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委
目的 探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55例,按首次就诊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瓜霜喷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3 d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结论 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口腔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国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并分析医院现有眼用制剂说明书内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临床98种眼用制剂说明书中的药物性状、适应证、贮藏、不良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使用期限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用制剂性状以溶液为主(占73.47%),其适应证多集中于抗菌作用(占25.51%),12.25%的眼用制剂未注明不良反应,54.08%的说明书中缺少儿童用药信息,53.06%的说明书缺少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61.22%的说明书中未明确注明孕妇用药项,67.35%的说明书中无老年人用药信息,63.27%的眼用制剂未标注开封后的使用期限.结论 眼用制剂说明书中不良反应项、开封后的使用期限及特殊人群用药信息亟待完善,使用过程中注意其性状保持及贮藏条件,加强眼用制剂的合理用药.
作者:王丽;张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柠檬桉叶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测试其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料液比及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该工艺的影响;采用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测试方法,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为指标,评价柠檬桉叶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确定其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15(g/mL),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时间为每次1 h,提取次数为3次.按照该工艺提取柠檬桉叶总黄酮得率为0.3127%.结论 优选出的柠檬桉叶总黄酮佳提取工艺条件对进一步的工艺开发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柠檬桉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为开发中药保健品提供了一定实验室依据.
作者:林三清;周中流;杨红艳;夏敬民;杨桂珍;周良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医院2014年至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数据,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调取医院2014年至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数据,采用PDCA循环等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结果 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例由2014年的57.78%,43.22%,24.92%,14.18%下降到2016年的53.41%,40.71%,24.49%,12.72%.结论 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等均已达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未达标,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并持续改进.
作者:曾智群;罗崇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与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卡孕)阴道用药终止早孕(妊娠时间不超过49 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11月收治的早孕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A组)和米非司酮联合卡孕组(B组),各70例,对比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孕囊排除时间、流产成功率及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 A组中有69例完全流产,成功率为98.57%(69/70),B组中有63例完全流产,成功率为90.00%(63/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5例发生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7.14%,B组中发生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共2例,其发生率为2.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囊排出时间A组为(4.2±1.6)d,B组为(6.3±3.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后平均阴道流血时间A组为(6.3±3.4)d,B组为(7.2±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比米非司酮联合卡孕终止早孕所用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二者不良反应及阴道流血时间长短差异不明显.
作者:曹杰;田立碧;杨森;崔杰;王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肌肉毒性、肝毒性、消化系统不适、呼吸系统不适等,以肌肉毒性、肝毒性常见;其中横纹肌溶解症所占比例为20.51%,显著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87%和28.21%,显著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P<0.05);他汀类药物与降压药、抗心肌类药物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30.77%)高,与贝特类调脂药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20.51%)次之.结论 他汀类药物尤其是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与降压、抗心肌、调脂等药物联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以肝毒性、肌肉毒性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用药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药物类型制订规范、合理的用药方案,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姚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以药师为主体的药学服务对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降压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定期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宣教和指导,与医师共同讨论优化治疗方案,给予个体化的药学监护等.以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及血压水平为指标评价干预结果.结果 干预18个月后,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血压达标率从64.15%提高至87.74%.结论 开展多方位的药学服务,对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证高血压药物治疗安全有效有显著作用.
作者:周晨霞;戴烨;陈川;陶赟;殷秋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药物咨询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调取某院2014年至2016年药物咨询记录,按咨询人员情况、咨询方式、咨询内容、咨询药物种类进行汇总和分析,探讨佳的药物咨询工作模式.结果 咨询人员连续3年均以女性为主,年龄段以41~65岁居多;患者咨询所占比例大;咨询方式主要为面对面咨询;咨询内容可分为13类,其中用法用量、特殊剂型指导、用药注意事项连续3年占比排名前3;咨询涉及的药物有11类,3年均以呼吸系统药为多.结论 药师可定期对用药咨询人员、咨询方式、咨询内容、咨询药物种类等进行总结与分析,多方面完善用药咨询服务,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梁健华;林平;杨丽娟;施楠楠;甄健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实现对医院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促进其临床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到主要原因,按照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循环管理法(PDCA)的程序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管理1年后,医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金额比例由5.66%降至3.03%,规范使用率由13.04%升至86.61%.结论 PDCA循环对促进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的规范、合理使用成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永琴;李秦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胶囊(Ⅰ)中格列本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法.方法 采用HPLC-MS/MS仪,选用Waters Atlantis T3 C18色谱柱(100 mm×2.1 mm,3μm),以甲醇-0.1%甲酸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电喷雾电离(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结果 该样品质量浓度在1.011~30.33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回收率为99.09%,RSD=1.55%(n=9),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方法分析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胶囊(Ⅰ)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信奎;王萌萌;张连成;王超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临床应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给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P<0.01);试验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使用阿米替林相比,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相关量表评分,并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及避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继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药学服务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至2016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20例,按病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0例,均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评定服药依从性.结果 入院时,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10.71%,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50.95%,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明显提高,且干预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开展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德伦;陈林;沈宁平;何益梅;辛霁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补充优化柔肝颗粒的薄层色谱(TLC)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提高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制剂中赤芍、三七、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 TLC法鉴定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在0.981~19.6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6),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1.69%(n=6).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柔肝颗粒的质量控制及评价.
作者:陈春莺;邹恺平;施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嘧达莫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建立大鼠AD模型,选用敞箱试验、Morris水迷宫试验和避暗试验评价双嘧达莫的抗AD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海马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h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hin-6,IL-6)mRNA表达和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核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双嘧达莫连续给药对大鼠的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均无明显影响,能显著增加AD大鼠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和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延长AD大鼠进入暗室潜伏期;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Aβ25-35注射大鼠海马cAMP含量、P-CREB蛋白表达、BDNF mRNA表达显著减少,NF-κB P65蛋白及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而双嘧达莫均能不同程度逆转Aβ25-35引起的变化.结论 双嘧达莫对AD大鼠的学习记忆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海马cAMP/CREB/BDNF信号通路和抑制NF-κB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钟淑娟;郑思超;李咏梅;黎行山;苏瑞真;丘秀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水合氯醛对亚低温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促进丙泊酚在临床低温麻醉手术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水合氯醛常温组(A组)、丙泊酚低温组(B组)、水合氯醛低温组(C组),各10只.A组保持正常体温,B组和C两组低温干预30 min,各组进行心脏灌注,断头取脑,制备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样本,分别进行凋亡标志物CasPase-3检测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对比丙泊酚与水合氯醛对亚低温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 用平均光密度(AOD)值半定量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水合氯醛低温组表达明显低于其常温组,但高于丙泊酚低温组(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水合氯醛常温组海马区神经元有明显的凋亡小体形成,而水合氯醛低温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凋亡趋势,只有丙泊酚低温组凋亡现象轻.结论 大鼠亚低温状态海马神经元仍存在一定的凋亡现象,而丙泊酚可减少亚低温状态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同等条件下水合氯醛对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则无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何亚;刘晓颖;邓庆华;郑小红;蒋红艳;苏爱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拉氧头孢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尿路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拉氧头孢2.0 g,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 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第4天及停药后第1,7天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0%,97.50%,97.5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7.50%,75.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第4天及停药后第1,7天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94.74%,97.37%,97.3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05%,73.68%,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脂多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培养显示,拉氧头孢的敏感率高(97.3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拉氧头孢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谢泉琨;刘书真;党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在骨科主要用于断肢再植、游离皮瓣移植等手术后的血栓预防,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后的扩容治疗,临床应用广泛.因其同时具有强抗原性,过敏反应也常见,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哮喘、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近期,我院准确识别并成功救治了1例静脉滴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更换批号后致过敏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丽芬;胡琼;廖淑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和华法林(Warfarin)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NVAF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各32例,分别给予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个月的凝血指标,以及栓塞和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用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患者轻微出血的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华法林组的15.62%(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预防NVAF患者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疗效与华法林相似,但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奕;温连安;李东;夏志琦;朱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7124张,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并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抗菌药物处方3172张(44.53%).其中抗菌药物单药使用2351张(74.12%),2种抗菌药物联用的803张(25.32%),3种抗菌药物联用的18张(0.57%);注射剂占18.63%,口服药占32.79%,栓剂占48.58%;二联用药中,应用多的为硝咪唑类+抗菌栓剂(18.93%),其次为喹诺酮类+抗菌栓剂(18.70%)、抗真菌类+抗菌栓剂(17.31%);三联用药中,应用多的3种方案为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抗菌栓剂(38.89%)、喹诺酮类+硝咪唑类+抗菌栓剂(27.78%)、β-内酰胺类+硝咪唑类+抗菌药剂(27.78%);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抗真菌类、大环内酯类;其中DDD值高的为β-内酰胺类(33.24%),其次为喹诺酮类(30.38%);常见的3种不合理用药依次为用法不当(38.96%)、无适应证用药(16.88%)、用法用量不合理(15.58%).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为确保用药安全,需加强对门诊处方的审核,不断提高用药服务质量,减少用药误差,以维护患者的健康.
作者:李林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负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骨科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6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与行负载抗生素硫酸钙联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各88例,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负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内固定术疗法治疗,不仅临床效果佳,而且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大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