4],占肝内恶性肿瘤第二位.临床上较少,但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

    作者:吴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晚期产后出血3例分析

    对晚期产后出血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35岁,孕3产2.产后6d,阴道出血4d伴发热、腹痛2d,于2006-08-11由外院转入.2006-08-05在当地医院自然分娩,胎盘胎膜娩出不全,人工剥离困难,阴道出血较多,予输血200ml.4d前突然阴道出血增多约700ml,当地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

    作者:范爱霞;崔文;韩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外伤性迟发膈疝1例

    1 病历摘要男,20岁.因左季肋部刀刺伤,流血、胸闷1 h入院.入院时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痰血及咯血.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腋后线第9肋间处可见一长约2 cm伤口,深达胸腔,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辅助检查:胸透:左侧膈角钝,提示左胸腔少量积液,入院诊断为左胸开放性损伤,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在局麻下行清创缝合.

    作者:朱然;李复海;翟文杰;高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重症胰腺炎治疗体会

    对重症胰朱炎治疗体会探讨如下.1 空肠营养胰腺炎的患者需要抑制胰液分化,减少自身消化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和禁食,已经取得了临床工作者的共识,但胰腺炎禁食时间较长,仅靠静脉营养,又引来了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使机体不利于战胜疾病,且肠道长期禁用,也会带来肠道菌群移位,加重肠源性感染的可能.

    作者:陈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多西环素联合解毒通淋丸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

    我们2006-01/2007-06采用多西环素片(开封制药有限公司)、解毒通淋丸(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单用及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240例,发现联合用药比单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琦琦;陈丽娟;金润女;陈利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有机磷中毒误诊为冠心病房颤1例

    1 病历摘要男,50岁.农民.原有冠心病史5 a.因胸闷、心悸、乏力1 d入院.查体:T:37℃,P 115次/min,R 22次/min,BP 130/85mm Hg.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 125次/min,律不齐,呈房颤律,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及四肢无异常.

    作者:董承远;蒋德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 Ⅰ级的早期妊娠需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纯丙泊酚1.5~2 mg、kg静注;B组:先行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表麻后2 min,静注丙泊酚1 mg/kg.结果: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丙泊酚用药量少于A组,B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丙泊酚用药量和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张志军;张明德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中医治疗小儿痉咳的临证体会

    痉咳见于顿咳的中期.顿咳即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痉咳一般是从百日咳发病的第二周开始.

    作者:孙燕鸿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53例分析

    胃食管反流(GER)是小儿常见病,它不仅可引起婴幼儿猝死,并被认为是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之一[1],故有效而及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2001-11/2006-08收治的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患儿53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向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