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步针药理疗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嘉士健;嘉雁苓

关键词:颈椎病, 神经根型, 针灸, 理疗, 血塞通注射粉针剂, 乙酰谷酰胺注射液
摘要:目的:观察分步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针剂静脉输注(即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塞通等静脉输注治疗,治疗组给予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静脉输注治疗,10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2.2%,治疗组为9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血沉、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均无显著变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分步针药理疗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血塞通注射粉针等静脉输注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语言的特点及英译中的常见障碍

    探讨中医药语言的特点及中医药语言的常见障碍,指出中医药语言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人文性与文学性、民族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导致英译过程中出现了望文生义、一词多义、缺乏对应语、修辞手法等多方面的障碍,因此,中医英译工作者应当努力提高中医素养,注重提高翻译能力,从而实现较高质量的中医英译。

    作者:陈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集束化管理在急诊突发事件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将集束化管理运用于急诊突发事件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以提高急诊科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30起突发事件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发生的27起突发事件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抢救分区域、护士分层次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案。评价2种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医患满意度、护士到位及时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护士到位及时率、抢救成功率、医生及家属的满意度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提高。结论:集束化管理运用于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的实施中,可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有效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优化急救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戴珍娟;张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淫羊藿苷对人牙周膜细胞OCN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OCN)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淫羊藿苷治疗牙周病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矿化诱导条件下将第3代细胞与10~0.001μg/mL6个浓度的淫羊藿苷作用,Elisa测定OCN表达水平。结果: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诱导条件下与不同浓度淫羊藿苷作用72小时后,1~0.01μg/mL组的OCN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10μg/mL组OC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骨向分化。

    作者:赵弼洲;田佳灵;余占海;胡永寿;马海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人胃癌腹膜转移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体外人胃癌腹膜高转移潜能细胞株GC9811-P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MTT法及台盼兰染色法观察半夏泻心汤对GC9811-P细胞的敏感性及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GC9811-P较为敏感,对其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对GC9811-P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辛开苦降法可能是中医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的主要治法之一。

    作者:李东峰;赵闻平;刘喜平;明海霞;孙少伯;张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味甘露消毒饮治疗早期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甘露消毒饮治疗早期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加味甘露消毒饮治疗,1剂/d,水煎2次,分早晚2次口服,随证或随病加减;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复方蛋氨酸胆碱片治疗,3片/次,3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以及ALT、AST、TC、TG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5.6%;治疗组治疗后肝功(ALT、AST)、血脂(TC、TG)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甘露消毒饮治疗早期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优于复方蛋氨酸胆碱片。

    作者:罗媛媛;张斌;蔡启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分析我院中药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

    目的:分析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合理使用中药及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份门诊中草药、中成药电子处方共96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包括不合理处方数398张,占抽查总处方的4.15%,其中中成药占2.41%,中草药占1.74%。主要表现为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有特殊要求未标识或注明、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等方面。结论:加强医师中医中药知识的培训,以规范开中药处方,提升药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

    作者:李瑞林;李洋;陈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虚邪”源流

    从“虚邪”命名、“虚邪”致病特点以及“虚邪”概念的演进3方面入手探讨《黄帝内经》中“虚邪”概念的形成有其较为复杂的认识背景,其与“虚风”一词密切相关,指出“虚邪”派生于“虚风”,有较强致病力,常与异常气候变化有关,这与《难经》的认识不同;后世医家在运用其概念时,含义又有了延伸;中医学概念常随时代变迁,在学习或者运用相关概念时应当注意其中的变革,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作者:王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银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银汤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方法:将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其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行期、稳定期、退行期,每期30例,均以消银汤治疗,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加减,1剂/d。同时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人为对照。分别检测银屑病各期和健康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清中白介素18的含量。结果:经消银汤治疗后进行期、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退行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期患者之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低。结论:消银汤可降低血清中IL-18的水平,使银屑病患者免疫调节趋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沈雷鸣;殷洁;刘元林;肖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平凉地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拾萃

    从于九如奇治胃柿石症、尹国文通痹药袋治疗颈椎病等、杜皓昌对小柴胡汤“证”的拓展应用、王岁珠自拟腰突症1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出发对平凉地区名老中医临床及学术经验进行搜集整理,以期进一步深入挖掘、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精髓。

    作者:万健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途径探讨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措施,为脑血管病长期预防的有效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制定综合预防方案,并对预防对象进行指导、监督和观察,3年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坚持预防与未坚持预防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社区患者能够长期坚持预防的人数与非社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把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与社区医疗服务结合起来,才能保持脑血管病预防的合理性和长期性,才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作者:赵爱江;石海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门诊输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观察2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技能操作、疼痛程度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4.36±4.89)分和(43.80±4.29)分,低于对照组的(47.68±4.77)分和(47.04±4.09)分(P<0.05);观察组技能操作满意度、疼痛程度和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68±2.98)分、(92.28±3.31)分和(94.96±3.30)分,高于对照组的(89.56±3.06)分、(89.16±2.97)分和(92.32±2.88)分(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改善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吴静;陈华;陈建朵;郁胜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安坤种子浓缩丸打光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安坤种子浓缩丸打光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基丸装量、包衣锅转速、滑石粉用量、停锅吹干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8(27)正交实验,以打光后丸剂含水量和外观为指标优选其打光工艺。结果:优选打光工艺为750 mL 45%乙醇,基丸装量40 kg/锅,糖衣锅转速30 r/min,滑石粉用量0.5 kg,停锅吹干时间20分钟。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控制安坤种子浓缩丸的质量。

    作者:詹文强;刘盈骅;刘高宏;王宝才;张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东汉陇上著名道医封君达有关文献及里籍考

    从历代有关封君达文献记载,有关封君达的名、字、号以及封君达里籍浅论3方面探讨近期评出的甘肃古代十大名医封君达为东汉至三国时期陇上著名道医,其资料在有关史书、医书、道书、地方志等书籍中均有记载,因封君达活动范围主要在今之武山、陇西、渭源一带,且曾与曹操谈论过养生之道,其行踪到达过中原等地,因此认为封君达是武山人或陇西人。

    作者:李应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巴布膏剂研究新进展

    查阅近年来中药巴布膏剂实验性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该制剂的基质研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膏剂提供参考。

    作者:毕建云;刘善新;王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价值

    目的:观察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6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规范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2组患者Rankin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he Chinese Stroke Scale,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26天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范彩霞;彭小兰;李华;丁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TBI)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2例TBI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 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d。2组均连续治疗20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评价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TBI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NDS评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光民;王连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俄藏黑水城敕赐紫苑丸方考释

    以俄藏黑水城Инв.No.6867原卷图片为底本予以识读并考证发现:俄藏敦煌黑水城“敕赐紫苑丸”是迄今仅见的冠以“敕赐”的唐代佚方。该方药味多,主治广,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是一首治疗气积、食积、痰积、水积、血积、肉积等的杂积通方,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作者:袁仁智;潘文;李盛华;吕有强;扈小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温阳补气联合左卡尼汀改善禁食期间痰湿证初探

    通过典型案例指出禁食疗法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超重/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但禁食期间人体易出现饥饿、乏力、头晕及反应迟钝等不适反应,限制了禁食疗法的临床应用,但根据禁食期间中医证型表现,结合禁食下能量代谢改变,使用温阳补气方联合左卡尼汀干预禁食,结果发现饥饿、倦怠乏力、头晕及反应迟钝等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饥饿耐受性显著提高。

    作者:张俊杰;孟君;柯斌;杨玉彬;石兰英;邱超平;秦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证指南医案》中木乘土篇学术思想探讨

    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载木乘土篇医案入手,总结叶氏对土木同病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辨证论治规律:首辨有无阴虚阳亢,次辨病位之在肝胆与脾胃;治疗上总以土木同调为总则,具体有泄肝安胃健脾法、滋养肝胃法、平治法、情志调节法等。

    作者:李秀兰;张朝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酒当归佳炮制工艺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炒当归和酒浸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筛选出佳的酒当归临方炮制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1 nm,对酒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酒浸当归阿魏酸含量比生当归和酒炒当归阿魏酸含量高。结论:酒浸当归临方炮制工艺佳;用HPLC方法测定酒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当归炮制工艺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志成;杨锡仓;王明伟;窦霞;李越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