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王晓江;赵语
目的 优选橘红痰咳颗粒的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化橘红、苦杏仁的水蒸气蒸馏方法和水蒸气蒸馏后药渣与制水半夏等6味药材的水提工艺,分别以苦杏仁苷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优选工艺参数.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化橘红、苦杏仁用水蒸气蒸馏,收集馏出液150mL,药渣与制水半夏等6味加水提取,第1次加水10倍量,第2次加水8倍量,每次2 h.结论 佳提取工艺简便、可行.
作者:刘绪林;刘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影响苯酚甘油稳定性的因素,确定合理的贮存使用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甘油避光或曝光放置于室温(25±2)℃及冰箱(6±2)℃条件下,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 温度和光照对苯酚甘油均有影响,且光照影响更大.结论 苯酚甘油宜遮光于阴凉处或冰箱中冷藏保存,贮存时间半年.
作者:白林;杨帆;孙亚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住院的未经抗结核治疗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草分枝杆菌+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对照组仅用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治疗,用药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CD3+及CD4+细胞明显增加,CD8+细胞降低,CD4+/CD8+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 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脑患者具有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理想的抗结核辅助用药.
作者:马爱蕊;杨圣俊;王俊霞;闫纪英;周晓映;李洁;李新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药事纷争引发的医疗投诉并总结教训.方法 统计2002年至2007年医疗质量监督部门登记、由用药引发的医疗投诉案例.结果 药事纷争与医疗纠纷互为关联,且呈上升趋势.结论 医院应加强药事管理,严格合理用药,以有效控制药事纷争.
作者:杨益峰;杨立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思密达主要口服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具有新的临床用途,如治疗反流性胃炎、救治有机磷中毒,与其他药物配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肠炎等,以及保留灌肠或其他外用方式.
作者:王丽华;徐键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医院药师对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践经验及检索文献,探讨工作方法.结果 医院药师可通过参与制订医院抗生素使用法规、参与抗感染治疗的用药决策等促进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结论 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医院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且药师可从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毛小红;祁金文;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该文阐述了镇街药品安全行政委托执法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付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曲克芦丁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oil BDS-C18柱(150 mm×5 mm,5 um),以甲醇-水-冰乙酸(40:60:5)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0.8 mL/min.以苯甲酸(1 mg/mL)作内标,甲醇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于254 nm波长检测.结果 曲克芦丁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1.0~50 ug/mL,r=0.999 6(n=8);低检测限为50 ng/mL,高、中、低3种质量浓度平均回收率为97.61%~100.7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3.38%和4.94%.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可用于血浆中曲克芦丁的测定.
作者:李正;王晓江;赵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该文阐述了医药商品物流信息平台的作用,提出了建立区域性医药物流信息平台的思路和模式.
作者:梁春锋;王英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单柜台药品陈列决策的模型.方法 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推导、证明.结果 与结论在确定了单柜台在药店的位置及药品盈利情况的条件下,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药品陈列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其决策结果优于传统的按单凭药品种盈利能力决策的结果.
作者:傅书勇;孙淑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健肝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丹参、山药、黄芪、茯苓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色谱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用于健肝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映;刘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1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61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居多(46.67%),其次是中药制剂(17.5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2006-2007年国内帕珠沙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在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朝;刘祖雄;丁启瑞;陆明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该文阐述了参数放行的意义,提出了实施大容量注射剂参数放行中应重点把握的环节.
作者:黄帮华;吴颖英;蒋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使用中草药发生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中草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增长趋势.值得注意.结论 应该加强中草药不良反应监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王秋冬;王文英;林桂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高等医药院校实施双语教学是一项教学改革新举措,是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该文介绍了与双语教学有关的概念,阐述了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状况,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在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就如何化劣势为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陈娜;张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制川乌、制草乌与其伪品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27批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TLC法能较好地区别制川乌、制草乌的真伪.结论 拟订的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
作者:钟名诚;肖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 对医院门诊药局2004-2007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中医院门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DDDs均逐年增加,总用药金额和DDDs年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9.09%和299.15%.结论 应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避免抗生素滥用.
作者:董圣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微波加热法测定吉他霉素成品中的水分.方法 微波加热时间7 min,样品质量5 g,微波功率700 W.结果 微波加热法与费体氏法结果一致.结论 微波加热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刘守强;薛新升;刘丽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荆芥生品及其炮制品的内在质量差异,同时为荆芥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荆芥中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橙皮苷进样量在0.041 92~0.419 2 u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3%,RSD为1.10%(n=6).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荆芥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左美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