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构建跨学科双导师制提升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

冯晓桃;赵伟;刘春红;李双蕾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机制, 中医内科学, 转化医学, 科研创新, 双导师制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构建跨学科双导师制模式培养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旨在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提出评价体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后发现该培养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甜叶菊中总多酚及总多糖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甜叶菊提取物中总多酚和总多糖含量的方法,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分别以没食子酸和葡萄糖作为测定总多酚和总多糖含量的对照品,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甜叶菊提取物中总多酚和总多糖的含量。结果:测得甜叶菊提取物中总多酚总多糖含量分别为1.36 mg、1.73 mg。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重现性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信,可以作为甜叶菊提取物中总多酚和总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何巧丽;李柯翱;季志红;田树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木瓜中脂肪酸成分和其他脂溶性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目的:分析和鉴定木瓜中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方法:木瓜粉碎后过40目筛,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进行甲酯化,采用GC-MS法对其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木瓜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出13种物质,鉴定出其中的4种脂肪酸和8种非脂肪酸成分。结论:木瓜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14-甲基-十五酸(15.21%)、油酸(34.79%)、亚油酸(14.72%)和硬脂酸甲酯(2.59%)。

    作者:陈永新;李静文;李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L16(45)正交实验优化鲜生姜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

    目的:选用不同单因素水平,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从鲜生姜中提取黄酮物质的工艺条件。方法:选用芦丁作为标准对照,采用回流提取法,以紫外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选取切片厚度、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等进行正交实验的方法学考察,得到佳工艺流程。结果:鲜生姜原料切片厚2 mm,乙醇浓度85%,浸提温度80℃,固液比1:5 g/mL,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收率高。

    作者:姜辉煌;侯爽;周祉延;李强;周长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从病因病机及外治疗法入手探讨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的优势,具体体现在熏洗、贴敷、针灸、按摩等疗法,疗效显著,作用直接,无明显毒副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麻木、疼痛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作者:强雨叶;王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穴位敷贴在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

    从中药穴位敷贴作用原理、选穴原则、用药选择、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药原理、中药穴位敷贴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中的优势5方面入手对穴位敷贴治疗婴幼儿腹泻近期发展动态、原理及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进展做一阐述。

    作者:李新茹;张九云;何莉;陈奕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研究进展

    从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方面探讨近几年对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研究和治疗进展,指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工作方式的不断改变,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不断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随着对颈椎以及脊柱解剖结构、载荷传导方式、退化与退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治疗理念不断发生着改变、治疗方案不断发生改进,但仍尚未形成为同行们所公认的治疗方案和标准。

    作者:邓强;张彦军;慕向前;李中锋;陈文;朱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缺乳的影响。方法:将产后缺乳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和成功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及成功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满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减少产后缺乳的发生率,提高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甘凤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接骨丹对大鼠骨缺损愈合疗效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探讨接骨丹对骨缺损愈合及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骨折模型制作方法制作大鼠骨缺损模型,通过拍摄胫骨X光片,并根据骨折肢X片评分标准,对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骨折肢进行相应评分,考察接骨丹对骨折愈合及骨形成的影响。结果:给药组较空白组骨缺损部位骨痂生成良好、骨缺损明显减小、骨折肢X线片评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接骨丹对骨缺损愈合及骨形成有促进作用。

    作者:牛恒立;赵国彪;马中兴;陈晓东;白雪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文字和名词术语用字规范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参芪地黄汤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及标准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参芪地黄汤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肌酐、血浆白蛋白等肾功能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尿白蛋白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含量2组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2组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00%,对照组为6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汪永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阐释翻译学视域下《伤寒论》一词多义的英译研究--以“热”字及相关词语为例

    选取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论》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伤寒论》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以一词多义的英译为切入点,参照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理论对《伤寒论》中“热”字及相关词语的英译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医典籍的英译尽绵薄之力。

    作者:郑鸿翔;张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解析“中医古籍图像数据库”的图像标引

    通过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在“中医古籍图像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图像标引工作的介绍,探讨标引规则的制定;对书目、版本、图像本体3类共26项元数据进行详尽说明,辅以必要的示例;并对出处标引、规范制定、提高识图能力、细化释图文字标引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丁侃;胡晓峰;张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在辨证的基础上分为3组,穴位贴敷联合补肺固本合剂组(A),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组(B),匹多莫德对照组(C)。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微量元素变化情况。结果:A、B组治疗前后IgG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IgG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gA、IgM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A、B组与C组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IgM无差异(P>0.05)。 A、B组治疗前后CD4+、CD8+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CD4+、CD8+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CD4+、CD8+水平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元素治疗前后3组变化不明显(P>0.05),铁、锌含量治疗前后A、B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铁、锌含量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明显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作者:沈玉鹏;任耀全;李冬梅;杨志华;王煜;刘旭琴;梁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肝颗粒治疗各型肝炎76例

    目的:观察护肝颗粒治疗各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葡醛内酯、肌苷片、白蛋白及促肝细胞生长素等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护肝颗粒,1袋/次,2次/d。2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4%,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显著降低(P<0.05)。结论:护肝颗粒治疗各型肝炎疗效较好,可较好改善肝功能。

    作者:曼琼;吴晶;牛晨霞;王园;贾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师承教育模式分析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现状

    从师承教育历史渊源与发展入手,分析中医药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简称导师)的遴选,研究生的选拔及师生互选等方面的现状,探讨将研究生的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效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并指出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促进中医药研究生的成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作者:宋敏;赵继荣;朱宝;宋瑞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鼻渊丸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鼻黏膜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鼻渊丸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功能性手术,术后鼻腔局部用药及内窥镜下鼻腔常规换药处理。对照组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鼻渊丸。观察患者鼻腔黏膜肿胀消除以及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9%,对照组为82.14%;2组患者术后1周黏膜纤毛传输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鼻渊丸可能通过加速鼻黏膜修复明显改善鼻-鼻窦炎术后患者症状。

    作者:王中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大面积烧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针对肺部感染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感染率为3.2%,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8例,感染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22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2例;对照组完全依从8例,部分依从15例,不依从2例。2组患者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7.5%,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鲁正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2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23例RA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瘀痹阻证RA患者中男性居多,各中医证型间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RA患者血小板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RA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患者的DAS28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型RA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作者:陈慕芝;孙红艳;照日格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自拟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儿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与对照组128例,2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自拟石银退热灵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液,2~3天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不仅起效快,且作用持续时间长。

    作者:尚小平;吴黎音;史香连;尚静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测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及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血液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及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齐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