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夷鼻炎丸治疗外感风热证疗效分析

李胜前;刘福;杨思芸;彭涛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 外感风热证, 辛夷鼻炎丸, 芎菊上清丸
摘要:目的:比较辛夷鼻炎丸与芎菊上清丸治疗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者90例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辛夷鼻炎丸,3 g/次,3次/d;对照组口服芎菊上清丸6 g/次,2次/d;疗程均为3天。评价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起效时间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5.0%,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组对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未见不良影响。结论:辛夷鼻炎丸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与芎菊上清丸相当,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安全性较好。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院校博士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指出中医院校博士英语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的问题,不能满足博士生科研和工作需求,提出经过各方面的改革可提高博士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培养可使其成为中医文化的传播者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生力军。

    作者:范延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甘肃半夏资源及研究现况

    结合甘肃半夏的资源、质量研究文献及在甘肃半夏产区的调查结果,发现近年随着半夏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和半夏栽培技术的远远滞后,市场缺口较大,伪品冒充正品半夏的现象较多,而甘肃半夏栽培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彩琴;杜娟;王一敏;惠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朴硝散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朴硝散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按GMP制剂标准制备,并进行定性检查和稳定性等指标考察。结果:制备工艺稳定,能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可行,制剂稳定性好。

    作者:殷建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8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医药治疗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方药应用情况,并观察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通过病案信息管理系统调取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病案,记录心律失常类型、中医证型、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汤剂的种类、应用时间以及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分析中药应用强度不同的患者动态心电图疗效差异。结果:纳入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386例,其中房颤16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室性早搏163例、多发房性早搏68例(两种或三种心律失常同时发生者34例)。“阴虚火旺、心神不宁”证患者316例,占81.97%。滋阴降火安神方选生脉散(27.59%)、心疾宁方(17.53%)、炙甘草汤(7.76%),心阴虚者加当归、生地黄、党参、白芍;心火旺者加生地黄、黄连、知母、赤芍,心神不宁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牡蛎、龙骨。高、中、低强度组(应用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汤剂时间依次为≥14天、≥7天且<14天、<7天)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78.31%、56.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以滋阴降火安神方药为主,方选生脉散、心疾宁方、炙甘草汤等,且动态心电图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强。

    作者:韩芬;戴国华;赵晨;郑文光;马培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证治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运用信息采集表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151例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病历资料,回顾分析临床心力衰竭患者(阶段C)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益气活血中成药、西药应用情况。结果: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中医证型均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其进展与中、西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相关性(P=0.012)。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心衰(阶段C)发展的基本病理环节,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临床心力衰竭病程的进展,提示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CHF临床前心力衰竭(阶段B)患者早期应用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玉霞;王亚红;王硕仁;孙卉丽;许丞莹;王倩;李靖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痛宁巴布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放研究

    目的:制备乳痛宁巴布剂,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以光泽性、持粘力、基质残留和反复揭贴性等为指标,考察其对巴布剂物理性状的影响;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释放及透皮研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巴布剂基质佳处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明胶∶甘油∶丙二醇=0.4∶0.6∶0.6∶1.0∶1.8∶30∶30;中药:基质=1∶4;柴胡皂苷d的累积透皮率为20%,体外释放率为49%。结论:乳痛宁巴布剂的持粘力、光泽性、赋型性均较好,制备工艺良好。药物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作者:王长菊;付正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脾虚型小儿厌食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运脾颗粒治疗组40例予运脾颗粒治疗,1~3岁3 g/次,3~6岁4.5 g/次,6~12岁6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儿宝颗粒对照组40例服用儿宝颗粒,1~3岁5 g/次,4~6岁7.5 g/次,6岁以上10 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90.00%,2组疗效接近;治疗后2组患儿食量、体质量均升高,症状积分均下降;治疗组食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疗效确切。

    作者:周黎黎;任耀全;柳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循经弹拨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循经弹拨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弹拨组、悬吊组和结合组各28例。弹拨组采用循经弹拨法,悬吊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ET技术,结合组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和颈椎关节活动度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椎病症状均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结合组VAS评分和颈椎关节活动度优于弹拨组与悬吊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弹拨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雯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香菊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测定香菊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Unimicro Technologies, Inc.4.6×250 Daiso SP-120-5-ODS-AP色谱柱,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甲醇,B为0.05 mol/L磷酸溶液,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7 nm,室温下进样量20μL。结果:线性范围分别为10.34~165.36μg/mL(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 RSD为0.5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作为香菊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隆旭红;金文丽;刘光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分析

    目的:对13例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12篇文献中报道的13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对性别无选择,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过敏反应均发生于用药过程中,出现时间短为用药后2分钟,长为连续用药6天后出现,大多集中在药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口腔系统和骨骼关节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病例均发现及时,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治疗和预后良好,未见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了解其规律和特点,加强临床检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琳;周其如;邓真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四神丸溯源及新探

    从方源、方解、应用几方面对四神丸进行探索,指出四神丸方名可能源自《华佗神医秘传》《陈氏小儿痘疹方论》及《普济本事方》等,然其确切出处尚无法考定;四神丸组方机理的解释除补火暖土外,尚有抑木扶土一说;四神丸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临床广泛用治腹泻、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及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的其他疾病。

    作者:王丽华;马德聪;孙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DAD法同时测定消乳增胶囊的三种活性成分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消乳增胶囊中的多种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AD全波长扫描,色谱柱为Gemini C18(250 mm x4.6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为10:90(A)-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甘草苷线性范围为1.25~4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51%, RSD为0.81%;橙皮苷线性范围为2.5~8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为1.32%;欧前胡素线性范围为5~16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为0.76%。结论:该HPLC-DAD方法能有效测定消乳增胶囊中甘草苷、橙皮苷及欧前胡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且快速、准确。

    作者:王锐;陆铖;葛斌;袁继勇;高庆剑;汤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来芳香本草与医学经典的调适--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

    目的:探讨外来药物是如何按照中医传统进行调适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其临床效用。方法: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进行探讨。结果:《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于唐宋本草文献中所占比例较多,来源于波斯、大秦的较多,中国南方一些省份有移植栽培。结论:对外来药物的药性认知有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一些新出现的外来药物的临床使用并不是直接套入到现有理论规律中,而是对其功效应用有一个摸索试探的阶段。

    作者:孙灵芝;梁峻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玻璃酸钠单独使用与联合解毒消瘀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解毒消瘀膏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解毒消瘀膏膝关节外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2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解毒消瘀膏外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

    作者:王想福;石瑞芳;武纪玲;赵军;孔令俊;谭小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熏洗方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目的:收集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近15年中药熏洗治疗KOA的临床文献,对药物及功效、性味及归经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有效文献共174篇,涉及221味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的累计频率达到80.60%;药物应用频次以川乌、草乌、当归、红花、伸筋草为高;四气中温、平、寒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5.48%,五味中辛、苦、甘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94.12%;药物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结论:中药熏洗治疗KOA以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以祛邪为主,主要从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几方面论治,临床可根据证型灵活应用。

    作者:李春娥;董建文;王文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咽炎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占48.4%;好转14例,占45.2%;无效2例,占6.4%;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痊愈10例,占32.2%;好转14例,占45.2%;无效7例,占22.6%;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辩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嘉士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局部氧疗配合甲硝唑和龙血竭粉治疗Ⅲ期压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氧疗配合甲硝唑龙血竭粉治疗Ⅲ期压疮临床效果。方法:将Ⅲ期压疮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龙血竭粉外敷疮面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氧疗配合甲硝唑龙血竭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5、10、15天创面大小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疮面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治疗15天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6,P<0.05)。结论:局部氧疗配合甲硝唑龙血竭粉治疗Ⅲ期压疮见效快、治愈率高。

    作者:陆俊雯;韦兰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加味复元通气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复元通气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及JOA评分变化。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加味复元通气散,对照组42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2组均在用药前后观察患者VAS、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临床控制26例,有效8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复元通气散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减轻腰腿痛。

    作者:严文有;殷秀萍;李有成;张晶;严银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傣医药的时间医学规律

    对傣医药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初步探讨傣医药的时间医学思想,总结出傣医药疾病诊断和择时用药的季节规律、月规律、星期规律、日规律及年龄规律,为傣医药时间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璞;王亚旭;王嘉伦;何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护理在阳虚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低体温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阳虚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低体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手术的132例阳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围术期实施中医护理与保温护理,对照组实施保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及其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中医护理,能有效降低阳虚患者低体温发生率。

    作者:唐锐;马郑萍;张丽平;谢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