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梅
目的:观察益肾汤联合厄贝沙坦、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66 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使用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汤治疗.2 组疗程均为2 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 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76.7%,2组差异虽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 组治疗前后Scr、BUN 保持稳定.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 个月后2 组MAP、UAER及β2-MG均明显下降(P<0.01).与治疗1 个月后比较,治疗2 个月后2 组UAER 及β2-MG 水平仍继续下降(P<0.05 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2 个月后UAER、β2-MG 下降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益肾汤联合厄贝沙坦、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 患者疗效确切,且能更有效地降低UAER 和β2-MG 水平,是延缓早期DN 进展的有效办法.
作者:林晓芬;黄燕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调查冠心病(CHD)患者出院带药情况,了解CHD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张掖市人民医院近3 年296 例CHD 患者出院带药情况(主要为二级预防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6 例CHD患者中266例有出院带药记录.出院带药情况为:抗血小板药(97.7%)、他汀类药物(87.7%)、β受体阻断剂(7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64.3%),平均带药种类为(3.25±0.8)种.结论:从CHD 二级预防药物出院带药率情况来看,该院医生对CHD 二级预防非常重视,但存在指导用药不规范的问题,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带药率高,β受体阻断剂、ACEI/ARB 带药率较低.
作者:马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 年4 月至2010 年4月入院治疗的180 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出院4 周后随访,比较2 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差异.结果:2 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潘雪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运用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3 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7%,对照组为79.5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28 天,长49 天,平均(34.5±2.7)天;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36天,长92 天,平均(55.3±4.8)天.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骨折早期愈合.
作者:梁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对肺气虚型变态反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ECP)、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造模,用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ECP、IL-4 的含量.结果:温肺止流丹能够降低实验性AR 大鼠血清IL-4、ECP 的含量.结论:温肺止流丹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4、ECP 水平,对实验性AR 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卢健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拟逐瘀清宫汤治疗药物流产的疗效及对阴道流血时间和阴道流血量的影响.方法:将317例药流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162例)与对照组(155 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逐瘀清宫汤协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结果:2 组间流产效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流产分别为156(96.30%)和134(86.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胚胎排出时阴道出血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流产后出血持续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逐瘀清宫汤协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早、中期妊娠,可有效降低药物流产的不全流产率,明显减少药物流产过程中胚胎排出时阴道出血量,有效地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
作者:张秀芳;左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CGN)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0 例慢性肾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240 mg/d,联合依那普利10~30 mg/d,同时给予潘生丁、激素、细胞毒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黄芪煎剂口服及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0 天,观测2组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白细胞、红细胞及尿红细胞,并比较组间差异,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24 小时尿蛋白定量、BUN、Sc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小时尿蛋白定量、Scr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RBC、尿RBC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煎剂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CGN 效果显著.
作者:李树纲;柴守华;高新艳;贺万彬;马永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全麻中预防插管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腹部外科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2组患者均择期采用全麻插管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组在全麻前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对照组则不滴注;观察2 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即刻、插管后5、10 分钟、拔管时心率及血压,术中S-T 段改变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2 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及手术,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及血压变化小(P<0.05);术中S-T 段改变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腹外科手术全麻诱导前应用生脉注射液,可有效预防麻醉及手术操作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世太;李亮;张雪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酸枣仁皂苷A 预处理对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胞浆细胞色素C(CytC)表达及Caspase-3 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以500 μmol/L 过氧化氢作用4 小时建立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酸枣仁皂苷A(20 mg/L)在造模前干预24 小时.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胞浆CytC 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 的活性.结果:模型组经500μmol/L 过氧化氢作用4 小时后,细胞核暗淡,伪足显著变细,细胞间连接明显减少,搏动节律明显减慢,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酸枣仁皂苷A能显著改善心肌细胞形态、提高细胞活力及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模型组中胞浆CytC表达及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酸枣仁皂苷A 组的胞浆CytC表达及caspase-3活性显著下降(P<0.01).结论:酸枣仁皂苷A 可明显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胞浆中CytC蛋白表达及caspase-3 活性有关.
作者:黄宜生;贾钰华;糜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无糖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126例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稳心颗粒组(稳心颗粒无糖型口服+ 常规治疗,n=63)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63),比较2 组在PCI 前1 天、PCI 后1 天、PCI后第4周血清内皮素-1、C 反应蛋白、1 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水平的差别.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稳心颗粒组PCI前1天、PCI后1天的血清内皮素-1、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稳心颗粒组PCI后第4周血清内皮素-1、C 反应蛋白、1 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水平均有显著回降(P<0.05).PCI 后1 天和PCI 后第4 周血清内皮素-1、C 反应蛋白、1 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的浓度均有明显变化(PCI后1 天为增加,PCI后4 周为回降,均P<0.01).结论:稳心颗粒(无糖型)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 后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
作者:王银娣;曹云;崔琪;张小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 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8 例,2 组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康复组发病12~24小时内接受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发病2周以后开始康复训练.采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 组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 组FMA与MBI明显提高(P<0.05),但改善幅度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产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西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脓汤治疗腹部术后残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患者随机分为消脓汤组、抗生素组、联合用药组各30 例,抗生素组常规给予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用药.消脓汤组给予消脓汤,水煎分服,1剂/d.联合用药组将上述2 组治疗药物联合使用.3组均以不间断治疗7 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消脓汤组为83.34%,抗生素组为86.67%,联合用药组为96.67%.其中消脓汤组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脓汤组、抗生素组与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症状、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消脓汤组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脓汤组、抗生素组与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消脓汤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赵磊;李强;柴琛;宋爱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儿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在不同治疗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5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期辨证使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为80.77%,2 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小儿NS 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脑卒中筛查的相关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方法:选择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 例,分为晨峰组65例(其中发生脑卒中人数42 例,占64.62%)与非晨峰组72 例(其中发生脑卒中人数26 例,占36.11%),以起床后2 小时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减去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低值(包括低值在内1 小时的平均值),其差值≥35 mmHg(1 mmHg=0.133 kPa)为标准,分析比较2组晨峰现象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晨峰组发生脑卒中比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晨峰现象是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独立于血压昼夜平均水平.
作者:陈松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安神利眠冲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灌胃给予小鼠安神利眠冲剂,观察其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作用的影响,对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及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安神利眠冲剂能使小鼠自主活动数明显减少,能增强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中枢抑制作用,可使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发生率明显降低,小鼠给药7 天,未见不良反应,健康活泼,体质量增加,无1 例死亡.结论:安神利眠冲剂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毒性低,使用安全.
作者:阎立新;蔺兴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面干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护理结果比较.结果:全面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睡前血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全面干预护理组的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全面干预护理组治疗后的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治疗后(P<0.05).结论:全面干预护理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减少医护诊疗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对患者身、心两方面的早日康复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戴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射贝止咳液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IFN-γ、IL-4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5 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50 例,口服射贝止咳液;对照组45 例,口服酮替芬.2 组均在用药前后分别记录患儿症状、体征及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50 例中显效39 例,有效10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45 例中,显效25 例,有效14 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IFN-γ、IL-4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1),且治疗组中IFN-γ、IL-4 表达更加明显(P<0.05).结论:射贝止咳液治疗小儿CVA 疗效明显优于酮替芬,主要通过抑制IL-4水平及提高IFN-γ水平,使Th1/Th2 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减少病理活性产物的释放,从而控制气道炎症,减缓哮喘发作.
作者:樊彩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的成分三七总皂苷(PNS)中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 等对受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不同的三七总皂苷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 分别与6~10 mmol/L 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共同作用于HUVECs24 小时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析技术分别测定HUVECs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含量.结果:AngⅡ组孵育24小时后,内皮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00),NO释放明显减少(P=0.000),ET-1明显增加(P=0.000).三种单体可显著抑制AngⅡ促ET-1 分泌(P<0.05),促进HUVECs 释放NO(P<0.05).但三种单体组间比较,对NO及ET-1释放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直接引起HUVECs 的损伤与功能失调,血栓通三七总皂苷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体外培养内皮细胞损伤,可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
作者:赵毅;贾小谊;宁金民;关筱波;范晓涌;佟勤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中医食疗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食疗的机理与方法.方法:按照常规饮食护理与中医食疗护理2 种方法获取临床护理资料,对比2 种饮食护理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食疗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对患者饮食、病情状况方面有良性辅助治疗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食疗护理在肝硬化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该推广中医食疗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萍;朱建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从辅料的选择、制药用具、传统质量检查方法、制剂、炮制、中药传统经验鉴别6 方面入手,对王子义老师传承的京帮流派中药炮制制备特色技术进行梳理,以期对中药传统的制药技术和炮制技能的传承和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王炯;杨小源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