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新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为血透组,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抽血检查CRP、IL-6、MDA、Hcy.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CRP、IL-6、MDA、Hcy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血液透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清CRP水平较透前升高,IL-6、MDA、Hcy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增高,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同时血液透析能够清除一定的IL-6、MDA及Hcy.
作者:张智敏;吴凡;周焕芝;程圣英;张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笔者在近5a中经治奔豚病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26岁.因反复发作性烦躁、伴胸腹闷胀不适0.5a,复发0.5h就诊.
作者:吕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钆喷酸葡胺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报道7例钆喷酸葡胺对比剂不良反应,落实对症治疗护理.结果:钆喷酸葡胺对比剂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0.06%.结论: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但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安全性评介,及时处理.
作者:朱创英;苏筠洁;吴林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 Ⅰ级的早期妊娠需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纯丙泊酚1.5~2 mg、kg静注;B组:先行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表麻后2 min,静注丙泊酚1 mg/kg.结果: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丙泊酚用药量少于A组,B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丙泊酚用药量和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张志军;张明德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为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并正确处理,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本文对我院87例羊水过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卢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乳腺X线钼靶照像误诊病例影像特点以降低误诊率,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钼靶X线误诊的病例18例.结果:18例中误诊为乳腺增生8例,误诊为良性占位7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误诊为炎症1例.结论:乳腺癌易误诊为乳腺增生及其他良性病变.提高对乳腺癌不典型影像表现的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乳腺癌误诊的关键.
作者:揣淑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廊坊市人民医院2000-12/2008-02分别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对患者进行检查,我们对两种操作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书琴;王志刚;张文洪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163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液体需要量进行容量调节,即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以及补充适量的红细胞与血浆.结果: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结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疗效确切.
作者:时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维生素B6除了用于脂溢性皮炎、唇裂和妊娠呕吐,还有以下几种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王永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男,62岁.1998-03-15以腹股沟斜疝来我院住院治疗.无其他临床不适症状.且于当日做术前常规透视检查时,发现并点片;同时建议做CT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X线征象:右肺下叶外侧段见两个结节状阴影,轮廓清晰,边缘毛糙,密度中等,大小均约20 mm×18 mm,结节间部分融合,融合部经线约6 mm;余肺野清晰,肺门不大;胸廓对称,纵隔居中,膈面光滑,心肋膈角锐利,心脏大小、形态正常.X线诊断:罕见右肺下叶双结节周围型肺癌.
作者:郭宝忱;曲桂芝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提高病房的护理质量.方法: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运用领导技巧和沟通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强服务态度,定期考核,奖罚分明.结果: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无护理纠纷和投诉现象,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提高.结论:护士长先进、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翠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总结腮腺炎症与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对近6a来本院腮腺炎症与肿瘤互为误诊的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误诊,延误了治疗.结论:对腮腺肿块的诊断要充分利用针吸活检和CT的检查.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我院肝癌20例螺旋CT表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2~78(平均51)岁.手术或活检证实15例,5例结合临床资料HAA(+)经多种影像学检查,证实随访1a以上.
作者:吴淑贝;范建忠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胶囊内镜下表现.方法:分析23例临床诊断为IBS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23例中有17例发现小肠不同程度病变,占所有病例的73.9%.其中多发间质瘤2例,小肠多发息肉1例,小肠单发息肉3例,小肠炎症、糜烂、充血6例,小肠静脉扩张、黏膜隆起2例,疑似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肿物1例,回末憩室1例.结论:IBS患者有可能存在小肠病变,如果有条件可行胶囊内镜检查,以排除小肠病变.
作者:王群英;钟慧闽;姚萍;杨杰;曲晓静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脑梗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5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0 h于2007-11-06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及甲状腺疾病史.入院查体:T 36.5℃,P82次/min,R16次/min,BP 130/70mm Hg,神情,精神萎靡,查体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颈软,甲状腺Ⅰ度肿大,质地韧,无血管杂音,心率82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双侧巴氏征末引出,肺膜刺激征阴性.
作者:王丹;王若平;申黎艳;李华;尚振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我院收治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8岁,已婚.因停经27+3周,B超发现胎儿畸形1个月余入院.患者婚后2a,孕1产0,2007-05-02早孕时,因高热1d,曾用先锋V号和鱼腥草抗炎治疗3d.
作者:刘力华;刘万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近期我院收治1例3月龄婴儿急性对称性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建勇;郭彦伟;周忠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IN IUD)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06/2007-07在我院放置IN IUD者86例均为前次置器有不良反应者,于月经干净后1~3d或人工流产后立即放置.结果:经1 a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带器妊娠为0,自然脱环2例.结论:吉妮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特别适用于易脱环者及带器妊娠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节育器.
作者:关勇;李海玲;赵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48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内外科治疗及其介人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病因:高血压占70.83%,马凡综合征10.42%,其他占18.7%,临床表现多样,胸痛为首发表现,超声、螺旋CT、MRI有助于诊断,尤其是64排CT,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准确定位.结论:早期确诊、早期合理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韩肇木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本资料选择了几项止血因子的试验:反映凝血活性的纤维蛋白A肽,反映纤溶活性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T-PA),反映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OP),D-二聚体,产生于血管内皮的血栓调节蛋白(TM),及纤维蛋白原(FG),血粘度,血小板聚集,以期能有所发现.
作者:周志强;吴焕卿;李社荣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