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朝晖;王春爱;李岩;王世太;贾国龙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选用上星,印堂、迎香、鼻通、合谷、风池、肺俞等穴进行针灸治疗.结果:治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7%.结论:本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满意,费用低.
作者:朱秀兰;刘君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胃炎,是中医内科门诊常见病与多发病.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底,以自拟中药疏肝健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泽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甘肃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创伤病的发生率、创伤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深入地震灾区调查采样创伤病例1654例,统计受伤部位、创伤类型、创伤复杂程度、年龄、性别、救治情况等,分析地震导致各种类型创伤的发生率、创伤类型及其相关因素.结果:5·12特大地震所致创伤病伤员以四肢骨折为主,胸部损伤次之,软组织损伤及颅脑损伤再次之.结论:地震所致创伤与地震发生时间、地理环境及当地建筑条件密切相关.
作者:宋渊;李盛华;李红专;周明旺;叶丙霖;张玉昌;张彦军;王久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发生已经成为影响CABG远期效果的主要的并发症.黄芩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炎作用,并且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均有影响,同时影响黏附分子的表达.这些药理作用都与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治疗CABG术后并发症的主要药物.
作者:王继勇;程宇星;谢晓华;李惠东;周文高;郭亚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临床不论外感内伤、何种疾病,只要具有肝郁气滞症候者,用四逆散加减治之均会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蔡洁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术中发生体温过低会对机体多种生理功能产生抑制,给麻醉和术后恢复带来许多困难,手术室护士应了解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以便正确处理和预防,帮助病人渡过麻醉与手术这一难关.
作者:刘惠玲;吕江宏;何富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肝炎,可因病毒、酒精、寄生虫、化学药物、遗传和代谢疾病、自身免疫异常等多种原因导致,以病毒性肝炎为多.慢性肝炎的病变主要在于肝脏的炎症和坏死病变,临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我国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较为多见.慢性肝炎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因病毒不能清除,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不断加重.
作者:张立坤;付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多几分爱心,并应注重仪表,摸透患者的心理需求,实实在在为患者着想,从点滴做起.事情不在大小,在于是否到位,而到位的细节服务正是医院赢得患者的一个重要砝码.
作者:张小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的105首处方中用到姜,但姜有生姜、干姜之分,其功用迥异.张仲景用姜有以下特点:解表寒用生姜,温里寒用干姜;散水气用生姜,化水饮用干姜;振胃阳用生姜,温脾阳用干姜;病轻者用生姜,病重者用干姜.
作者:赵达安;刘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清络饮治疗慢性乙肝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口服清络饮加味,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改善比较明显,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和IV-C明显降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络饮治疗慢性乙肝后肝纤维化,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恢复肝功能.
作者:王萍;段美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乃虚实夹杂之证,多因肺脾肾虚损、水停痰凝、气虚气满、痰瘀互结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而发.急性发作期以痰凝水停邪实为主,治以理气化痰通腑,温阳化饮;缓解期多为肺脾肾虚损兼瘀,以虚为主,治以健脾补肺,补肾固本,活血化瘀.药理研究也证实,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肯定.
作者:高海燕;钟红卫;彭素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对近5年来中医药对实验动物生精系统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分别从中医药对精子质量的影响、对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对相关自由基的影响、对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5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的实验研究概况,提示中医药在改善生精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实验室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
作者:王杰;莫秋柏;宾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正骨手法与书法艺术两者好像毫无相干,但是在某些方面或关键点是完全相似或相同的.比如两者均需精勤不懈,勤学苦练,使之得心应手,了然于胸.
作者:张宇;王晓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药外敷治疗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相关研究认为,中草药是通过改善创面微循环、抗炎镇痛,促进创面活性物质释放,免疫调节作用而发挥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盛华;周明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及再灌注后酶组织化学变化的影响,为该药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20只)、参附注射液治疗组(20只),观察其骨骼肌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及钙激活ATP酶(Ca2+-ATPase)活性的变化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骨骼肌缺血6小时,骨骼肌细胞SDH、CCO、Ca2+-ATPase活性呈下降趋势,而LDH活性则有所增强.再灌注12小时,细胞SDH、COO、Ca2+-ATPase活性进一步明显下降,同时LDH活性亦下降明显,而应用参附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上述酶的活性.与此同时,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其酶活性的变化相一致.结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可损害其能量代谢酶的活性,而参附注射液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谢朝晖;王春爱;李岩;王世太;贾国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发展的终结果.透析和肾移植可使部分患者得以生存,但其费用昂贵,且不适用于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患者.
作者:李永新;吕玫;杨世霞;徐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社会背景、政府推行和方书本身等方面,分析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盛行及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盛行主要因其由政府颁布推广,且方书本身疗效卓著、药物制备详细、成药服法便捷,后世应当客观评价它的学术价值.
作者:范磊;欧阳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中医药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显示出中医药特有的优势.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来对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寻找新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使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
作者:邹景霞;李巧霞;陈学忠;周明贤;尹芳;苏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科常见疾病.西医认为其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
作者:周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高志林主任医师应用五苓散治疗下焦疑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病等,疗效显著,笔者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