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陈金文;傅少伟;沈利君

关键词:脾胃舒颗粒,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 建立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12~1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5%,RSD=1.21%(n=6).结论 HPLC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益赛普致不良反应2例

    患者一,女,29岁,住院号为144630,患类风湿关节炎4年,近2年因不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多关节肿胀疼痛入院.

    作者:考希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

    目的 加强职业防护,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4家二级乙等医院93名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结果 大多数保洁人员欠缺医院感染知识,对保洁工作的规章制度不熟悉,尤其是不知道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结束后不洗手或洗手后二次污染严重,工作中极少使用防护用具.结论 医院和保洁公司应加强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制订有效的督查制度,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陈平朵;钟桂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97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肺部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 将97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按有无院内肺部感染发生分为两组,院内肺部感染组23例,对照组(未发生院内肺部感染)74例,均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率为23.71%,年龄、肺病史、多部位出血及出血量是院内肺部感染的决定因素;感染组患者预后较对照组差,病死率为26.09%,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脑卒中微创术后肺部感染主要与高龄、肺病史及自身出血状况有关;肺部感染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监测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有利于院内肺部感染的防治.

    作者:练德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心脏瓣膜替换术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200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情况,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 选择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病变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20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MVR)16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DVR)2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6例;结果患者早期死亡13例(6.50%),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有效预防栓塞和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季;谢晓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分子的功能与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级联放大密切相关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及成熟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多种细菌性成分以及创伤等能使其表达增加,并能与其位于血小板表面的内源性配体一起激活该受体,从而激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及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呼吸暴发和吞噬作用.TREM-1分子在脂多糖(LPS)所致的内毒素血症中尤其具有显著放大炎症反应的作用,近年来对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新的进展.另外,TREM-1与Toll样受体-4(TLR4)在LPS所致炎症反应的放大中存在协同作用,但具体机制目前还不太明确.血浆中还存在TREM-1的可溶性形式,由金属蛋白酶使膜上TREM-1分子外功能区脱落而形成,可作为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作者:朱江;刘友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诊断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42例

    目的 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方法 对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用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注射液40mL行膀胱灌注,保留20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膀胱镜下检查,可疑原位癌处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合并膀胱原位癌,诊断阳性率为30.95%.结论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可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位诊断.

    作者:张朝华;黄研;彭洪涛;马建峰;李洋;史哲;许瑞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治疗卒中后抑郁93例

    目的 探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口服治疗,10 mL/次,3次/d,于治疗第4周末和第10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周末HAMD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和49.46%(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药物,且能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邵宏敏;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丁基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6例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27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20 d;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19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10 d.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后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改善,好转程度(评分下降率)治疗组分别为32.3%和57.8%,对照组分别为26.1%和4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总有效所需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基苯酞适合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

    作者:郭明升;郭玮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我院2005-2007年降血糖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降血糖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炼化医院2005-2007年各类降血糖药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内降血糖药用量及使用金额逐年增长,其中以口服降血糖药为主.结论 该院降血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经内镜证实由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A组)或奥美拉唑40mg(B组),每12 h用药1次,疗程5 d.结果 在提高胃内pH方面,A组强于B组(P<0.05).A组57例(95.00%)3 d内止血,3例(5.00%)4~5 d内止血;B组58例(96.67%)3 d内止血,2例(3.33%)4~5 d内止血.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结论 在相同的治疗剂量下,泮托拉唑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奥美拉唑强,但在控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面两药相似.

    作者:周利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抽搐发作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抽搐发作的机制、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尿毒症患者因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并发抽搐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抽搐发作的患者中,应用头孢他啶2例、头孢曲松1例、头孢替唑钠1例、头孢吡肟8例,所有患者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抽搐症状均于72 h内缓解.结论 对于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应高度警惕抽搐发作,早期诊断、及时停药和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大大改善预后.

    作者:金南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促进内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7年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住院期间痰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者45例(37.50%),抗菌药物使用以二联为主(占80.0%),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集中于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根据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而更换抗菌药物的有17例(14.17%).结论 COPD患者的抗菌治疗明显存在致病菌检出率低、致病谱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实际有出入、耐药情况较普遍等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晏学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HIE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 d后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评分分别为(39.62±3.71)分和(36.80±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HIE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戎书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3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111例同期非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11±0.25)mm,斑块检出率为88.72%,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77±0.21)mm,斑块检出率为18.02%,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李建如;王志涛;杨文颖;吴瑞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内源性大麻素联用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内源性大麻素(AEA)、顺铂(DDP)单用或联用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氯唑蓝(MTT)法检测AEA和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FCM)PI单染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EA对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10,20 μmol/L的AEA和1,2mg/L的DDP联合作用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组;两药联用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增强,AEA可使A549细胞阻滞于G2/M期.结论 AEA及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且两者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作者:初学;庄志祥;蒲汪洋;王小霞;朱明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12~1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5%,RSD=1.21%(n=6).结论 HPLC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作者:陈金文;傅少伟;沈利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细菌性阴道病与生殖道支原体合并感染的关系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BY的诊断标准选择65例BV患者,同时以6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结果 65例BV患者中3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6.15%;65例正常体检者中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69%,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BV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可能是后者的诱因之一,在临床中应该注意合并治疗.

    作者:戚均超;孟曙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0例),辛伐他汀剂量为20 mg/d,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 mg/d,均口服治疗,疗程为2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脂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2月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升高(P>0.05),治疗2月后两组间调脂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且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李晓丽;梅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6例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36例口服莫西沙星400 mg,1次/d,B组36例口服罗红霉素150 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9 d,用药前后作痰细菌学培养.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1.67%,B组为52.78%;细菌清除率A组为89.66%,B组为55.56%.A组临床总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 莫西沙星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林光勇;路黎;戈霓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6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200 mg,第2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50 mg,第3组和第4组分次口服米非司酮共150 mg,其他治疗相同,观察妊娠终止的情况.结果 除一次服用米非司酮150 mg的第2组外,其他3组的完全流产率均在90%以上.结论 米非司酮低剂量多次给药的流产效果优于高剂量一次给药,如一次服用米非司酮,剂量须达到200 mg才有90%以上的流产效果.

    作者: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