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岩;吴清;张庆;康倩;章烨雯;李辉;刘娜;兰颐;王文平
目的:比较2种方案改善慢性心衰的生存质量及其费用的成本-效用比值,探讨依据证候要素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的可行性.方法:将慢性心衰患者9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依据证候要素组合予中药辨证治疗,计算患者28天心衰治疗中发生的直接医疗成本,观察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质量调整生命(QALY),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衰量表评分及QALY分别为(76.91士19.94)分和(0.064±0.017),对照组分别为(71.39±21.26)分和(0.059±0.018),组内治疗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每获得一个QALY的成本为558269.17元低于对照组1159066.25元.结论:依据证候要素辨证治疗慢性心衰可以改善生存质量,节省医疗资源,属较优方案.
作者:李彬;陈静;赵慧辉;王居新;李婷;王娟;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以《敦煌汉简》医药简和《武威汉代医简》为参考底本,结合文字考释及医简解读,从伤寒、杂病、药物、针灸诸方面了解两汉时期西北地区的医药发展.
作者:孙其斌;吕有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甘肃省某三甲医院职工基本健康状况及疾病谱.方法:对914名医院职工按工作性质及性别进行分类.结果:914人中体检基本正常为24人,正常率为2.63%;职工疾病谱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颈椎病、谷丙(谷草)转氨酶异常、心电图异常、高尿酸血症、腰椎病、高血压、高血糖.医生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医生与外科医生主要异常指标及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政人员腰椎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医护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职工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糖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电图异常和腰椎病的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医院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相关防治策略,重视健康,定期体检,戒烟酒,多运动,定期休假.
作者:王玉珠;邢磊;吴全人;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针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身体会,从多媒体与板书、绘图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充分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4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作者:宋艳梅;王文全;李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健康相关行为情况及其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东、中、西、南4个区域抽取三级医院20所,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每所医院抽取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共2 000人进行调查问卷.结果: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9.431,P=-0.000),中级职称护理人员知晓率高,初级及以下职称护理人员知晓率低,其知晓率分别为38.86%和10.61%.不同学历人员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8.182,P=-0.000),知晓率较高的为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其知晓率为42.30%,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5.83%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多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开展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41.84%被调查者能合理安排必要的时间用于健康教育,25.06%被调查者2014年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培训,57.53%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与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受欢迎.结论:甘肃省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知晓率较低,医院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医疗卫生机构在医院健康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作者:张晓岚;郑访江;邱玉梅;文建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基于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创新药物的发现,在对当前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的同时尝试提出中药营养素及中药化学物质相结合的系统性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新思路,以供参考.
作者:李季文;刘效栓;李喜香;毕映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创立PBL教学法与师承教学相结合的中医耳鼻喉科学本科实习教学模式.方法:对20名本科实习生采用新的本科实习教学模式,门诊实习设立试诊单制度,病房实习以PBL教学法为主要手段,实习时间为1个月.结果: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应诊能力与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学生初步了解耳鼻咽喉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断与基本处理原则.结论:PBL教学法与师承教学相结合的中医耳鼻喉科学本科实习教学模式是更有效的中医临床教学模式.
作者:谭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基于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探究吴茱萸的应用沿革,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吴茱萸发挥的功用及临床运用各有特点:汉代首明温中散寒、降逆止痛之功;魏晋隋唐时期弘扬温中降逆、止泻定痛之效,提出祛痰消积之用;宋金元时期在继承前贤成就基础上,突出逐瘀消癖的功用;明清时期强调其开郁化滞、散寒降逆、助阳止泻的效用.
作者:于鹰;王均宁;张成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的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积极的加速治疗与传统康复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颅压平口服液,治疗周期为21天.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干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ADL与FMA评分都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患者的肺部感染、脑积水、继发癫痫、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的加速康复外科行为能促进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作者:易进科;汤治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肺组织CD34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管穿刺快速推注博来霉素法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将SPF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激素组,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造模后第2日起灌胃干预各组大鼠,于灌胃后第7、14、28天,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处理系统,比较CD34在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肺组织CD34的表达在7、14、28天较同期空白组增强(P<0.05);黄芪甲苷组、激素组表达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减弱(P<0.01);黄芪甲苷高、中剂量组肺组织CD34的表达较激素组减弱(P<0.05);低剂量组表达与激素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以抑制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CD34的表达,其干预效果与剂量及时间呈正相关.
作者:李红;沈明霞;谢海彬;缪天玲;冯玉平;王胜武;邓海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安神胶囊对慢性精神分裂症(Chronic Schizophrenia)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安神胶囊组和维思通组,每组100例,安神胶囊组口服安神胶囊,4粒/次,3次/d;维思通组口服维思通,1~1.5 mg/d,2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分别观察认知功能评定量表(WCST)、社会功能量表(SDSS)评分;于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分别观察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并应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2组患者SAPS、SANS及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安神胶囊组SANS、SAPS评分降低较维思通组更为明显;WCST指标中除安神胶囊组患者持续应答数外均获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神胶囊组WCST组治疗8周末SDSS各条目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神胶囊组SANA有效率为79.9%,CGI临床进步率为86.6%;维思通组SANA有效率为85.3%,CGI临床进步率为89.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神胶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维思通组.结论:安神胶囊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更为有效.
作者:李美娟;石洲宝;高娜;陈长浩;刘成松;刘敏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状况,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更加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对某社区患者的卫生服务满意度进行现场调查,并通过描述性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总体满意度水平不高(54.9%),在满意度单项指标中,社区医生治疗技术、效果等满意程度较低;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总体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医药方法在内的社区医生治疗技术、健康教育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应从多层面、多环节考虑,以改进工作,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和春兰;权金林;李德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平肝熄风汤联合西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血小板聚集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紧张型头痛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平肝熄风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有效率及血浆内皮素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及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5.9士11.2)ρ/(ng·L-1)及(32.2±5.9)%,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熄风汤联合西药治疗紧张型头痛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任福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验方活血益气通经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服用活血益气通经汤及腰痛宁胶囊,30天为1个疗程.2组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按ODI评分系统、VAS疼痛视觉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 5例(32.61%);显效1 7例(36.96%);有效11例(23.91%);无效2例(6.52%);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10.87%);显效15例(32.61%);有效16例(34.78%);无效10例(21.74%);总有效率为78.26%.2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及缓解疼痛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益气通经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且疗效优于腰痛宁胶囊.
作者:柴旭斌;王少纯;周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患者80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发生特殊部位出血情况、护理干预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以及救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椎管内出血以及皮肤出血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实施溶栓治疗者,积极监测患者血小板变化,提高护理重视程度,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史玛诺;冯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临床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选取能较全面反映临床护理质量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将其量化、合成,得到各护理单元综合评价数值.结果:各护理单元质量综合评价排序依次为:内一科(10.0469)、内二科(9.7841)、内三科(9.5513)、外二科(9.3703)、外一科(9.0025).结论:综合指数法避免了人为等主观因素的干扰,结论直观,应用方便,说服力强,有利于激发公平竞争意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邹以新;杨萍;赖群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体外冲击波碎石的优势,方法:将泌尿系结石患者280例(结石大小6~12mm)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试验组采用床旁固定探头与超声机活动探头联合定位法,对照组采用床旁固定探头定位法,2组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观察2组患者定位时间、定位成功率、碎石效果.结果:试验组定位时间为(10.38±2.41)min,定位成功率为97.14%(136/140),碎石成功率为94.29%(132/140);对照组定位时间为(11.02±2.36)min,定位成功率为91.43%(128/140),碎石成功率为87.14%(122/140).结论: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与单探头定位法进相比,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定位时间明显缩短,定位成功率及碎石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吴文弼;侯瑞鹏;温丽芳;张宝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术后三阴乳腺癌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术后服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服用中药至少1年;对照组按照美国西医指导标准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无病生存者占88.00% (44/50),总生存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32/48),83.33 (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患者通过口服中药能有效提高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减少复发转移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陈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应用合理用药系统,指出合理用药系统在对处方的审查和监测中表现出了科学性、合理性及使用的便捷性等特点,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对控制乱开药、多开药等不合理行为有显著规避效果,能预防及避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用药管理水平.
作者:张宝林;滕璐灵;来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脑清通颗粒对高血压肝热痰瘀证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复合电刺激加高脂饮食致大鼠高血压肝热痰瘀证模型,测定大鼠血浆中ET-1和Ang Ⅱ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及模型组比较,脑清通颗粒各剂量组治疗第2周血压明显降低(P<0.01),第3周降压作用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脑清通颗粒各剂量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ET-1和AngⅡ的含量(P<0.01).结论:脑清通颗粒可降低高血压肝热痰瘀证模型大鼠血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1和Ang Ⅱ的含量有关.
作者:严亚锋;白海侠;周海哲;李香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