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达;卢锦丽;张细兰
对药物对视力功能的影响综述如下.1 抗微生物药引起视功能障碍1.1 氯霉素 可引起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力障碍.一般成年人用1~2 g/d,连用1个月即可引起中毒性视神经炎[1].停用后部分患者可获改善,但亦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尤其是小儿更易发生.本品还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表皮松懈症,使眼睑粘连及产生过敏性结膜炎.
作者:田琦;冯国旗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我院超声漏诊Mirizzi综合征(MS)Ⅱ型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0岁.因15d前无明确诱因出现上腹持续性闷胀感,黄染伴低热入院.
作者:石红;赵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痉咳见于顿咳的中期.顿咳即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痉咳一般是从百日咳发病的第二周开始.
作者:孙燕鸿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现对23例宫角妊娠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右宫角妊娠13例,左宫角妊娠10例,年龄20~41(平均32.7)岁,孕次1~6次.产次0~2次,其中未产妇女4例,首次妊娠7例,人工流产次数多4次,宫内放置节育器11例,既往有异位妊娠史2例,盆腔手术史3例.
作者:彭翔云;阳桂琼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脑梗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5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0 h于2007-11-06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及甲状腺疾病史.入院查体:T 36.5℃,P82次/min,R16次/min,BP 130/70mm Hg,神情,精神萎靡,查体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颈软,甲状腺Ⅰ度肿大,质地韧,无血管杂音,心率82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双侧巴氏征末引出,肺膜刺激征阴性.
作者:王丹;王若平;申黎艳;李华;尚振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药物所致味觉功能障碍摘要如下.1 卡托普利男,56岁.主因鼻出血0.5 h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6℃,P88次/min,R 18次/min,BP 220/180 mm Hg,面部潮红,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四肢活动好.经降压、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病情趋于稳定,血压维持在150/95 mm Hg,给予口服卡托普利25 mg,3次/d.服药1周后味觉减退,继续服用2周后患者对酸、甜、苦、辣、咸均感淡而无味,逐渐味觉消失,但对冷热温度反应正常.查体:舌苔薄白,口腔、舌面无溃疡,舌乳头无肿胀,舌体运动灵活,伸舌居中,无歪斜.
作者:江萍;周玫;李泽卿;薛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 Ⅰ级的早期妊娠需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纯丙泊酚1.5~2 mg、kg静注;B组:先行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表麻后2 min,静注丙泊酚1 mg/kg.结果: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丙泊酚用药量少于A组,B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丙泊酚用药量和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张志军;张明德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卵巢甲状腺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2岁,孕3产1流2.既往月经规律,因月经不规律0.5a,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腹胀10d余,于2007-05-10入院就诊.
作者:王丽宏;李秀梅;陈玮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双氯芬酸钠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 过敏反应男,60岁.因右膝退行性关节病给予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3次/d,1 g/次,用药6 d,患者出现全身散在分布的鲜红色片状皮疹,压之不退色,经会诊为药敏性皮炎,即停药,予抗过敏对症治疗,3d后全身症状消失[1].
作者:苏戈;王培松;王颖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参考值范围也称为正常值范围,生化检验中的参考值范围指的是正常人体的各种生化指标的波动范围.参考值范围对于临床医生及患者判断各种检验测定结果是否正常以及观察治疗是否有效等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刘文良;贺秋萍;姜永广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男,63岁.因胸痛1 h于2006-08-11入院.查体:T36.8℃,P80次/min,R20次/min,BP108/66mm Hg,神智清,痛苦貌,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干啰音,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ECG示:V1~V3导联ST段抬高0.3~0.5 mV,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0.15 mV.
作者:赵新祥;房师荣;张言镇;赵丽梅;张伟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晚期产后出血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35岁,孕3产2.产后6d,阴道出血4d伴发热、腹痛2d,于2006-08-11由外院转入.2006-08-05在当地医院自然分娩,胎盘胎膜娩出不全,人工剥离困难,阴道出血较多,予输血200ml.4d前突然阴道出血增多约700ml,当地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
作者:范爱霞;崔文;韩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提高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4例患者早期均误诊,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肠型过敏性紫癜1例,肠型过敏性紫癜1例,急性细菌性痢疾1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惟一方法.
作者:杨美菊;李文燕;朱红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7例SAH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H后再出血发生率极高,过早下床活动,精神因素,用力排便等均可致再出血.结论:充分认识SAH后再出血的诱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卢潘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6岁.因发热1周、咳嗽咳痰1 d于2007-05-06入院.既往患者1岁开始易感冒后发热(具体温度不详),1~2次/月,后发热间歇期延长,1次/2月,每次持续1周左右,抗炎治疗后可好转.
作者:廖洋;陈建斌;杨泽松;卢前微;葛群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我院肝癌20例螺旋CT表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2~78(平均51)岁.手术或活检证实15例,5例结合临床资料HAA(+)经多种影像学检查,证实随访1a以上.
作者:吴淑贝;范建忠 刊期: 2008年第16期
2008-01卫生部在北京42家医院启动了为期2 a的临床药师制度试点工作,要求医院根据床位数和医疗服务质量确定临床药师数量,并参与临床实践工作.这表明临床药学正逐步替代原来的药品制剂、供应、维护工作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新焦点.但对于大多数中小部队医院来说.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困难.探讨如下.
作者:刘弘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男,50岁.农民.原有冠心病史5 a.因胸闷、心悸、乏力1 d入院.查体:T:37℃,P 115次/min,R 22次/min,BP 130/85mm Hg.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 125次/min,律不齐,呈房颤律,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及四肢无异常.
作者:董承远;蒋德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对19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例患者发病初有1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修正诊断,经积极治疗后治愈16例,死亡3例.结论:破伤风在农村仍有发病,疾病早期较易误诊,加强破伤风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琼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乳腺X线钼靶照像误诊病例影像特点以降低误诊率,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钼靶X线误诊的病例18例.结果:18例中误诊为乳腺增生8例,误诊为良性占位7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误诊为炎症1例.结论:乳腺癌易误诊为乳腺增生及其他良性病变.提高对乳腺癌不典型影像表现的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乳腺癌误诊的关键.
作者:揣淑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