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马德聪;孙丽霞
目的:观察解毒消瘀膏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解毒消瘀膏膝关节外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2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解毒消瘀膏外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
作者:王想福;石瑞芳;武纪玲;赵军;孔令俊;谭小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糖尿病中药配伍体系。方法:将《糖尿病验方450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中药方剂共414首,涉及中药236种,总用药次数为4071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4.255%;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039%;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4.774%;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为主,累计频率达90.183%。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黄芪、生地黄、山药、麦冬、天花粉、丹参、茯苓、元参、当归、甘草、熟地黄、知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
作者:马晓霞;李廷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配伍规律的研究探讨古代医家对卵巢囊肿病机的认识。方法:收集古代文献相关方剂175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高频药物及药物功效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7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3的药物共111味,药物的临床功效共19种;卵巢囊肿的病机是复合病机;其中使用频数在前15位的药物主要是活血化瘀药,温里散寒药,理气通腑药,养阴清热药及利水化痰药。结论:卵巢囊肿的病机以瘀血凝结为主,正气虚衰、阳虚寒凝、饮食积滞、阴虚内热、气机阻滞、痰湿结聚及外感表邪等并存。
作者:张玲;施艳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收集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近15年中药熏洗治疗KOA的临床文献,对药物及功效、性味及归经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有效文献共174篇,涉及221味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的累计频率达到80.60%;药物应用频次以川乌、草乌、当归、红花、伸筋草为高;四气中温、平、寒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5.48%,五味中辛、苦、甘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94.12%;药物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结论:中药熏洗治疗KOA以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以祛邪为主,主要从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几方面论治,临床可根据证型灵活应用。
作者:李春娥;董建文;王文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咽炎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占48.4%;好转14例,占45.2%;无效2例,占6.4%;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痊愈10例,占32.2%;好转14例,占45.2%;无效7例,占22.6%;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辩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嘉士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运用信息采集表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151例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病历资料,回顾分析临床心力衰竭患者(阶段C)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益气活血中成药、西药应用情况。结果: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中医证型均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其进展与中、西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相关性(P=0.012)。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心衰(阶段C)发展的基本病理环节,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临床心力衰竭病程的进展,提示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CHF临床前心力衰竭(阶段B)患者早期应用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玉霞;王亚红;王硕仁;孙卉丽;许丞莹;王倩;李靖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来药物是如何按照中医传统进行调适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其临床效用。方法: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进行探讨。结果:《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于唐宋本草文献中所占比例较多,来源于波斯、大秦的较多,中国南方一些省份有移植栽培。结论:对外来药物的药性认知有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一些新出现的外来药物的临床使用并不是直接套入到现有理论规律中,而是对其功效应用有一个摸索试探的阶段。
作者:孙灵芝;梁峻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己连稳心汤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患者予己连稳心汤,1剂/d,对照组予倍他乐克,25 mg/d,分2次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及主观症状、心率、心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为8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观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心律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连稳心汤能提高心肌血氧供应,改善传导功能,稳定心肌细胞膜电压、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节制平行收缩、抑制继发触动,有效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作者:段乃荣;刘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探讨从沙棘叶中提取纯化总黄酮的方法,指出提取方法有回流提取法、微波萃取法、普通超声提取法、循环超声提取法、微波超声双辅助提取法,其中回流提取率较高,微波法次之,但超声法和超声循环提取法可节约时间和能耗,效率也较高;纯化萃取方法有酸提碱沉法、膜过滤法、大孔吸附树脂法、聚酰胺洗脱法,其中优选膜过滤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后总黄酮含量较高且方法简便可行,成本较低。虽然对沙棘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需摸索更有效的方法,并且需进一步提高提取率和萃取后总黄酮的含量。
作者:曾圣雅;周吉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规范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针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规范针灸治疗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宋光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辛夷鼻炎丸与芎菊上清丸治疗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者90例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辛夷鼻炎丸,3 g/次,3次/d;对照组口服芎菊上清丸6 g/次,2次/d;疗程均为3天。评价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起效时间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5.0%,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组对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未见不良影响。结论:辛夷鼻炎丸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与芎菊上清丸相当,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胜前;刘福;杨思芸;彭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近5年来国内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OR=4.24,95%CI(2.94,6.11)]和HP根除率[OR=2.60,95%CI(1.93,3.49)]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然而本研究纳入文献经Jadad评分后得出结论,大部分文献质量不高,使得本次研究分析受到一定的限制,需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借鉴现代临床研究规范,并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采用样本含量大、随机性分配试验可靠、研究纳入样本采取随访或盲法的试验,以获得更加严谨的临床研究数据,客观评价临床疗效。
作者:吴萌;万生芳;王秋兰;李荣科;朱建坤;舒畅;赵粉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优选金锁二仙口服液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PEG400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液浓缩程度、澄清剂用量、澄清温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损失率为指标优选澄清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采用PEG400浓度为2.8%的水溶液提取,每次7倍量,提取60分钟,提取2次;优选纯化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药材质量的5倍,在60℃温度下用0.12‰ZTC1+1天然澄清剂澄清。结论:该提取纯化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作者:刘光斌;毛和平;谢六生;任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药物治疗依从性与其生存质量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COPD非药物治疗依从性问卷(依从性问卷)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COPD患者92例进行调查。结果:COPD患者依从性问卷总均分为(3.4±1.5)分,SGRQ总均分为(45.2±22.5)分,依从性问卷中的生活方式转变与SGRQ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269~0.421,P<0.05);家庭(社会)支持维度均分与SGRQ的疾病影响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351,P<0.05);呼吸体操和体育运动维度均分与SGRQ的活动能力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368,P<0.05);氧疗和家用呼吸机治疗维度均分与SGRQ的对症状部分和活动能力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234~0.321,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在非药物治疗时注意转变生活方式,增加家庭和社会支持,适度运动及进行长程氧疗,提高成人COPD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燕;孙凤英;倪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从创作年代、书名、内容、特点等4方面对《黑帝要略方》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敦煌遗书《黑帝要略方》是一篇专门记载男性病的著作,方义古朴,多用虫卵,善用灸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近年有关变应性鼻炎(AR)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已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远期效果更好,且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但诊断标准不统一,作用机理不明确,临床疗效难以比较,尚需大量实验和临床基础研究以制定客观的诊断标准;同时在无特效药的情况下,局部诊疗和全身诊疗相协调,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辨证治疗,调节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可以为AR的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作者:谢强;付文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13例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12篇文献中报道的13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对性别无选择,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过敏反应均发生于用药过程中,出现时间短为用药后2分钟,长为连续用药6天后出现,大多集中在药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口腔系统和骨骼关节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病例均发现及时,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治疗和预后良好,未见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了解其规律和特点,加强临床检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琳;周其如;邓真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结合甘肃半夏的资源、质量研究文献及在甘肃半夏产区的调查结果,发现近年随着半夏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和半夏栽培技术的远远滞后,市场缺口较大,伪品冒充正品半夏的现象较多,而甘肃半夏栽培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彩琴;杜娟;王一敏;惠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长期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40 g/kg)、中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10 g/kg)及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分别于实验中期(给药3个月)、实验结束(给药6个月)及停药后4周恢复期测量大鼠体质量,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抗疏健骨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质量,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抗疏健骨颗粒在规定剂量下口服是安全的,无明显毒性反应。
作者:史传道;刘海英;张荣强;陈志辉;樊晓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康肾合剂(KSP)对酒精性肾损害模型大鼠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各22只。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酒精组给予无水乙醇每日2次灌胃,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基础上,加用KSP水煎剂每日2次灌胃,共12周。于实验第4周、8周、I2周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ELISA法检测肾组织NF-κB活化及IL-6水平变化。结果:酒精组大鼠肾组织NF-κB活化较正常组显著上调,IL-6水平明显上升(P<0.05);中药组NF-κB活化及IL-6水平明显低于酒精组(P<0.05)。结论:KSP干预酒精性肾损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化、降低IL-6水平有关。
作者:胡晓琴;邱皓;吕晓云;刘文;李艳芬;滕玉莲;陶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