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霞;李廷保
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群的建设现状,对北京和山东两所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的模块化课程群进行比较,指出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得模块化课程群的建设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模块化课程群建设中的专业特色问题、分阶段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以及师资问题等。
作者:闵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循经弹拨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弹拨组、悬吊组和结合组各28例。弹拨组采用循经弹拨法,悬吊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ET技术,结合组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和颈椎关节活动度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椎病症状均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结合组VAS评分和颈椎关节活动度优于弹拨组与悬吊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弹拨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雯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13例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12篇文献中报道的13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对性别无选择,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过敏反应均发生于用药过程中,出现时间短为用药后2分钟,长为连续用药6天后出现,大多集中在药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口腔系统和骨骼关节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病例均发现及时,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治疗和预后良好,未见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了解其规律和特点,加强临床检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琳;周其如;邓真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从创作年代、书名、内容、特点等4方面对《黑帝要略方》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敦煌遗书《黑帝要略方》是一篇专门记载男性病的著作,方义古朴,多用虫卵,善用灸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鬼箭羽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经ECG筛选后随机分为鬼箭羽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等指标。结果:鬼箭羽高、中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CK、CK-MB、AST、LDH和MDA水平,提高模型大鼠血清SOD、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鬼箭羽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一定防治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赵成国;秦书芝;张瑶;夏婷;肖洪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指出中医院校博士英语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的问题,不能满足博士生科研和工作需求,提出经过各方面的改革可提高博士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培养可使其成为中医文化的传播者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生力军。
作者:范延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从肾阴虚机理研究现状及成就探讨代谢组学在肾阴虚研究中的意义,为多角度、多视角进一步认识肾阴虚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和技术条件。
作者:王彬;韩永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规范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针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规范针灸治疗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宋光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朴硝散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按GMP制剂标准制备,并进行定性检查和稳定性等指标考察。结果:制备工艺稳定,能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可行,制剂稳定性好。
作者:殷建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脾虚型小儿厌食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运脾颗粒治疗组40例予运脾颗粒治疗,1~3岁3 g/次,3~6岁4.5 g/次,6~12岁6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儿宝颗粒对照组40例服用儿宝颗粒,1~3岁5 g/次,4~6岁7.5 g/次,6岁以上10 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90.00%,2组疗效接近;治疗后2组患儿食量、体质量均升高,症状积分均下降;治疗组食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疗效确切。
作者:周黎黎;任耀全;柳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中医医院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中痹证患者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几年该病种有明显上升趋势;尽管痹证发病时间数列的趋势和循环成分可以根据分析中医医院历史数据各年的痹证情况而识别,但许多痹证时间数列往往显示在一年内有规则发病。因此利用基于季节指数算法开展的痹证发病规律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算法成为中医医院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
作者:滕璐灵;宋尧;李羽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近年有关变应性鼻炎(AR)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已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远期效果更好,且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但诊断标准不统一,作用机理不明确,临床疗效难以比较,尚需大量实验和临床基础研究以制定客观的诊断标准;同时在无特效药的情况下,局部诊疗和全身诊疗相协调,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辨证治疗,调节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可以为AR的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作者:谢强;付文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咽炎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占48.4%;好转14例,占45.2%;无效2例,占6.4%;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痊愈10例,占32.2%;好转14例,占45.2%;无效7例,占22.6%;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辩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嘉士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乳痛宁巴布剂,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以光泽性、持粘力、基质残留和反复揭贴性等为指标,考察其对巴布剂物理性状的影响;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释放及透皮研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巴布剂基质佳处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明胶∶甘油∶丙二醇=0.4∶0.6∶0.6∶1.0∶1.8∶30∶30;中药:基质=1∶4;柴胡皂苷d的累积透皮率为20%,体外释放率为49%。结论:乳痛宁巴布剂的持粘力、光泽性、赋型性均较好,制备工艺良好。药物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作者:王长菊;付正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阳虚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低体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手术的132例阳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围术期实施中医护理与保温护理,对照组实施保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及其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中医护理,能有效降低阳虚患者低体温发生率。
作者:唐锐;马郑萍;张丽平;谢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糖尿病中药配伍体系。方法:将《糖尿病验方450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中药方剂共414首,涉及中药236种,总用药次数为4071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4.255%;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039%;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4.774%;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为主,累计频率达90.183%。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黄芪、生地黄、山药、麦冬、天花粉、丹参、茯苓、元参、当归、甘草、熟地黄、知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
作者:马晓霞;李廷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解毒消瘀膏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解毒消瘀膏膝关节外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2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解毒消瘀膏外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
作者:王想福;石瑞芳;武纪玲;赵军;孔令俊;谭小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配伍规律的研究探讨古代医家对卵巢囊肿病机的认识。方法:收集古代文献相关方剂175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高频药物及药物功效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7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3的药物共111味,药物的临床功效共19种;卵巢囊肿的病机是复合病机;其中使用频数在前15位的药物主要是活血化瘀药,温里散寒药,理气通腑药,养阴清热药及利水化痰药。结论:卵巢囊肿的病机以瘀血凝结为主,正气虚衰、阳虚寒凝、饮食积滞、阴虚内热、气机阻滞、痰湿结聚及外感表邪等并存。
作者:张玲;施艳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运用信息采集表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151例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病历资料,回顾分析临床心力衰竭患者(阶段C)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益气活血中成药、西药应用情况。结果: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中医证型均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其进展与中、西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相关性(P=0.012)。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心衰(阶段C)发展的基本病理环节,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临床心力衰竭病程的进展,提示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CHF临床前心力衰竭(阶段B)患者早期应用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玉霞;王亚红;王硕仁;孙卉丽;许丞莹;王倩;李靖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味复元通气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及JOA评分变化。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加味复元通气散,对照组42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2组均在用药前后观察患者VAS、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临床控制26例,有效8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复元通气散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减轻腰腿痛。
作者:严文有;殷秀萍;李有成;张晶;严银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