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杨晓菊;裴永胜

关键词:剖宫产, 产后出血, 益母草注射液, 缩宫素
摘要: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行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50例行缩宫素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产妇术中、术后2小时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2.4±27.1) mL,术后2小时(35.5±7.4)mL,术后24小时(31.5±6.3)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应时间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9例,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4例,总有效率7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可有效降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且效果持久、安全。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新会计制度下作业成本法的运用

    从新制度对医院管理的新要求、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内容、新制度下作业成本法在医院运用的SWOT分析、作业成本法的运用适应新制度的要求4方面入手就新制度下公立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全成本核算,并运用创新手段与模式提升成本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思考。

    作者:张欣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

    阐述中药在应用上显现出的毒副作用问题,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冯晓妍;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塞通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药物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维普(VIP)、万方医学网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血塞通注射剂所致ADR案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ADR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塞通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多器官、多系统;且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应警惕过敏性休克。结论: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对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常建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压各参数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压各参数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20例住院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38例,31.67%)、阴虚质(28例,23.33%)、气虚质(21例,17.50%)、血瘀质(14例,11.67%);痰湿质与SBP、PP、MAP呈正相关(P=0.020,0.037,0.046),阴虚质与PP呈正相关(P=0.018),气虚质与SBP呈正相关(P=0.026),血瘀质与PP呈正相关(P=0.022)。结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主要偏颇体质与血压各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痰湿质为突出,而血压各参数中以PP为显著。

    作者:刘志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制萎扶胃丸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

    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制萎扶胃浓缩丸(简称ZWFW)的处方组成、方解及其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作用机制,指出CAG的发病机制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ZWFW促进胃黏膜内源性PGE2合成、对抗自由基清除胃黏膜NO、升高CAG模型大鼠血清及胃黏膜SOD水平、降低MDA含量,可能是其增强胃黏膜局部防御功能的部分机理,也是其健脾和胃的具体体现。标实则有气滞、血瘀、湿阻、热毒蕴胃等;CAG模型大鼠GAS含量下降,相当于祖国医学正气虚;MTL含量增加,相当于祖国医学邪气盛;ZWFW使较低的血清GAS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是其“补其不足”作用的具体体现;ZWFW使过高的血浆MTL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是其“泻其有余”作用的具体体现。

    作者:舒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中医院酬劳待遇探析

    从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现状、医院薪酬体系建设和医院酬薪管理状况3方面入手,分析医院薪酬的分配制度、管理办法、激励约束机制和宏观调控体制等,指出医院薪酬制度的发展趋势为内在薪资与外在薪资的有机结合;薪资与工作绩效相互联系;专门人员薪资设计专门化;福利制度更加人性化;员工与参与工作考评以及薪资定价;薪资管理电算化以及网络化。

    作者:顾洋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冠心病研究现状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贴敷药物的选择、穴位的选择、特定证型、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指导穴位贴敷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君;孙胜振;李雪梅;陈巧英;薛巧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的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FE低、中、高剂量组,β-雌二醇组6组,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90天。脱钙完成后将股骨近端沿矢状面切开,制成常规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骨小梁结构;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机,支点跨距18 mm,加载速度2 mm/min,分别从载荷-变形曲线和应力-变形曲线上获得结构力学参数和材料力学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骨小梁出现断裂、间隙增宽、数量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骨组织形态明显改善,以TFE高剂量组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股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均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FE低、中、高剂量组及β-雌二醇组生物力学各项指标均上升或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E可改善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李晶;宋敏;罗晓;谢兴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清下化瘀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清下化瘀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AP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治疗7天,观察患者临床总疗效、中医症候总积分及腹痛腹胀积分改善程度;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等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清下化瘀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英;王晓素;姜清宇;孔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对中药熏蒸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中药熏蒸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牵引与针灸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中药熏蒸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兰;何天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结合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回顾性分析部分文献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院临床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于部分不良反应的报告病例中。结论: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提高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可减少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汉方药与中药的差异及分析

    从基源、药用部位、原植物资源种类与品质状况、方剂用药剂量、制药企业管理与科研体制等方面对汉方药与中药进行系统比较与分析,指出中药与汉方药在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需汲取汉方药的先进经验。

    作者:高超;刘嘉;邵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胶囊内镜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损伤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小肠损伤的胶囊内镜下特点。方法:将小肠损伤患者74例根据1周前是否服用NSAIDs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胶囊内镜下的病变部位和性质差异。结果:观察组无症状为71.4%,高于对照组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胶囊内镜下检查出溃疡率为22.9%,高于对照组的15.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胶囊内镜下出血率、孤立溃疡率较观察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糜烂2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下非甾体抗炎药的损伤主要为黏膜糜烂,其溃疡表现为直径<1 cm溃疡,多发,为表浅性溃疡,较未服用药者溃疡表现有较大差别,故胶囊内镜的使用有利于鉴别及相关治疗,且检查前服用胃肠汤剂可有效减少胶囊滞留的发生,并有益于病变的检出。

    作者:魏丽娜;刘子燕;郝晋雍;黄晓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60例应用中药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6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例数明显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马春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的研究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双号为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小针刀松解肱二头肌肌腱治疗。在治疗后1周、2周、1个月进行Ashworth及上肢Fugl-Meyer积分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痉挛程度相比,1周和1个月治疗组Ashworth分级比较对照组低(P<0.05);2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1个月,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佳。结论:小针刀治疗可缓解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

    作者:刘强;卢章琼;罗坚;梁琴;李广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α1、β2微球蛋白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Ccr<85 mL/min和85 mL/min<Ccr<110 mL/min分为A(26)、B(29)2个亚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尿α1、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A组患者血、尿α1、β2微球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组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尿α1微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血、尿α1、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的病情程度,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青云;李文波;王沛;刘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9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牵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8),对照组为79.55%(35/4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②2组治疗后疼痛、麻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2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组椎间隙高度R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疗效优于针灸结合牵引法。

    作者:卜晓宇;孙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抱茎獐牙菜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对抱茎獐牙菜进行生药学鉴别。结果:抱茎獐牙菜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结论:所建立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可为合理开发抱茎獐牙菜的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幸福;骆桂法;周燕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王孟英论治疮疡病特色

    王孟英强调治疗外科疮疡应整体辨证,内外并治,并长于守方愈病,善用外洗外敷法和酒剂为引,并能大剂量运用清热解毒之药治疗重症疮疡,为后世医家治疗外科疮疡开拓了思路。

    作者:王新彦;刘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行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50例行缩宫素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产妇术中、术后2小时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2.4±27.1) mL,术后2小时(35.5±7.4)mL,术后24小时(31.5±6.3)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应时间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9例,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4例,总有效率7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可有效降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且效果持久、安全。

    作者:杨晓菊;裴永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