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岩;马俊凤;何珩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靛玉红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靛玉红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大鼠单剂量口服25mg靛玉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靛玉红的质量浓度.结果 靛玉红在大鼠体内分布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峰浓度(Cmax)为(48.63±5.68)ng/mL,达峰时间(Tmax)为(18.76±3.55)h,分布相半衰期(t1/2a)为(38.96±9.5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23.81±154.69)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2.87±1.33)μg·h/L.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速,适用于体内靛玉红的质量浓度测定及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魏宇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避免医院临床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介绍用药错误的概念、分类,并对建立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与结论用药错误监测报告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惩罚导致错误的个人,而是为了对用药错误的信息进行分析,由此发现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避免同样或更多问题的发生.建立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作者:胡运春;吴知桂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7年1月至2011年7月心肌梗死患者共320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用药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卡方分析研究阿司匹林和氟吡格雷对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单用氯吡格雷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9.13%和37.86%,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死亡率为19.64%.相较于两个单独治疗组死亡率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相较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更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林松梅;高玉明;王少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总结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病历自行设计调查登记表收集资料,根据痛程送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标准的72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发作组(49例)和持续组(23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多无攻击诱因(69.44%),攻击时间多在夜间(34.42%),攻击对象多为患者(40.28%),多使用暴力手段(86.11%),再次攻击率高(90.28%).发作组与持续组在攻击预谋(x2=17.444)、攻击动机(x2=11.282)、攻击地点(x2=8.482)、攻击后果(x2=29.048)和攻击后自我保护(x2=8.979)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总体显效率为77.78%,持续组显效率为52.17%,显著低于发作组的89.80%(x2=5.617,P<0.05).发作组攻击行为控制时间为(24.52±6.35)d,显著短于持续组的(45.63±8.26)d(t=10.844,P<0.01).结论 与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发作组比较,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持续组多在现实动机下以报复为主要目的 进行攻击,因此在临床护理时应予高度重视,避免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邓丽凤;谭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200mg,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均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7~10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0.53%和72.57%,有效率分别为91.15%和83.1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84%和78.7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和5.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常见致病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煦;易红;袁浩宁;季平;王嘉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介绍溶血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目前药物及化舍物溶血性评价的几种方法.并对比其优缺点,提出了以脂质体模拟红细胞膜来评价溶血性的新方法,为药物及化合物的溶血性评价提供实验和方法指导.
作者:校月红;卢婷利;陈涛;陈婷;李昱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儿童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6年至2009年收集的777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致ADR药物以β-内酰胺类较多,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 应注意儿童ADR相关因素,重视合理用药,以防止ADR的发生.
作者:严晗;史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以利规范使用.方法 统计医院各科病区20lO年1月至12月中药注射剂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计算各种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各科室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率.结果 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炎琥宁、舒血宁注射液,销售数量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香丹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用药频度居前3位为注射用灯盏花素、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日均费用为79.34元,科室中用药频度排前3名的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结论 中药注射剂用药频率各科分布基本合理,但总体上用药频度较高,应加强管理.
作者:潘小华;赵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疗效.方法 选择欲取宫内节育器(IUD)的绝经妇女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5 d开始口服结合雌激素片1.25 mg、每日1次,并于术前2 d开始再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日1次.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两组均采用传统取环钩钩取节育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宫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取环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宫口明显大于对照组(t=3.26,均P<0.0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4.13,3.42,均P<0.01).观察组的取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5.02,P<0.01),取环成功率随绝经年限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x2=19.18,P<0.01).结论 口服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能明显软化宫颈、扩张宫口、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冬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2008年至2010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购药金额进行统计.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数量及购药金额等逐年增长,长效缓控释钙拮抗剂逐年增长,复方制剂应用有下滑趋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结论 多种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逐步应用到临床,对高血压的控制和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李向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CaN)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受Ca2+或钙调素(caM)调节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可能是目前临床上有效的免疫抑制药物.为了更全面地认识钙调磷酸酶及其抑制剂,该文对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正英;钟健;刘祖雄;符旭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38例住院治疗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其中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2,3天;每21 d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1次疗效.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RR)为34.21%,临床获益率为73.68%,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5例,进展(PD)10例;治疗后有21例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提高;毒性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的骨髓抑制和脱发.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疗效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阮新建;季锡清;刘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采用超滤法研究羌活提取物中异欧前胡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方法 采用超滤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游离异欧前胡素的质量浓度,计算蛋白结合率,并根据Scatchard作图法计算结合常数.结果 当质量浓度为3.2,6.4,13.6,27.7,57.1 μmol/L时,异欧前胡素平均HSA结合率分别为56.2%,54.9%,54.4%,49.7%,44.1%.结合常数为2.12×104 L/mol,结合位点数n为0.4.结论 所用法简单、快速,适合于异欧前胡素蛋白结合率研究.异欧前胡素与人血浆白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
作者:龙怀聪;龙恩武;袁浩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脉压差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钟天书;龙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合理的药学监护.方法 结合监护实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药物的特点和药学监护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总结药学监护点,并通过临床监护病例说明药师的药学监护内容.结果 药师应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有深入的了解,并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药学监护中.结论 药师应发挥自身特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中起良好作用.
作者:乔爱卿;鲍仕慧;郑映;杨冰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观察文拉法辛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79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用文拉法辛治疗41例(V组),阿米替林治疗38例(A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文拉法辛较阿米替林起效快(P<0.01)、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文拉法辛是一种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对头孢地尼和头孢呋辛酯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和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82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成头孢地尼治疗组组和头孢呋辛酯治疗组,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判断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成本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头孢地尼和头孢呋辛酯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4%和78.05%.头孢地尼的效果优于头孢呋辛酯(P<0.05);头孢地尼分散片和头孢呋辛酯干混悬液的治疗成本分别为101.5元和42.5元.结论 与头孢呋辛酯相比,头孢地尼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治疗成本略高.头孢地尼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安全、高效.
作者:周铁英;刘立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对中药材平贝母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贝母乙素含量等进行研究.方法 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方法使用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灰分测定法测定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贝母乙素含量,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150 mm×3.9 mm,5μm),流动相为CH3CN-100 mmol/L CH3COONH4(43:57),流速为1.1 mL/min,检测波长为375 nm,柱温为室温,进样10μL.结果 中药材平贝母水分不应超过13%,总灰分不高于3.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0.5%;贝母乙素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13%,RSD=2.57%(n=6).结论 为建立和完善平贝母的质量标准体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作者:侯素云;王振月;王宗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因鼻饲商品肠内营养剂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后,改用自配匀浆膳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期间用商品肠内营养剂后出现严重腹泻(1 d内腹泻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3次以上,病程持续3 d以上)的患者50例,停用商品肠内营养刺,改用营养科自配的匀浆膳,观察其每天大便次数、性状,3 d后统计腹泻天数及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应用自配匀浆膳后,患者的腹泻症状明显改善(P<0.05),但血浆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商品肠内营养剂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患者,当临床上应用商品肠内营养剂出现严重胃肠道并发症尤其是腹泻时,营养科自配的匀浆膳可明显改善腹泻症状,减轻肠内营养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小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消化道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较高;不良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较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消化道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岩;马俊凤;何珩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