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马爱蕊;杨圣俊;王俊霞;闫纪英;周晓映;李洁;李新霞

关键词:草分枝杆菌,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 T淋巴细胞亚群, 辅助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住院的未经抗结核治疗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草分枝杆菌+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对照组仅用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治疗,用药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CD3+及CD4+细胞明显增加,CD8+细胞降低,CD4+/CD8+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 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脑患者具有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理想的抗结核辅助用药.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住院的未经抗结核治疗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草分枝杆菌+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对照组仅用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治疗,用药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CD3+及CD4+细胞明显增加,CD8+细胞降低,CD4+/CD8+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 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脑患者具有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理想的抗结核辅助用药.

    作者:马爱蕊;杨圣俊;王俊霞;闫纪英;周晓映;李洁;李新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加强继续教育是提高执业药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该文阐述了加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继续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作者:刘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容量注射剂参数放行的意义及其重点环节

    该文阐述了参数放行的意义,提出了实施大容量注射剂参数放行中应重点把握的环节.

    作者:黄帮华;吴颖英;蒋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

    该文通过对广东地区医药企业营销队伍的调研,分析医药营销人才的素质状况,提出了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的建设.

    作者:吴海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黄精药理研究进展

    黄精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为了提高药用资源的更好利用,国内外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该文对近年来黄精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何新荣;刘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儿常用解热药的评价与合理应用

    目的 对目前小儿常用解热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不同的解热药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结论 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小儿解热药中安全的品种.

    作者:黄荣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薄层色谱法鉴别外用紫金锭中的五倍子和千金子

    目的 建立外用紫金锭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五倍子和千金子进行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五倍子和千金子,且阴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煜明;李韶英;王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波加热法测定吉他霉素中的水分

    目的 采用微波加热法测定吉他霉素成品中的水分.方法 微波加热时间7 min,样品质量5 g,微波功率700 W.结果 微波加热法与费体氏法结果一致.结论 微波加热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刘守强;薛新升;刘丽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帕珠沙星的药代动力学与临床应用新进展

    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2006-2007年国内帕珠沙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在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朝;刘祖雄;丁启瑞;陆明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三七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三七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250mm×4.6 mm,5 um),流动相为乙腈-水(29:71),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0℃,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 黄芪甲苷进样量在2.028-10.140 ug范围内的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对数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RSD为0.0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3%,RSD为0.43%(n=6).结论 HPLC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能有效地控制复方三七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朱晓威;姜启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院医疗投诉中有关药事纷争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药事纷争引发的医疗投诉并总结教训.方法 统计2002年至2007年医疗质量监督部门登记、由用药引发的医疗投诉案例.结果 药事纷争与医疗纠纷互为关联,且呈上升趋势.结论 医院应加强药事管理,严格合理用药,以有效控制药事纷争.

    作者:杨益峰;杨立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86例中草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使用中草药发生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中草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增长趋势.值得注意.结论 应该加强中草药不良反应监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王秋冬;王文英;林桂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院门诊药局2004-2007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利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 对医院门诊药局2004-2007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中医院门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DDDs均逐年增加,总用药金额和DDDs年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9.09%和299.15%.结论 应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避免抗生素滥用.

    作者:董圣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思密达的临床新用途

    思密达主要口服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具有新的临床用途,如治疗反流性胃炎、救治有机磷中毒,与其他药物配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肠炎等,以及保留灌肠或其他外用方式.

    作者:王丽华;徐键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复方南板蓝根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研究复方南板蓝根片的薄层鉴别(TLC)法.方法 用TLC对处方中的南板蓝根、紫花地丁、蒲公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TLC图谱能检出南板蓝根、紫花地丁、蒲公英.结论 建立的TLC法重现性好,简便,可用于复方南板蓝根片的薄层鉴别.

    作者:陈明江;汪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欣洛维联合锡类散及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42例

    目的 观察欣洛维联合锡类散及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慢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欣洛维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均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3.33%、63.41%.结论 欣洛维联合锡类散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锡类散及云南白药.

    作者:肖国辉;单铁莲;喻玉;欧艳;廖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苷含量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为277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连翘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42~52.10 u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1.0%(n=6).结论 RP-HPLC法简便、准确,能有效控制升血小板胶囊的质量.

    作者:窦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毛大丁草中熊果苷含量

    目的 建立毛大丁草中熊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波长λM=420nm,λR=700 nm,展开剂为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1:1:1).结果 熊果苷点样量在1.005~8.040 ug范围内与斑点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50%,RSD=1.93%(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毛大丁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新雯;刘廷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沈阳南六医药企业集群发展策略探讨

    该文介绍了沈阳南六医药市场的概况,对其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发展该医药企业集群的策略.

    作者:王淑玲;张方;张翠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龟鹿滋肾丸主要成分的鉴别

    目的 控制龟鹿滋肾丸的质量,保障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龟鹿滋肾丸中主要成分当归、人参和陈皮进行定性鏊别.结果 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龟鹿滋肾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臧玲玲;周东雷;陈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