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途径探讨

赵爱江;石海雷

关键词:脑血管病, 综合预防, 社区医疗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措施,为脑血管病长期预防的有效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制定综合预防方案,并对预防对象进行指导、监督和观察,3年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坚持预防与未坚持预防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社区患者能够长期坚持预防的人数与非社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把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与社区医疗服务结合起来,才能保持脑血管病预防的合理性和长期性,才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活血方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及其量效相关性

    目的:通过单纯高脂血症喂养法诱导建立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模型),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血脂水平、主动脉管壁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高脂血症所致AS的防治作用及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12周的特制高脂饲料喂养,诱发鹌鹑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①经过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同时间点的检测,动态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模型动物血脂水平的影响;②通过肉眼与HE染色观察模型动物主动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AS动物模型建立。实验动物鹌鹑均成功复制了AS模型。动脉中可见明显的AS斑块,呈点状或片状乳白色隆起,多位于主动脉窦至主动脉弓段;对照组未见AS病变,内膜光滑且管壁弹性好。②补肾活血方对模型动物的影响。给药11周时,鹌鹑血清中补肾活血方大剂量组的CHOL、TG、LDL-C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5),且对TG作用更为明显;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HDL-C/LDL-C值比模型组高(P<0.05),而AI值较模型组低(P<0.05);补肾活血方中、小剂量组降血脂作用不明显(P>0.05);补肾活血方组血清的CHOL、TG、LDL-C含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在给药6周、8周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HDL-C、HDL-C/LDL-C值、AI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③AS斑块的形态学改变。对照组鹌鹑主动脉内膜光滑、完整,无细胞浸润;模型组内膜增厚,泡沫细胞丰富,平滑肌排列紊乱,内弹力板断裂,可见明显斑块;补肾活血方组和阳性组AS病变较轻,斑块形成范围较小。结论:补肾活血方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表现为降低血清TG、CHOL、LDL-C,略升高HDL-C;有较好的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S病变的进程。

    作者:李明秀;王毅;陈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巴布膏剂研究新进展

    查阅近年来中药巴布膏剂实验性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该制剂的基质研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膏剂提供参考。

    作者:毕建云;刘善新;王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虢周科教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经验

    从虢周科教授对中风后抑郁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用药,调理善后,病案举例等方面详述虢周科教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的临证经验,其运用“三期五脏十候辨证体系”,采用郁乐冲剂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作者:魏佳;虢周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价值

    目的:观察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6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规范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2组患者Rankin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he Chinese Stroke Scale,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26天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范彩霞;彭小兰;李华;丁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致辐射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于60Coγ射线照射前后,连续14天灌胃补阳还五汤水煎液,可使受辐射小鼠外周血的CD3+和CD4+水平显著上升(P<0.01),同时可升高血清及脾脏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调整免疫系统功能恢复,增强机体对辐射的抵御力有关。

    作者:张炜;韩彪;刘喜平;孙少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银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银汤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方法:将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其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行期、稳定期、退行期,每期30例,均以消银汤治疗,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加减,1剂/d。同时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人为对照。分别检测银屑病各期和健康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清中白介素18的含量。结果:经消银汤治疗后进行期、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退行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期患者之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低。结论:消银汤可降低血清中IL-18的水平,使银屑病患者免疫调节趋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沈雷鸣;殷洁;刘元林;肖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分步针药理疗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步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针剂静脉输注(即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塞通等静脉输注治疗,治疗组给予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静脉输注治疗,10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2.2%,治疗组为9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血沉、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均无显著变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分步针药理疗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血塞通注射粉针等静脉输注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嘉士健;嘉雁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酒当归佳炮制工艺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炒当归和酒浸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筛选出佳的酒当归临方炮制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1 nm,对酒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酒浸当归阿魏酸含量比生当归和酒炒当归阿魏酸含量高。结论:酒浸当归临方炮制工艺佳;用HPLC方法测定酒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当归炮制工艺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志成;杨锡仓;王明伟;窦霞;李越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虚邪”源流

    从“虚邪”命名、“虚邪”致病特点以及“虚邪”概念的演进3方面入手探讨《黄帝内经》中“虚邪”概念的形成有其较为复杂的认识背景,其与“虚风”一词密切相关,指出“虚邪”派生于“虚风”,有较强致病力,常与异常气候变化有关,这与《难经》的认识不同;后世医家在运用其概念时,含义又有了延伸;中医学概念常随时代变迁,在学习或者运用相关概念时应当注意其中的变革,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作者:王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安坤种子浓缩丸打光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安坤种子浓缩丸打光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基丸装量、包衣锅转速、滑石粉用量、停锅吹干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8(27)正交实验,以打光后丸剂含水量和外观为指标优选其打光工艺。结果:优选打光工艺为750 mL 45%乙醇,基丸装量40 kg/锅,糖衣锅转速30 r/min,滑石粉用量0.5 kg,停锅吹干时间20分钟。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控制安坤种子浓缩丸的质量。

    作者:詹文强;刘盈骅;刘高宏;王宝才;张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银花痛风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花痛风颗粒内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银花痛风颗粒(治疗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26例,采用苯溴马隆片、碳酸氢钠片(对照组)治疗26例,14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血尿酸、尿尿酸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7.5%、55.6%,对照组分别为33.3%、42.9%、28.6%。结论: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银花痛风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家林;裴瑞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途径探讨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措施,为脑血管病长期预防的有效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制定综合预防方案,并对预防对象进行指导、监督和观察,3年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坚持预防与未坚持预防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社区患者能够长期坚持预防的人数与非社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把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与社区医疗服务结合起来,才能保持脑血管病预防的合理性和长期性,才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作者:赵爱江;石海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TNF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其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血清TNF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并探讨TNF与血瘀证、痰湿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入选170例DN Ⅲ、Ⅳ及Ⅴ期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UAlb)及血清肌酐等指标,并采用MDRD计算公式计算血瘀证、痰湿证、血瘀兼痰湿证、无血瘀痰湿证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各组TNF值变化情况。结果:①血清TNF随DN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Ⅴ期TNF高于Ⅲ期、Ⅳ期(P<0.01,P<0.05),Ⅳ期高于Ⅲ期(P<0.01)。②血清TNF与UAlb呈正相关(r=0.272,P=0.000),与GRF呈负相关(r=-0.455,P=0.000)。③随着血瘀证、痰湿证的发生,TNF逐渐升高,血瘀兼痰湿证组高。结论:血清TNF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与其肾脏损害程度一致;中医的痰湿、血瘀与TNF有关。

    作者:杨华;曾娟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矢志岐黄五十余载仁心妙手大医本色

    从医风淳朴,医术精湛;敬业求实,硕果累累;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勤奋不怠,笔耕不辍;妙手仁心,大医本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6个方面回顾王自立主任医师矢志岐黄五十余载,仁心妙手大医本色,献身杏林的传略及学术思想。

    作者:潘文;尚红梅;王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酮类化合物在槐花米药酒中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在槐花米酒中的稳定性。方法:以芦丁为标准样品,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分别研究浸泡时间、溶剂种类对槐花米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溶剂极性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效果影响较大,45°的浓香型白酒与45%乙醇在257 nm处黄铜含量有较大差异。在白酒中的佳提取时间为20天,总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大。结论:槐花米酒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短时间内稳定。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与酒浓度有关,以50度酒为佳,而与酒的类型无关。

    作者:王伟华;翟明翚;楚乔;李楠楠;商阿岩;唐有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温阳补气联合左卡尼汀改善禁食期间痰湿证初探

    通过典型案例指出禁食疗法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超重/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但禁食期间人体易出现饥饿、乏力、头晕及反应迟钝等不适反应,限制了禁食疗法的临床应用,但根据禁食期间中医证型表现,结合禁食下能量代谢改变,使用温阳补气方联合左卡尼汀干预禁食,结果发现饥饿、倦怠乏力、头晕及反应迟钝等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饥饿耐受性显著提高。

    作者:张俊杰;孟君;柯斌;杨玉彬;石兰英;邱超平;秦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集束化管理在急诊突发事件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将集束化管理运用于急诊突发事件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以提高急诊科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30起突发事件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发生的27起突发事件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抢救分区域、护士分层次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案。评价2种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医患满意度、护士到位及时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护士到位及时率、抢救成功率、医生及家属的满意度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提高。结论:集束化管理运用于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的实施中,可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有效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优化急救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戴珍娟;张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欢迎订阅《西部中医药》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内经》五郁治则临证验案举隅

    从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以及水郁折之5个验案探讨《黄帝内经》中五郁治则在临床运用的关键在于审证求因,辨证正确,因人因证而异,其五郁治则方可灵活变通、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的治疗。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痛风颗粒冲剂治疗痛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冲剂对痛风患者血尿酸、血液流变及血脂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痛风颗粒冲剂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苯溴马隆和苏打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指标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对照组尿酸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血液流变和血脂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痛风颗粒冲剂可降低通风患者血尿酸、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作者:肖光辉;时永豪;何立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