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肝利胆汤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0例

裴永胜

关键词:胆囊炎, 结石性, 急性, 疏肝利胆汤, 腹腔镜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腹腔镜及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术后加用疏肝利胆汤,每日1剂。结果:观察组发热、疼痛及恶心、呕吐的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观察组为56.7%,对照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后服用疏肝利胆汤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车祸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车祸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急诊车祸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监护方案。观察组采用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由预警评分方法、各级急诊监护预案和急诊监护预案的触发标准等组成。结果:急诊留观期间心跳骤停、休克与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等意外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0天内病死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评分系统可用于急诊车祸伤患者的快速临床评估,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

    作者:任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口疮验案举隅

    王自立主任医师认为口疮总由火热之邪上冲,熏蒸口腔所致,临证之时当详辨火热之虚实,通过对中气下陷、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肠道湿热型口疮验案的介绍,体现老师同病异治、治病求本的辨证论治思想。

    作者:王煜;田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现状

    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就穴位注射、穴位敷贴、针灸、内外合治、内治法、足疗等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莉芹;边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BL教学法培养护生辨证思维的应用及探讨

    目的:探讨CBL(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教学法培养护生辨证思维的效果。方法:以2011级本科护理专业3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班级和教学方法,并进行配对。1班:采用CBL教学法进行一次病案分析;2班:采用CBL教学法进行四次病案分析;3班:采用LBL(基于讲解的教学模式)教学法进行一次病案分析。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及格率及平均分2班高于3班(P<0.05),3班与1班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BL教学法适用于临床学科的案例教学需要,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作者:童毅;曹丽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香菊胶囊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鼻内息肉60例

    目的:观察香菊胶囊联合鼻内镜治疗鼻内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鼻内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口服香菊胶囊1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评分及血清IL-8、TNF-α值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敌对、焦虑、精神病性、恐怖和偏执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菊胶囊联合鼻内镜治疗鼻内息肉,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辉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复安联合针刺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57例

    目的:观察胃复安联合针刺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胃复安10 mg肌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天。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63.16%,对照组为40.3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49%,对照组为85.96%,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75%,对照组为10.5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复安联合针刺治疗PONV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沈万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4例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4例。2组均给予缓慢脱水、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正骨手法、中药湿敷、中药内服等中医综合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7.6%,对照组为81.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治疗前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骨手法、中药湿敷、中药内服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孙桂明;王想福;王兴盛;石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58例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西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观察2组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结果:中转手术率观察组为8.62%,对照组为24.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观察组为1.72%,对照组为13.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甘肃省通渭县农村居民对中医疗法的认识与需求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中医在甘肃省通渭县农村的应用现状,为中医在农村的大力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分析194名农村居民对传统中医的了解程度、知晓程度、信任程度以及就诊方式等。结果:甘肃省通渭县农村居民对传统中医的了解程度较高,但中医在农村的全面发展较滞后。结论:应该大力宣传中医的独特疗效,在农村大力推广、发展中医。

    作者:许肖娥;路军锋;董国斌;李城至;许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现状

    对近年来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偏头痛、原发性高血压病、脑梗死等多种疾病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就近年来对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王治中;安永东;杨英;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红芪替换黄芪后益气养血汤对老龄鼠抗氧化损伤及抗免疫衰老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估含红芪和含黄芪益气养血汤对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损伤及抗免疫衰老作用的效果及差异。方法:用相同剂量红芪替换益气养血汤中的黄芪,灌胃18个月龄老龄鼠。测定老龄小鼠脾脏、胸腺指数,检测老龄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水平和血清IL-2含量。结果: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均可提高老龄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在提高脾脏指数方面红芪作用优于黄芪。2种药物均可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水平,且二者作用无差异(P>0.05)。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均可升高老龄小鼠血清IL-2含量且红芪作用优于黄芪(P<0.05)。结论: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对老龄小鼠有一定的抗氧化损伤和抗免疫衰老效果,且红芪作用与黄芪作用相当。含红芪的益气养血汤在提高老龄小鼠脾脏指数,提高血清IL-2含量方面优于含黄芪益气养血汤。

    作者:郭菊梅;杨光;陈慧昱;王文潇;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药流不全100例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药流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利用药物终止早期妊娠但药流不全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口服氧氟沙星片和米非司酮,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7天后观察宫内残留物排出情况和阴道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89例(89.0%),对照组治疗成功75例(75.0%),治疗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药流后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流血量较月经量少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对药流不全者进行治疗,能够促进宫内残留物排出,减少出血量。

    作者:效银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熄风止痒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50例

    目的:观察熄风止痒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5 mg,1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熄风止痒汤,1剂/d,水煎分服。2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等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50.00%,对照组为32.00%,2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瘙痒程度、发生频率、瘙痒面积等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止痒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琳;唐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针灸、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尘肺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康复等综合措施治疗尘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尘肺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康复组、综合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针刺组:取肺俞、膈俞、心俞、中府,加辨证取穴,肺燥津亏加太溪、太渊;痰浊壅肺加天突、膻中、尺泽;痰热郁肺加丰隆、合谷、列缺;肺肾气虚加肾俞、膏肓。中药组:1期尘肺用四君子汤,2期用四君子汤加二陈汤,3期在2期的基础上加水蛭、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康复组:以呼吸功能训炼和有氧训练为主。综合组: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和康复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以上治疗除中药组每日2次,每次服用250 mL外,其他各组每日治疗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各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临床症状、血氧饱和度、6分钟步行测试及血清铜蓝蛋白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功能,综合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0)、1秒率(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中药组、康复组变化不大(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中药组、综合组高于康复组(P<0.05)。血氧饱和度、6分钟步行距离、血清铜蓝蛋白相对含量等指标综合组、针刺组、中药组均优于较对照组(P<0.05),康复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针刺、中药对尘肺病疗效肯定,但综合治疗疗效优于任何单纯治疗者。

    作者:谢潇侠;王俊霞;李天玲;马军;严全民;赵生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为2组。对照组60例,以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68例,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降糖合剂。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FBG、P2BG、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FBG、P2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BG、P2BG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马红;王海红;蒲小庆;张银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徐凤芹治疗不稳定型静息性心绞痛经验小结

    从温阳益气,重在心肾;解郁升阳,善用风药;滋肾养肝,柔肝解痉;活血化瘀,养阴理气4个方面介绍徐凤芹主任医师治疗静息性心绞痛的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下肢灼痛36例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联合温经止痛汤治疗顽固性下肢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2组均给予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温经止痛汤,1剂/d,水煎3次,头两煎早晚分服,第3煎熏洗。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24例(66.7%),部分缓解8例(22.2%),未缓解4例(11.1%),总有效率88.9%。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33.3%),部分缓解10例(27.8%),未缓解14例(38.9%),总有效率61.1%。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2.22%,对照组为25.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联合温经止痛汤治疗顽固性下肢灼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郭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

    目的:选取5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对其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的测量工具为通过阅读文献自行编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药物治疗情况(服药种类、剂型、数量、次数),并根据上述指标确定依从性。结果:20例(36.4%)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好,35例(63.6%)患者依从性差。依从性好的患者对于健康行为益处的感知较高,达80.00%(16/20);依从性差的患者对于健康行为益处的感知较低,为48.57%(17/3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依从性好的患者经济承受力强,依从性差的患者经济承受力弱,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依从性好的患者90.00%(18/20)能进入患者角色,依从性差的患者65.71%(23/35)能进入患者角色,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加强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积极的健康信念,并把信念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牛建雄;王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黄芪及其有效成分防治消化道肿瘤的文献评价

    目的:总结和评价黄芪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文献。方法:在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以“黄芪、黄芪注射液、黄芪总苷、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胰腺癌”为主题词检索1994-2012关于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文献,并进行评价。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60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癌与胃癌方面,研究包含了动物实验、体外细胞实验和临床试验,其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发现黄芪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具有抗瘤减毒增效作用。结论: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是防治消化道肿瘤的有效中药,应进一步加强其抗肿瘤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师金凤;李海龙;王红蕾;吴红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针刺牵引配合骨刺定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6例

    目的:观察针刺牵引配合骨刺定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96例。2组均给予骨刺定内服外敷,观察组同时给予针刺及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84.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等症状积分2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牵配合骨刺定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汪芝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