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发达国家控制药品虚高定价的方式及其启示

孔琳琳;张方

关键词:发达国家, 药品价格, 药价虚高, 启示
摘要:目的 为我国药品定价方式的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查阅2000--2010年10年间的文献,对5个发达国家控价制度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结果 与结论各国药品价格控制制度都有优势和不足,我国应根据国情借鉴其定价体系、流通体制和补偿机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盐酸柔红霉素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清中柔红霉素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l/L磷酸二氢铵溶液(pH=4.65)-冰醋酸(30:20:0.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3 nm,柱温35 ℃,内标为盐酸多柔比星,进样量20 μL.结果 盐酸柔红霉素质量浓度在0.147 8~14.77 8 mg/L(r=0.998 4)范围内与待测物和内标峰高比值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0.738 9,3.694 5,14.778 0 mg/L)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剐为102.5%,98.7%,99.3%,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 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可用于血清中盐酸柔红霉素的血药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冯碧敏;陈丽娟;叶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医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阐述制剂室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结果 制剂室可在临床治疗药品有效补充、降低用药成本、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用药咨询与病历分析、开发新剂型新制剂、实习带教等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结论 利用制剂室现有的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应正确认识制剂室发展中的机遇,充分发挥其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王柏桉;曾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其提取率.方法 利用CNKI,PubMed,SD,维普资讯等数据库,对研究和应用较多、发展前景较广阔的新型提取分离技术进行总结.结果 共引用38篇文献,分别阐述了6种提取方法,包括超高压提取、酶解、微波萃取、半仿生提取、真空冷冻千燥、超临界流体萃取;5种分离方法,包括膜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技术)、分子印迹技术、分子蒸馏.结论 传统的和现代的提取提取分离方法各有优劣,采用合适的提取分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还可以增加某种化学成分的相对量,为后续处理带来方便.提取分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的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作者:尹永芹;沈志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对重庆市南川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该文针对重庆市南川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以西部药博园建设为主线,通过实施招商引资、订单生产、树立品牌、培育市场和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中药材产业的上档升级的思考.

    作者:张丘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苦玄参的鉴定研究

    目的 对贵阳市场上以苦玄参为主要原料的成药及苦玄参药材进行研究,为促进其进一步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到的苦玄参成药胶囊及苦玄参药材进行性状鉴定、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与结论贵阳市场上以苦玄参为主要原料的成药及苦玄参药材,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鉴别要求.

    作者:刘绍欢;梁光平;漆珍珍;王世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厚朴及其伪品的简易鉴别

    目的 建立厚朴及其伪品(基源待定)简单且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外观性状特征和荧光反应方法鉴别.结果 厚朴及其伪品的性状和荧光反应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灵敏,专属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均好,可作为厚朴真伪的快速检验方法.

    作者:焦爱军;冯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分别与临床21种常用药品,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4 h内p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维生素C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pH超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厂家质量标准;与香丹注射液配伍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刺的情况下,含量在1 h后下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其他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0~4 h内外观、pH、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方面均符合规定.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所选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在4 h内基本稳定.但基于中药注射液成分的复杂性,建议临床上单独使用.

    作者:任贤;谢楠;徐向阳;宣利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

    目的 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方法 从监督管理小组,管理制度,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各,临床科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通过对医院监督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药师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采购、储存、调配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肖廷英;李川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10年我院1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 167例报告中,7例为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患者女47.50%(76/160),男52.50%(84/160),平均年龄54.37岁;静脉给药145例(90.63%),口服给药ll例(6.88%),皮下注射给药4例(25.00%);涉及药品12类73种,列前3位的药品是抗感染药物83例(51.88%),中药制剂40例(25.00%),消化系统用药9例(5.63%);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药品不良反应多为一般性的(97.50%),严重的4例(2.50%),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年龄和性别差异.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喜荣;张占铎;郝晓菁;李丽华;安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溶出度

    目的 建立测定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桨法,以水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溶出时间为3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所用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0.25%(n=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为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蔡旭萍;林茜;朱惠卿;葛孝忠;吴彩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加强处方点评工作

    目的 更好地开展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方法 介绍医院信息系统(HIS)对加强处方点评工作所起的作用.结果 与结论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增强处方书写的规范性,防止大处方,并利于快捷方便地获取数据等;还可减轻药师对处方的简单审核工作,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药学服务及处方点评工作中.

    作者:古今;蔡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氟西汀组加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0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并对氟西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氟西汀组下降或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患者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氟西汀组治疗后血浆Cor,CRH和ACTFI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氟西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降低可能是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一种作用机制.

    作者:陈巧莲;钟根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胶囊剂制备的药物处理新法

    目的 简化中药胶囊剂制备流程,降低物料损耗率,提高药品均一性,减少有效成分受热破坏.方法 新方法为在中药胶囊剂制备的前期药物处理中,部分饮片制成的流浸膏直接浇灌于需干燥粉碎的饮片上,搅拌均匀后再行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后填充.与常规方法从浸膏熬制时间、熬制程度、干燥粉碎次数、操作周期、物料损耗率5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新方法较常规方法操作更简便,各组分混合更均匀,物料损耗率及有效成分的受热破坏率降低.结论 新方法优于常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严霞;曹雅军;王兵娥;黄德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8年至2010年我院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抑郁药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8年至20lO年抗抑郁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按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的抗抑郁药有8类16个品种,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为临床首选.国产的新型抗抑郁药使用频度超过进口同类品种.

    作者:江益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54例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仅口服拉米夫定片100 mg/d;治疗组加服扶正化瘀胶囊5粒/:g、每日3次.总疗程均为24个月.观察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治疗组为(228.6±114.4)μg/L,对照组为(331.5±98.2)μg/L,P<0.05;透明质酸(HA)水平治疗组为(138.3±120.42)μg/L,对照组为(278.2±100.1)μg/L,P<0.05;肝功能改善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和肝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崔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医改背景下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问题探讨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状况,分析了我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问题.

    作者:石文凯;王广平;李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菌药物超剂量使用的后果及其原因概述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超剂量使用情况,以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随意加大剂量的情况比较普遍.而超药品说明书用量等同于不合理用药,因此临床医师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及疗程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文杰;李小云;范雪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A酸软膏的含量

    目的 建立维A酸软膏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A酸软膏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38 nm.结果 维A酸质量浓度在1.5-5.5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C=6.703 3A+0.041 1,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100.44%,RSD=0.83%(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医院制剂的快速检验.

    作者:吴畏;陈雅;杨征;曾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含量

    目的 建立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a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9:71),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5℃.结果 淫羊藿苷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61 8~0.309 μg,r=1.000 0(n=5),平均回收率为98.09%,RSD=1.11%(n=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抗骨增生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常波;姜一婧;孙长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尼莫地平和尼群地平浓度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尼莫地平、尼群地平血清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利眠宁为内标,Shim-Pack CLC-ODS Cts柱(150 mm×6 mm,5 μm)为色谱柱,甲醇一水(66:34)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柱温为40℃,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检测波长为237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尼莫地平和尼群地平质量浓度在10~300 ng/mL范围内与样品和内标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低检测质量浓度均为1 ng/mL(S/N>3),提取回收率大于62.2%,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潘文;李豫;雷宇;黄天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