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恒
目的:观察砂淋丸加减内服并软石散外敷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以砂淋丸加减内服并以软石散外敷治疗,对照组予以砂淋丸内服治疗.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80例,治愈6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对照组50例,治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砂淋丸内服并以软石散外敷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优于单纯服药者.
作者:朱秀兰;李长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参阅文献,进行实验指标间的比较,以说明乳腺增生与乳腺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关系,寻找有效的药物,阻断或逆转其向乳腺癌发展,对临床早期预防乳腺癌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路艳清;李朝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总结、概括相关文献对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进行阐述,认为血脂异常的发生与瘀、痰有关,多由脏腑虚损及功能失调所致,其治疗因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论治.
作者:张定华;张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医学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长句的使用率颇高.长句的汉译对于英语的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个难题,从医学英语丈献中长句的汉译这一方面来进行探讨.
作者:郝莉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李德珍老师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机的关键在于湿、浊、气、血四字.治疗时应将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本病始终.湿热瘀阻者宜清热解毒,分利湿热;脾虚湿盛者宜疏肝健脾,渗湿止带;肾虚冲任失调者宜健脾补肾,调理冲任.
作者:杨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了更好地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从腰椎间盘的解剖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有效地缓解疼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颉旺军;李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压痛点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现代医学也从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各方面证实了压痛点的存在与临床价值.本文从压痛点的概念、压痛点产生的机理、压痛点的检查方法以及压痛点在临床上的应用几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作者:张自强;张晓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果胶铋及吗叮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均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76.0%.2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稳定.
作者:马淑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戴恩来教授认为蛋白尿之主要病机为湿热阻滞,其实质为感染导致的免疫反应状态,消除免疫反应当清利湿热,可按部位论治,采用清热化湿、清热燥湿、清热利湿等治法.
作者:窦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理论的研究及总结,提出从虚、痰、瘀立论施治,并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加以论证,为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董万涛;宋敏;邓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制生肌液进行湿敷配合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穴位按摩治疗Ⅲ度压疮的疗效.方法:将68例Ⅲ度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47处)、对照组34例(36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等自行配制的生肌液进行湿敷配合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或灭滴灵加利福平粉外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肌液配合穴位按摩可促进Ⅲ度压疮内芽生长,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汪小妹;陈红清;余挺;刘小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近几年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憨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采用吗叮啉及铝碳酸镁片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小柴胡四逆散合乌贝散,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9.1%.结论:此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宋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参脉注射液及强心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25例.结果:总有效率97.0%.结论:本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习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冠心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单味中药治疗及复方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因为冠心病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及认识,有待于今后进行大规模、多中心以及微观层次的研究.
作者:王广艳;顾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眼带状疱疹疼痛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取2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留针20~30分钟,加梅花针于疼痛周围浅刺,每日针1~2次.结果: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针灸治疗眼带状疱疹疼痛后遗症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孙珊;符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较好可稳定病情,预防复发.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概括,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郑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原用于治疗胆失清净、痰热内扰之证或中风、癫、狂等.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临症还可应用于抑郁症、多寐、头痛、胸痹、胃脘痛等属痰热郁遏,气机紊乱,平衡失调者.
作者:严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及研究103例老年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103例老年糖尿病足通过骨科一般防治及截肢手术,总有效率达77.7%.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足早期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预防为主;中后期以中药换药、切开引流、皮瓣转移及截肢手术为主,术后应积极稳定残端,康复训练,尽早安装假肢.
作者:张天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儿童桡骨头骨折较少见,常因间接外力所致,属于关节内骨折,在治疗上应以闭合复位为主,即使是粉碎性骨折亦不可行桡骨头切除,以免影响桡骨的生长,形成晚期畸形.
作者:李延红;张晓刚;曹林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