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5例患者应用葛根素注射剂安全性分析

齐晓涟;陈莲珍;王育琴

关键词:葛根素, 注射剂, 安全性
摘要:目的:了解葛根素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对 2002年 10月~ 2003年 2月我院所有使用葛根素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结果: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以 0. 9%氯化钠注射液和 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单独配制且单独输注,输注速度 40~ 60滴 /min时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少;超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显著增加.结论: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用药.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

    目的:探讨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方法:结合现状,分析医药制造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所需的条件.结论:建立集成化思想观念、优化设计与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重组医药物流业务流程、建立新的绩效评估系统,是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作者:杨舒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 2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及薄荷脑含量的方法.方法:以 DM- 5弹性石英毛细管为色谱柱,正辛醇为内标,在 70℃~ 150℃程序升温条件下,选择质荷比( m/z)为 56、 94、 71的离子碎片峰分别对苯酚和薄荷脑进行检测.结果:苯酚、薄荷脑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 1. 092~ 21. 840μ g/ml( r=0. 9 998)、 1. 194~ 9. 552μ g/ml( r=0. 9 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 2%( RSD=1. 34%)、 100. 4%( RSD=0. 74%).结论:本法可用于炉甘石薄荷脑洗剂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且快速、准确、特异性高、重现性好.

    作者:吴正中;余继英;何林;孙世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屑片中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屑片中栀子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C18柱( 250mm× 4. 6mm, 5μ m),流动相为 0. 01%磷酸水溶液-乙腈( 87: 13),流速为 1. 0ml/min,检测波长为 238nm.结果:栀子苷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 20~ 200μ g/ml( r=0. 9 995), RSD=0. 98%( 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1. 81%( RSD=0. 5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银屑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唐富山;焦海胜;邱雯;李建忠;朱文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我国制药产业技术进步战略的区别性分析

    目的:探讨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的制药产业技术进步战略.方法:分别对化学制药产业和中药产业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明确二者的不同竞争地位.结果与结论:在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过程中,我国的中药产业具有独特优势,而化学制药产业却处于落后的地位,因此二者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战略应该有所区别.

    作者:郭冬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吉非罗齐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评价吉非罗齐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吉非罗齐肠溶胶囊(受试制剂)和吉非罗齐胶囊(参比制剂)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求算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及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 T1/2 分别为( 2. 0± 0. 4) h、( 2. 0± 0. 5) h; Tmax分别为( 2. 4± 0. 6) h 、( 2. 2± 0. 7) h; Cmax分别为 ( 21. 8± 7. 3)、( 23. 7± 5. 9) μ g/ml; AUC0~ 12分别为( 68. 1± 13. 7 )、( 68. 9± 17. 4)(μ g· h) /ml; AUC0~∞分别为( 69. 7± 13. 9)、( 70. 6± 17. 8)(μ g· h) /ml;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0. 8± 15. 0)%.结论 :两种吉非罗齐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邱枫;郭善斌;肇丽梅;张桂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国产头孢呋辛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呋辛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以进口头孢呋辛钠为对照药、国产头孢呋辛钠为试验药分别治疗受试者,疗程均为 7d~ 14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0. 00%、 87. 5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0. 91%、 94. 1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 32%、 9. 76%,两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国产头孢呋辛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李建国;陈瑞;李红玉;张蔚;吕志强;吴浩;廖增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在 25℃条件下,观察配伍液在 8h内的外观、 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其含量变化.结果:两药在 0. 9%氯化钠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 8h内以上各项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以 0. 9%氯化钠或 5%葡萄糖作溶媒在室温下 8h内可配伍使用.

    作者:杨继章;杨树民;刘瑞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我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盘点方法的实施及讨论

    近年来,利用微机网络技术构建的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而药品管理系统则是 HIS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特别是每月底的药品盘点,已成为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通过这项工作既可核算该月药品的领进数、库存数等总体情况,又能反映药品管理的质量 [2].现就我院门诊西药房在药品盘点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彭海莹;季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4种抗菌药物诱导肺炎克雷伯菌释放内毒素特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 4种抗菌药物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能力的大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4种敏感抗菌药物单独作用于肺炎克雷伯菌,测定 1倍、 10倍、 100倍低抑菌浓度( MIC)作用于细菌 1、 2、 4、 8h释放内毒素的量.结果:头孢曲松钠和美罗培南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大,环丙沙星中等,庆大霉素较低;细菌释放内毒素量 1倍 MIC>10倍 MIC>100倍 MIC;抗菌药物作用时间越长,内毒素释放的量越大.结论: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应参考其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

    作者:廖广仁;罗宇芬;赖伟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国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的可行性与难点

    目的:探究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的可行性与难点.方法:根据国内抗菌药物应用的实际情况,分析有无不合理使用现象及是否有必要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进行干预.结果:国内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使用频率过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广、时间长、起点高,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及忽视特殊群体用药等问题,导致耐药菌增多、毒副反应增加.结论:推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也存在一定难点.

    作者:张志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方法:对 59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或氯氮平进行治疗,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分别为 100%、 95. 83%,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5);产生单位效果所需成本二者稍有差别,利培酮较低.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总有效率及费用基本相当.

    作者:郝红兵;刘建新;黄淑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盆腔炎片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制订盆腔炎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主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川芎中的总阿魏酸含量.结果:阿魏酸在 1. 244~ 124. 4μ 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 9 98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 06%, RSD=1. 44%( n=6).结论:本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作者:马慧萍;贾正平;张汝学;王娟;任俊;张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痕量砷的检测方法

    近年来,痕量元素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血液、组织等)、环境(大气、水样等)、矿产、农业(土壤、农作物等)及植物中药等的研究中,其中也包括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砷( As)及其化合物的定量检测.砷是生物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微量有抑制氧化、促进同化的作用;摄入过量则会导致中毒.以 As2O3为例,其毒性主要表现在通过与细胞内- SH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本文将着重报道近几年来痕量砷的检测方法的进展.

    作者:肖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135例患者应用葛根素注射剂安全性分析

    目的:了解葛根素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对 2002年 10月~ 2003年 2月我院所有使用葛根素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结果: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以 0. 9%氯化钠注射液和 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单独配制且单独输注,输注速度 40~ 60滴 /min时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少;超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显著增加.结论: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用药.

    作者:齐晓涟;陈莲珍;王育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5%咪喹莫特与 0.5%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 5%咪喹莫特与 0. 5%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成本-效果.方法:收集 1966年~ 2003年间有关咪喹莫特与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文献,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作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咪喹莫特与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分别为 48. 48%、 46. 62%,无显著性差异( P>0. 05).咪喹莫特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红斑、糜烂、瘙痒和表皮脱落、结痂、水肿;鬼臼毒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灼热、炎症、糜烂、疼痛、瘙痒、出血.二者比较,鬼臼毒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也较严重.咪喹莫特与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 36. 88、 8. 15.结论:咪喹莫特与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具有相似的疗效,虽然鬼臼毒素成本-效果比较低,但其不良反应却较多和较严重.

    作者:阎军;陈声利;王海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羟苯磺酸钙对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羟苯磺酸钙组,比较各组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同时观察血糖、肾功能和肾脏形态的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肾脏 MDA含量明显下降, SOD、 GSH- PX活性显著上升,肾功能和肾脏形态均明显改善.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谢泉琨;刘晓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脂质体混悬液对荧光素钠在大鼠皮肤分布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脂质体混悬液对荧光素钠在大鼠皮肤分布的影响.方法:以 0. 125%荧光素钠溶液为对照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 0. 125%荧光素钠脂质体混悬液(试验组)荧光素钠在皮肤表皮、真皮分布的情况.结果:试验组表皮及真皮荧光强度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试验组表皮及真皮内荧光强度值曲线下面积分别是对照组的 2. 09倍和 2. 4倍;试验组切片中毛囊周围的荧光强度值大于对照组.结论:脂质体混悬液能使药物在皮肤组织中保持较高的浓度,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毛囊是脂质体制剂中药物扩散的重要途径.

    作者:颉玉胜;曾抗;李国锋;徐彦春;何怡;李建华;朱晓亮;孙乐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口腔崩解片康尔舒宁获准上市

    作者:向廷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致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 DX)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DX诱导制作 IR大鼠模型,观察荔枝核皂苷对模型鼠给药 2h后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皮质醇( Cortisol)、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荔枝核皂苷能显著降低模型鼠 FSG、 TC、 TG含量,显著提高 ISI值( P<0. 05或 P<0. 01).结论:荔枝核皂苷可改善 DX所致糖、脂代谢障碍,降低模型鼠中血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郭洁文;廖惠芳;潘竞锵;叶碧波;廖雪珍;谢婉君;肖柳英;韩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卫生部:暂不允许脑科手术用于戒毒治疗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