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76例阴道试产分析

潘朴芬;吕晓芳

关键词:剖宫产术, 接生, 产科/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处理方法.方法: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76例行阴道试产的孕妇的试产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并选择阴道试产的76例孕妇,试产成功65例,试产成功率85.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密观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是很高的,应该提倡,因为阴道分娩可减少再次剖宫产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减少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氯芬酸钠不良反应

    双氯芬酸钠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 过敏反应男,60岁.因右膝退行性关节病给予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3次/d,1 g/次,用药6 d,患者出现全身散在分布的鲜红色片状皮疹,压之不退色,经会诊为药敏性皮炎,即停药,予抗过敏对症治疗,3d后全身症状消失[1].

    作者:苏戈;王培松;王颖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多西环素联合解毒通淋丸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

    我们2006-01/2007-06采用多西环素片(开封制药有限公司)、解毒通淋丸(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单用及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240例,发现联合用药比单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琦琦;陈丽娟;金润女;陈利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急性胰腺炎误诊27例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一常见疾病,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现将我院2000/2007年急性胰腺炎误诊27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恩中;杨震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为血透组,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抽血检查CRP、IL-6、MDA、Hcy.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CRP、IL-6、MDA、Hcy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血液透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清CRP水平较透前升高,IL-6、MDA、Hcy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增高,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同时血液透析能够清除一定的IL-6、MDA及Hcy.

    作者:张智敏;吴凡;周焕芝;程圣英;张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成人包皮环套术与环切术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包皮过长、包茎的手术较佳方式.方法:对2004/2007年656例成人包茎、包皮过长手术(随机分为环套组343例、环切组3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手术时间分别为(5±2)min和(32±6)min(P<0.01),环套术不需包扎,护理简单,但伤口愈合时间明显长于环切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环切组.结论:成人包皮过长、包茎手术,仍然是传统的环切术较为稳妥.

    作者:何光达;卢锦丽;张细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巨细胞病毒致多脏器衰竭1例

    1 病历摘要男,70岁.因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皮肤发黄7 d于2007-07-10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P 80次/min,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部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混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肝功ALT 100 U/L,AST 1356 U/L,TB 198μmol/L,DB132.8.μmol/L.

    作者:袁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31例分析

    目的:探索改良胫骨近端前内侧小切口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内翻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胫骨高位骨侧切口截骨,截骨面植骨,根据术前测量选用相应的矫形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3a,参照Coventry疗效评定标准,优26膝,良13膝,中2膝,差1膝,优良率92.8%.结论:改良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方法易于掌握,截骨部位愈合佳,疗效满意.

    作者:韦竑宇;梁立;谭明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关于生化检验中参考值范围设定的几点体会

    参考值范围也称为正常值范围,生化检验中的参考值范围指的是正常人体的各种生化指标的波动范围.参考值范围对于临床医生及患者判断各种检验测定结果是否正常以及观察治疗是否有效等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刘文良;贺秋萍;姜永广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前列腺偶发癌13例分析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前列腺标本采取连续切片方法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52例术后标本中检出前列腺癌13例,检出率为8.5%.结论:连续切片法有助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睾丸较常用,术后应建立严格的随防制度.

    作者:蒋晓明;徐海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与常规药物流产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时胎囊排出时间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方法:将186例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3例行五加生化胶囊辅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对照组93例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观察两组胎囊排出时间、药物流产有效率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结果:胎囊排出时间对照组明显缩短,胎囊6 h内排出试验组占92.47%,对照组占69.89%,流产有效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有效率96.77%,对照组有效率81.72%,流产后阴道出血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五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可缩短胎囊排出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有效率,减少流产后阴道出血量.

    作者:芦金玲;诸雪峻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药物所致呃逆

    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药物所致呃逆摘要如下.1 左氧氟沙星男,45岁.因左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给予左氧氟沙星0.4 g静滴9d,治疗10 d后下午出现顽固性呃逆,夜间显著,持续5d,予针灸止呃无效即停药,次日午后呃逆止.1周后因发热2次使用本品,次日再次出现呃逆,停药1 d呃逆再止.提示本品可致顽同性呃逆,临床用药应予重视[1].

    作者:孙陆顺;张玉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双氯芬酸钠致大量汗出1例

    1 病历摘要男,34岁.主诉:四肢关节痛3 a、肿胀1 a、加重1个月.患者3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呈间断性,不发热,1 a前双膝关节开始肿胀,活动不利,晨僵,畏风怕冷,经常发热,体温未测.2007-01曾在武汉同济医院诊治,使用非甾体抗类药、氨甲蝶呤治疗,关节肿痛减轻.但发热未退,2007-05来我院求中药治疗,关节肿痛、发热逐渐减轻.

    作者:左新松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席汉综合征长期误诊1例分析

    对席汉综合征长期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2岁.2001-05-10首次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与10a前生育第一胎,产后大出血,休克,昏迷,抢救约36h后病情稳定.

    作者:岳庆祝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有机磷中毒误诊为冠心病房颤1例

    1 病历摘要男,50岁.农民.原有冠心病史5 a.因胸闷、心悸、乏力1 d入院.查体:T:37℃,P 115次/min,R 22次/min,BP 130/85mm Hg.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 125次/min,律不齐,呈房颤律,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及四肢无异常.

    作者:董承远;蒋德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肠易激综合征23例胶囊内镜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胶囊内镜下表现.方法:分析23例临床诊断为IBS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23例中有17例发现小肠不同程度病变,占所有病例的73.9%.其中多发间质瘤2例,小肠多发息肉1例,小肠单发息肉3例,小肠炎症、糜烂、充血6例,小肠静脉扩张、黏膜隆起2例,疑似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肿物1例,回末憩室1例.结论:IBS患者有可能存在小肠病变,如果有条件可行胶囊内镜检查,以排除小肠病变.

    作者:王群英;钟慧闽;姚萍;杨杰;曲晓静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士长在医护矛盾协调管理中的作用

    协调是指消除管理诸要素之间以及管理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不和谐现象,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达到均衡发展的管理过程.护士长作为手术室医护关系的协调管理者,其本身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提高对协调管理的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践管理中感到,要处理好医护矛盾协调必须从下面两方面管理:

    作者:张如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分析

    对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6岁.因发热1周、咳嗽咳痰1 d于2007-05-06入院.既往患者1岁开始易感冒后发热(具体温度不详),1~2次/月,后发热间歇期延长,1次/2月,每次持续1周左右,抗炎治疗后可好转.

    作者:廖洋;陈建斌;杨泽松;卢前微;葛群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破伤风19例分析

    目的:探讨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对19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例患者发病初有1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修正诊断,经积极治疗后治愈16例,死亡3例.结论:破伤风在农村仍有发病,疾病早期较易误诊,加强破伤风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琼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现代肺结核影像学误诊进展

    目的:探讨现阶段肺结核影像学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国内外肺结核的细菌学、流行病学资料及其误诊文献.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使肺结核的发病和影像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影像学诊断的高误诊率.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对现代肺结核的发病特点和变化规律的认识并建立一套严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规范可更好的减少肺结核的误诊.

    作者:张晶;韩铭钧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溶血误诊2例分析

    对我科收治的新生儿溶血误诊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日龄.因皮肤黄染2d、拒乳4h收入院.第2胎,第2产,39+6周.出生第2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

    作者:闫安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