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目的:调查县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现状,探讨如何有效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方法:对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19家中医院护理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人数等进行调查整理。结论:县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文凭、职称偏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寥寥无几。
作者:史香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肿痛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为指标考察所用辅料的种类及配比;以吸湿率和成型率指标优选肿痛消颗粒的佳成型工艺条件,并考察该颗粒的休止角、吸湿率。结果:辅料蔗糖粉/糊精以2∶1为好;浸膏与辅料的混匀比例为1∶1,润湿剂体积分数为60%,干燥温度为60℃,依此制得的颗粒流动性好。结论:本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该颗粒的大量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葛新春;张宏武;徐玉娥;潘从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阐述中药在应用上显现出的毒副作用问题,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冯晓妍;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王孟英强调治疗外科疮疡应整体辨证,内外并治,并长于守方愈病,善用外洗外敷法和酒剂为引,并能大剂量运用清热解毒之药治疗重症疮疡,为后世医家治疗外科疮疡开拓了思路。
作者:王新彦;刘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中西医的角度探讨双心医学模式机制,并对中医药及心理干预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指出随着双心医学模式中中医药的更多应用,中医药的治疗必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范辉;何秀丽;史美丽;王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60例应用中药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6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例数明显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马春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N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74)和对照组(n=76),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雷公藤多苷+二甲双胍治疗,疗程6个月。评价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血肌酐(Ccr)和血尿素氮(BUN)改善情况。结果:上述各指标治疗后2组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 hPG、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E、Ccr和BU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DN,能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含量,改善肾功能,并能从根本上改善血压和血糖指标。
作者:孙慧;李彩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予常规及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同时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达95.00%,对照组72.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高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对抱茎獐牙菜进行生药学鉴别。结果:抱茎獐牙菜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结论:所建立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可为合理开发抱茎獐牙菜的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幸福;骆桂法;周燕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诊断性刮宫的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运用中药固经汤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王自立主任医师临证非常重视养生,并形成独到的养生观,即依赖自然、感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观;养形与养神并重的形神兼备观;并提出进补需慎,应食补重于药补及饮食有节的观点。
作者:王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现状、医院薪酬体系建设和医院酬薪管理状况3方面入手,分析医院薪酬的分配制度、管理办法、激励约束机制和宏观调控体制等,指出医院薪酬制度的发展趋势为内在薪资与外在薪资的有机结合;薪资与工作绩效相互联系;专门人员薪资设计专门化;福利制度更加人性化;员工与参与工作考评以及薪资定价;薪资管理电算化以及网络化。
作者:顾洋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小肠损伤的胶囊内镜下特点。方法:将小肠损伤患者74例根据1周前是否服用NSAIDs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胶囊内镜下的病变部位和性质差异。结果:观察组无症状为71.4%,高于对照组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胶囊内镜下检查出溃疡率为22.9%,高于对照组的15.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胶囊内镜下出血率、孤立溃疡率较观察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糜烂2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下非甾体抗炎药的损伤主要为黏膜糜烂,其溃疡表现为直径<1 cm溃疡,多发,为表浅性溃疡,较未服用药者溃疡表现有较大差别,故胶囊内镜的使用有利于鉴别及相关治疗,且检查前服用胃肠汤剂可有效减少胶囊滞留的发生,并有益于病变的检出。
作者:魏丽娜;刘子燕;郝晋雍;黄晓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压各参数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20例住院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38例,31.67%)、阴虚质(28例,23.33%)、气虚质(21例,17.50%)、血瘀质(14例,11.67%);痰湿质与SBP、PP、MAP呈正相关(P=0.020,0.037,0.046),阴虚质与PP呈正相关(P=0.018),气虚质与SBP呈正相关(P=0.026),血瘀质与PP呈正相关(P=0.022)。结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主要偏颇体质与血压各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痰湿质为突出,而血压各参数中以PP为显著。
作者:刘志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Ccr<85 mL/min和85 mL/min<Ccr<110 mL/min分为A(26)、B(29)2个亚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尿α1、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A组患者血、尿α1、β2微球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组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尿α1微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血、尿α1、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的病情程度,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青云;李文波;王沛;刘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清下化瘀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AP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治疗7天,观察患者临床总疗效、中医症候总积分及腹痛腹胀积分改善程度;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等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清下化瘀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英;王晓素;姜清宇;孔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通过对巴戟天的现代炮制方法、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化学及炮制药理等四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优选巴戟天佳炮制方法及工艺,规范巴戟天饮片生产,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况艳;周灿;廖莎;廖恒;高玉姣;陈娥;宋根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参附注射液(SFI)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M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扩增DC,在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SFI(终浓度分别为:低浓度9.38 mg/mL;中浓度37.50、75 mg/mL;高浓度150、300 mg/mL生药浓度)、GM-CSF/IL-4及不同浓度SFI联合细胞因子,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细胞功能的变化,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单用SFI不能诱导CML细胞分化为DC;细胞因子诱导的CML-DC存在表型及功能障碍;而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添加SFI,对CML-DC有促进成熟和抑制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添加高浓度SFI可抑制DC的生长甚至导致细胞死亡,添加中浓度SFI能获得较多成熟CML-DC,可提高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可改善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IL-12的含量。结论:适当浓度的SFI可影响CML-DC的分化和成熟,并可改变DC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增强其功能;SFI佳诱导浓度为75 mg/mL,且75 mg/mL SFI与GM-CSF/IL-4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作者:任莉莉;问明;季静;臧爱民;宋子正;徐妍;李芳;魏影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185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组(耳压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2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给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护理。耳压组患者采用耳穴贴压以缓解疼痛。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定疼痛程度。观察2组患者术后72小时内伤口疼痛程度、止痛药使用情况、首次肛门排气平均时间等,并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耳穴贴压护理法在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及缩短疼痛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结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减少止痛药使用,并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肛门排气,能使患者提早进食,加快术后恢复,进而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唐秀琴;王芳;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术消痞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予自拟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0.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MOT与SS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MOT含量明显上升(P<0.05),SS含量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机体恢复,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MOT与SS含量有关,从而改善胃肠动力。
作者:马天寿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