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张重州;肖高红;杨雪

关键词:教学质量, 中医内科学, 研究
摘要: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提升教学技巧、不失时机地利用标准化患者教学、拓展思路激发探索精神等方面,阐述了提升中医内科教学质量的方法,认为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颌骨骨折术后的中医康复护理

    从舒畅情志、调理饮食、保持口腔清洁、药物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促使颌骨骨折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惠玲;李红专;张剑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 年4 月至2010 年4月入院治疗的180 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出院4 周后随访,比较2 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差异.结果:2 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潘雪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咳嗽30例

    目的:观察中医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小儿外感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患儿给予拔罐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止咳抗感染治疗,比较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柴顺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益肾汤联合厄贝沙坦及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汤联合厄贝沙坦、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66 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使用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汤治疗.2 组疗程均为2 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 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76.7%,2组差异虽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 组治疗前后Scr、BUN 保持稳定.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 个月后2 组MAP、UAER及β2-MG均明显下降(P<0.01).与治疗1 个月后比较,治疗2 个月后2 组UAER 及β2-MG 水平仍继续下降(P<0.05 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2 个月后UAER、β2-MG 下降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益肾汤联合厄贝沙坦、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 患者疗效确切,且能更有效地降低UAER 和β2-MG 水平,是延缓早期DN 进展的有效办法.

    作者:林晓芬;黄燕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温肺止流丹对变应性鼻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对肺气虚型变态反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ECP)、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造模,用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ECP、IL-4 的含量.结果:温肺止流丹能够降低实验性AR 大鼠血清IL-4、ECP 的含量.结论:温肺止流丹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4、ECP 水平,对实验性AR 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卢健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医研究生教学质量分析

    从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导师因素、个人因素4 个方面分析中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马媛媛;曹立幸;舒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安神利眠冲剂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安神利眠冲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灌胃给予小鼠安神利眠冲剂,观察其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作用的影响,对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及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安神利眠冲剂能使小鼠自主活动数明显减少,能增强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中枢抑制作用,可使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发生率明显降低,小鼠给药7 天,未见不良反应,健康活泼,体质量增加,无1 例死亡.结论:安神利眠冲剂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毒性低,使用安全.

    作者:阎立新;蔺兴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酸枣仁皂苷A预处理对过氧化氢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研究酸枣仁皂苷A 预处理对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胞浆细胞色素C(CytC)表达及Caspase-3 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以500 μmol/L 过氧化氢作用4 小时建立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酸枣仁皂苷A(20 mg/L)在造模前干预24 小时.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胞浆CytC 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 的活性.结果:模型组经500μmol/L 过氧化氢作用4 小时后,细胞核暗淡,伪足显著变细,细胞间连接明显减少,搏动节律明显减慢,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酸枣仁皂苷A能显著改善心肌细胞形态、提高细胞活力及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模型组中胞浆CytC表达及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酸枣仁皂苷A 组的胞浆CytC表达及caspase-3活性显著下降(P<0.01).结论:酸枣仁皂苷A 可明显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胞浆中CytC蛋白表达及caspase-3 活性有关.

    作者:黄宜生;贾钰华;糜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肝硬化患者应用中医食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通过中医食疗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食疗的机理与方法.方法:按照常规饮食护理与中医食疗护理2 种方法获取临床护理资料,对比2 种饮食护理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食疗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对患者饮食、病情状况方面有良性辅助治疗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食疗护理在肝硬化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该推广中医食疗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萍;朱建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4 例,有效3 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16 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6.7%;2 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神经传导速度具有明显提升作用.

    作者:段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螺旋藻多糖对辐射致肝癌细胞的细胞增殖及凋亡率的影响

    目的:评价螺旋藻多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 增殖的抑制作用及辐射增敏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时间- 浓度条件下,螺旋藻多糖作用后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 细胞存活分数,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 剂量条件下,螺旋藻多糖对X 线辐射后人肝癌细胞株HepG2 周期阻滞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螺旋藻多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具有体外增殖抑制作用.螺旋藻多糖可将肝癌细胞阻滞于G0/G1和S 期并诱导其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有凋亡峰出现.结论:螺旋藻多糖对肝癌细胞HepG2 体外增殖抑制作用表现为时间-浓度依赖性效应.一定条件下螺旋藻多糖对人肝癌细胞HepG2 具有辐射增敏作用.

    作者:狄建新;王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小儿智力糖浆对可疑脑瘫高危儿童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成药小儿智力糖浆对脑性瘫痪儿童早期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 例.2 组患儿均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和脑蛋白水解物,1 次/d,连续10 天,休息20 天,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脑细胞治疗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及语言训练,每项训练1 次/d,40 min/ 次;治疗组31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儿智力糖浆口服,月龄1~3 个月者,5 mL/ 次,2 次/d,3~6 个月者,5 mL/次,3次/d.疗程均为3 个月,疗程结束后通过Gesell儿童发育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粗大运动行为能区、精细动作行为能区、适应行为能区、语言和个人- 社交行为能区的发育商(DQ)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疗效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儿智力糖浆对脑瘫高危儿童脑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红晓;朱艳芳;丁艳梅;魏水珍;王润妮;张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烧山火法联合患侧TDP 照射治疗风寒型面瘫60例

    目的:观察烧山火法联合患侧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照射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风寒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取穴联合TDP 照射治疗,治疗组60 例在对照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合谷、手三里、足三里烧山火手法进行治疗,2组针刺治疗均留针30~40分钟,中间行针1~2 次,1 次/d,连续治疗15 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50 例,显效5 例,有效4 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山火法联合患侧TDP照射治疗风寒型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常规针刺疗法.

    作者:薄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王子义京帮流派中药炮制制备工艺探析

    从辅料的选择、制药用具、传统质量检查方法、制剂、炮制、中药传统经验鉴别6 方面入手,对王子义老师传承的京帮流派中药炮制制备特色技术进行梳理,以期对中药传统的制药技术和炮制技能的传承和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王炯;杨小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多贝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多贝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8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 例.2 组均予以糖尿病知识教育和糖尿病饮食调理,对照组使用胰岛素和甲钴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丹红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 静滴,1 次/d,治疗2 周停1 周,再治疗2 周;多贝斯片0.5 g,口服,3 次/d,共4~6 周.结果:治疗组显效41 例,有效18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显效28 例,有效22 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8.1%.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和多贝斯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改善神经症状、体征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载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全面干预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面干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护理结果比较.结果:全面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睡前血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全面干预护理组的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全面干预护理组治疗后的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治疗后(P<0.05).结论:全面干预护理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减少医护诊疗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对患者身、心两方面的早日康复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戴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甘肃省通渭县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急症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及需求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农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急症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需求现状,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开展高血压急症急救知识的宣传及患者求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通渭县8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农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急症急救知识知晓率低,对高血压急症急救知识欠缺且获得途径单一,但需求愿望很强烈,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居民的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密切相关.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对高血压患者及家属进行高血压急症现场救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高血压急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同时进行高血压急症急救技术的培训,减少高血压急症引发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涛涛;许瑞;余君莲;李德芳;韩晓琴;包响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在不同治疗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5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期辨证使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为80.77%,2 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小儿NS 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强心方对扩张型临床心衰期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心方对扩张型临床心衰期心肌病患者血浆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 例临床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的1 型受体阻断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心合剂煎服,1 包/ 次,2 次/d.2 组均以连续治疗3 个月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心超EF值及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强心方能显著改善患者肾虚症状积分(P<0.05),治疗后患者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都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的缩短(P<0.05),同时神经体液因子血浆NT-pro-BNP的水平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其中NT-pro-BNP、EF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而对照组作用不明显.结论:强心方可能通过加强临床心衰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射血分数)及调节神经体液因子(降低血浆NT-pro-BNP 浓度),干预心室重构发生、发展,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

    作者:何文;董耀荣;陈兆善;胡坚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药对改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紊乱情况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改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凝血纤溶紊乱功能的情况.方法:给予介入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患者中药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P- 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并与单纯介入治疗的20 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10例健康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有好转(P<0.01或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无好转(P>0.05);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 和FIB 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uPA 和PAI 水平均有好转(P<0.05),对照组uPA 水平有好转(P<0.01);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和PAI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s、vWF、uPA和PAI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或P<0.05).结论:中药可改善介入治疗HCC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紊乱,预防血栓形成,促进康复.

    作者:卢冠铭;黄照权;梁烨;李天资;陈永诚;陆高翔;蓝家富;李清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