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郭胜;杨秀娟;栗会静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2010-2013年住院患者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0-2013年全部住院死亡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进行分类,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3年该院住院病人死亡229人,其中男性病死率为3.74‰,女性为1.81‰,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P<0.05).4年间,肿瘤逐渐超过了损伤和中毒成为了该院住院病人第二大死亡原因;住院病人病死率为2.80‰,平均发展速度88.93%,平均增长速度-11.07%,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调查病例中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危险暴露率高有关;死亡住院病人主要为66岁以上人群,降低老年人的病死率是今后医院发展和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病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超过损伤和中毒,成为更加主要的致死原因,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作者:黎媛媛;赵多明;王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复方罗汉果止咳颗粒中枇杷叶的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9∶45∶26∶10)为展开剂,硅胶G为固定相,喷以10%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日光下检视薄层斑点.结果:薄层色谱图中,样品溶液在对照品、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紫红色斑点.阴性样品无相同斑点.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罗汉果止咳颗粒中的枇杷叶的鉴别.
作者:龙永诚;黎霜;韦忠孙;罗强;覃怀宁;马剑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cl-2、Bax蛋白及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72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1 5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蛋白含量的表达,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NO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1)Bcl-2、Bax的含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cl-2表达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增加(P<0.05);Bax含量黄芪多糖高剂量组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阳性对照组与黄芪多糖各剂量组比较比值升高.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O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中NO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和降低凋亡促进基因Bax蛋白的表达,通过增加Bcl-2/Bax比例,降低NO含量,减少细胞凋亡的凋亡程度.
作者:苏韫;刘永琦;颜春鲁;薛娜;伍志伟;聂蕾;王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运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运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状况、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中显效9例,有效1 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数的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血尿素氮下降,血肌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有所上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对老年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肝肾功能.
作者:李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中柴胡、大黄不同配比(5∶2,1∶1,2∶3)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蛋清致肿胀法观察大柴胡汤中柴胡、大黄不同配比的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法观察大柴胡汤中柴胡、大黄不同配比的镇痛作用.结果:大柴胡汤中柴胡与大黄不同配比对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蛋清所引起的小鼠肿胀.结论:大柴胡汤中柴胡与大黄不同配比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具有差异,其中,原方中柴胡与大黄用量比例为5∶2时的抗炎镇痛作用效果佳.
作者:谭超;安文蓉;刘娟;崔玉娇;朱青;谢瑞;于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卵泡未破裂黄素化患者80例分为西药对照组(对照组)和中西药结合配合针灸治疗组(治疗组),于注射HCG前及注射后30小时,测定LH、E2、P;排卵后第7天测定血清P.2组患者均于B超监测到优势卵泡后测子宫内膜厚度,同时24小时内观察有无排卵,观察对比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平均治疗周期2.88月,排卵率85.2%,妊娠率62.5%,对照组平均治疗周期2.90月,排卵率77.586%,妊娠率25%(P<0.05).结论:补肾促排卵是该病辨证论治的中心,针药并用,中西汇通,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张春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将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现代生理、生物学知识相联系,阐释肾主骨与骨关节炎(OA)的关系,指出OA属中医学“骨痹”的范畴,该病的发病与肾脏关系尤为密切,肾虚骨衰是OA发病的病机关键;古代和现代医家采用方药治疗OA时均以补肾法来治本;肾为先天之本,在体为骨,藏精生髓,肾的功能与作用涉及了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多个层面.
作者:孙雪莲;刘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TIVAP乳腺癌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FCC模式护理,记录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结果:护理后3、6个月,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SCA评分和Karnofsk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CC模式能改善TIVAP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朱竹华;许敏菊;张汀荣;黄红娣;徐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洗剂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A)模型组织形态学及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0.10) kg,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中药洗剂组)、D组(扶他林软膏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B、C、D组兔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OA及滑膜炎病变模型.术中注意不刺激关节软骨及滑膜;A、B组造模成功后每天用热水袋热敷膝关节,早晚各1次,C组造模成功后用中药洗剂热敷膝关节,早晚各1次,D组造模成功后用扶他林软膏涂抹后每天用热水袋热敷膝关节,早晚各1次,以上各组均外敷右膝关节表面,每次均为40分钟,治疗8周后,测关节液中MMP-3的含量.结果:1)中药洗剂、扶他林软膏都能明显改善兔膝关节功能活动;2)模型对照组血清MMP-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药洗剂可降低关节液MMP-3水平;中药洗剂组、扶他林软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洗剂组与扶他林软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洗剂外敷与扶他林软膏外擦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治疗作用;2)中药洗剂可降低关节滑液中MMP-3含量,对骨性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雒永生;关永林;柳永明;赵继荣;何万庆;李晨旭;陈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1则典型病例就湿与郁如何致痿进行初步探讨,认为湿与郁可在阳痿发病中互为因果,湿久致郁,郁久生湿,可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时不可囿于某法某方,当谨遵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施治.
作者:赵凡;张春和;陈文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瑶药包热敷熨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美洛昔康片15 mg口服,1次/d;甲氨蝶呤片10 mg,1次/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瑶药包热敷熨治疗,1次/d,20 min/次.共治疗2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β、TNF-α浓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浓度均有下降,治疗组对IL-1β、TNF-α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瑶药包热敷熨能有效降低血清致炎因子IL-1β、TNF-α的浓度,从而缓解RA患者的关节炎症症状.
作者:李拥军;郭玉荣;尹智功;蒙继勇;张国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湿热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体温正常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0例,对照组1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用自拟中药千年健方湿热敷下腹部;观察组同时应用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治疗方案,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14例,盆腔炎性疾病治愈率为78.5%;对照组1治愈21 3例,治愈率为53.25%;对照组2治愈279例,治愈率为69.75%,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千年健方湿热敷下腹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治愈率高,未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曹爱玲;卢茹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从理论源流肇始于《黄帝内经》、治法方药建构于《伤寒杂病论》、嬗变与探究、创新与发展、名老中医运用温阳法经验举隅5方面入手探讨温阳法历史沿革及其后世临床应用,指出证型与治法方药研究是中医药学术深入发展的核心因素,温阳法作为中医学术体系在中医治法方药层面的重要内容其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具体治法方药建构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晋唐至金元的嬗变与深入探索,迨明清时期略有创新与发展,且温阳法的理论、具体治法和临床运用等初成体系.后世医家在实践中进一步继承与发展,对温阳法的具体治法进行了有益的运用与探索,温阳方法形成一种总体的整合趋势.
作者:俞小艳;柳树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临床采用具有补益脾肾、利湿化浊、活血化瘀功效的“茵陈失笑散”治疗,能起到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减轻肾脏病理改变的作用.
作者:贾鸿扬;徐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黄芩水煎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发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及机制.方法:将筛选合格的8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及河北承德、陇西、渭源产黄芩的高、低剂量组.黄芩水煎液灌胃给药2天后,LPS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发热模型,再灌胃给药1天.检测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升温值及血清中IL-1β、PGE2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升温值、IL-1β、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升温值及IL-1β、PGE2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同一产地黄芩高剂量组大鼠在2、3、4小时的升温值及血清中IL-1β、PGE2含量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不同产地高剂量组间比较,在3、4小时时河北承德组大鼠升温值显著低于陇西、渭源组,河北、渭源组IL-1β含量显著低于陇西组,河北、陇西组PGE2含量显著低于渭源组(P<0.05).结论:不同产地黄芩水煎液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河北承德黄芩水煎液的解热效果优于甘肃陇西、渭源黄芩,高剂量组解热效果优于低剂量组;抑制IL-1β、PGE2的释放可能是黄芩发挥解热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志军;郭胜;杨秀娟;栗会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从病名、病因病机及临床、实验研究方面对近年来骨质疏松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优势.
作者:李非;李红专;叶丙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样选取2013年1~12月入住急诊科且带有管道的患者24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对管道名称及使用注意事项知晓率、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以上4个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患者的满意度增幅大,由干预前的75%增至91.7%,其次为管道名称及使用注意事项知晓率;非计划拔管率和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管道护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管道护理质量,还体现了专业护士的自我价值,同时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凡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体会3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思路与方法,夏小军主任医师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病机为外邪侵袭、血热妄行,情志过极、血失统摄,饮食伤中、湿热内蕴,劳倦久病、损伤气阴4方面,临床辨证为热迫血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阻滞4型,用自拟升板系列方加减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本病虚实夹杂,临证应辨证论治,勿忘温补脾肾,活用活血化瘀法,且常用中药黄芪、墓头回、紫草、甘草4味.
作者:夏小军;段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月份女贞子中特女贞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收10~12月份的女贞子,阴干后,分别称取20 g女贞子,先经石油醚脱脂2次,0.5h/次,然后以80%乙醇提取2次,3 h/次,合并提取液并浓缩,将浓缩后的提取液经D-101大孔树脂柱纯化,分离得到目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1月份女贞子中特女贞苷含量达到高.
作者:田志祥;王伟;刘艺;韩春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从先秦“中和”思想之源、先秦儒家之“中和”思想、先秦道家之“中和”思想、先秦法家之“中和”思想、《黄帝内经》之“中和”思想5方面入手探讨先秦“中和”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影响,指出《黄帝内经》的“中和”思想深受先秦诸子的影响,体现在“中和”是天道变化的谐和状态、“中和”是人与天地的谐和关系、“中和”是人与社会的谐和相处、“中和”是人体功能的谐和状态、“中和”是养生的指导原则等5个方面.
作者:谭烨;田永衍;任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