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评价杠杆促进教师管理科学化

郭可

关键词:教育管理, 评价, 教师
摘要:教师工作评价是以教师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为评价对象,其主要目的是用客观的标准、科学的方法技术,按照合理的规范化程序对教师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文化业务理论水平,自觉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为职评、晋级、提升、评优、奖惩以及发放效益工资提供依据,以促进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本文试就如何运用评价杠杆,以促进教师管理科学化问题作探讨.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作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SMI210例,≥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非老年组,进行动态心电图(DCG)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组SMI发作阵次、平均阵次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ST段平均降低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SMI发作频率均在6:00~12:00高,0.00~6:00低,有时间分布规律.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行DCG监测,以期对SMI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杜永贵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Excel2000软件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采用Excel2000软件进行教学管理,使教学中的成绩管理、教学安排等工作更加科学,也更加轻松.

    作者:李湘苏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刍议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必须加快<社区护理>教材的建设,课程内容要适合我国国情,准确定位,操作性强.同时,要加强社区护理教育、教法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崔晓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有些医生一看到心电图报告ST段或T波改变,往往会认为是心肌缺血或者心脏疾患,这是错误和极其有害的.所以,临床医生必须正确认识ST段和T波,才能正确理解ST段和T波改变与心肌缺血或心脏疾患的关系.

    作者:蒲陶菊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结合用药心理进行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

    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药物疗效关系密切.传统的药理学教学过多地突出药物的基础知识,而忽视药物对患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患者心理特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用药观念.结合用药心理在药理学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深受学生好评.

    作者:符秀华;苏克霞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谈《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的制作

    大专层次口腔医学专业是我校近3年来与广东医学院联合办学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口腔专业已成为我校临床医学发展的重点方向.口腔医学的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解剖生理学,其以研究人体口腔、领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由于口、颌、颈等器官范围局限,内容丰富,结构细小深藏,沟、管、孔、裂、腔交通纵横,毗邻关系复杂,生理功能抽象,大量的知识点与口腔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等特点,给长期任教系统解剖学的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我校解剖生理学实验条件目前还有限,口腔专业局解挂图、模型和标本尚未配置,如缺乏各种牙外形、牙髓腔形态、颌位、口腔颌面深层的局解标本等,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作者:张楚;钟萍;王一飞;舒娥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成人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索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推进成人高校的素质教育.方法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再用SCL-9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第二次测量,作为后测数据.结果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组SCL-90得分发生变化不大,除焦虑、偏执2项外,其他各项得分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使实验组成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

    作者:张露红;葛荣霞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提高护生实践技能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明显受到影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生的综合素质同样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护生动手能力差、怕苦、怕脏,学习缺乏耐心,自律性较差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目前护生的状况,我校护理教研组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护生的实践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护生进入临床实习能较快适应实习工作,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

    作者:葛高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癌组织nm23-H1基因表达对胃肠道癌浸润与转移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探讨nm23-Ht对胃肠道癌浸润、转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2例胃肠道癌术后标本nm23-H1基因的蛋白表达,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m23-H1在胃肠道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9%(39/62),Ⅰ+Ⅱ与Ⅲ+Ⅳ患者之间nm23-H1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nm23-H1的表达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在高分化组nm23-H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癌栓的形成无关(P>0.05).结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蛋白表达增强或减弱可能与胃肠道肿瘤转移有内在联系;可通过调控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影响胃肠道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胃肠道肿瘤判断预后的指标,指导临床正确综合治疗.

    作者:何科基;白兆琴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适应西部开发发展中职教育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中职教育由于政策、社会观念及学校办学的一些问题,束缚了自身的发展.根据近几年中职卫生教育的办学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西部中职教育的发展.

    作者:张欣欣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浅议医学生如何完成内科临床实习

    从学生自己、院方两方面阐述医学生完成内科临床实习的方法.

    作者:李颖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适应证选择

    从1994年2月至今,我科开展高压氧(HBO)辅助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对185例伤者分组行常规治疗和辅助HBO治疗,观察不同部位脑伤对HBO的不同反应,并总结HBO的适应证选择.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椿;刘庆多;杨英番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美国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生理科素质培养的思考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报考医学院的考生一般要完成4年理工科大学本科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理学、工学(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工程)学士学位,从美国的医学生生源来看,学生普遍具有完整高水平和系统的理科素质;而我国的医学生普遍理科素质较低,知识面窄,无法适应21世纪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很难跻身国际医学人才的竞争.从两方面论述了医学生理科素质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我国医学生理科素质进行了探讨.

    作者:匡宝平;李玉生;王秀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从电子阅览室的建立谈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改变

    结合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讨论了图书馆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服务功能的变化与发展对策.

    作者:刘春;楚存坤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复治涂阳肺结核成因及效果分析

    控制结核病的传染及流行,关键是彻底切断传染源,治疗涂阳病人.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大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一定比例的传染源,产生大量的复治涂阳病人.本文对民勤县1993~2001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期间的182例复治涂阳病例成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指导我县结核病控制工作.

    作者:孙中元;运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我院护理工作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应对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体制改革与开放,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入世后,国有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压力、挑战越来越大.作为医疗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行业,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竞争能力,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护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提高素质,转变护理观念,迎接挑战.现就我院护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求得生存与发展,谈以下几点对策.

    作者:彭生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应用于利凡诺中孕引产12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应用于利凡诺中孕引产的效果.方法126例中孕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研究组在常规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术前后空腹2小时,加服米非司酮75mg;对照组常规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术.对2组引产效果及引产时间、副作用等进行对比.结果2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产后1小时出血量研究组为(76.3±58.0)ml,对照组为(107.2±82.8)ml.清官率研究组为47.6%,对照组为87.4%.研究组的引产时间为35.4小时,对照组为50.2小时.结论米非司酮应用于利凡诺中孕引产,此法简便、有效、安全、痛苦小,缺点在于费用相对高一些,极少数孕妇服用米非司酮后有轻微恶心、呕吐.

    作者:黄慧;邓晓燕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浅谈校园内癫痫发作的急救处理

    介绍癫痫的一般知识及校园内的急救处理措施,提高广大师生对癫痫的认识水平及应急处理能力,减少校园内癫痫事故的发生.

    作者:邓玲珑;曾亮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操作技能的主干课程,其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自2001年以来,我们针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加大了对护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并对护理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宝燕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利用护技实验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尝试

    目的探索利用护技实验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方法将116名学生分为2组.对照组58名采用传统的先示教、再分组练习的方法,实验组58名采用先分组练习、再示教的方法.课程结束后2组互记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课程结束后护技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验组所采用的护技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作者:缪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