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比较

冯文媛;冯兵

关键词:加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泌尿系统感染,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 比较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加替沙星组(A组)30例给予加替沙星0.2 g/次,左氧氟沙星组(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次,均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为7~10 d.结果 A组和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0.00%(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00%和80.0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0.00%.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甲基睾丸素结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症50例

    目的 观察甲基睾丸素结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效果.方法 将甲基睾丸素与甘油调戍糊状,置光电离子治疗仪的两个电极上,使电极紧贴患者病变部位皮肤进行治疗结果 50例患者中痊愈12例(24.00%),显效15例(30.00%),有效19例(38.00%),无效4例(8.00%),总有效率为92.00%.结论 甲基睾丸素结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闫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50例

    目的 观察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补液、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保护胃肠黏膜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和小儿氨基酸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2 h后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为4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或减轻腹泻所致生长停滞,有利于惠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陆晓萍;倪龙娟;马爱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体透皮研究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及洗剂经小鼠皮肤给药后药物在皮肤中的分布.方法 在体条件下分别局部外用氧化苦参碱脂质体与传统洗剂,测定药物在皮肤内及角质层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相同条件下,脂质体制剂在皮肤内药物滞留率较普通洗剂高,在角质层中较普通洗剂低;1.0%,1.5%,3.0%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皮肤内药物滞留率分别为(25.2±1.2)%,(40.1±2.4)%,(22.4±1.5)%,在角质层中药物滞留率分别为(10.3±1.1)%,(16.5±1.8)%,(34.2±1.6)%.结论 脂质体制剂能有效透过皮肤角质层,持续发挥局部药物作用.

    作者:张敬如;王昆;赵凯;黄复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对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9例单纯性、急性、非淋菌性和混合性尿路感染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150例和加替沙星组149例,分别口服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400 mg/d,疗程均为7 d.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加替沙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95.30%,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89.89%和87.10%,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00%和8.7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均可作为第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王刚;裴宇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糖灵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消糖灵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9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14.6~175.2 μg/mL,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为1.70%(n=9).结论 HPLC法可控制消糖灵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作者:刘淑花;田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参当归颗粒剂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人参当归颗粒剂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挥发油总质量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以包舍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结果 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6倍量水、浸泡1 h、加热至沸腾回流8 h,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6投料、包合温度45℃、磁力搅拌2h.结论 所优选的佳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包启年;吴晓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丁基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6例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27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20 d;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19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10 d.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后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改善,好转程度(评分下降率)治疗组分别为32.3%和57.8%,对照组分别为26.1%和4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总有效所需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基苯酞适合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

    作者:郭明升;郭玮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位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高位食管癌患者行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高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施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各种合并症的处理措施.结果 45例患者中有42例食管癌顺利切除,手术切除率为93.3%;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其中呼吸衰竭1例),心力衰竭2例,吻合口瘘3例;平均随访时间1.0年(3月~4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84.4%(38/45).结论 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高位食管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心肺系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章宏欣;吕银祥;洪堂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32例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均分成两组,治疗组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比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起效快、疗效好.

    作者:林越仙;丁秀琪;曹攀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36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救治的应急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碳酸钡中毒救治的应急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救治36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应急护理管理在急性碳酸钡中毒的急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忙而不乱,大批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及时救治.结论 在应对突发中毒事件过程中,护理部采取有效对策,快速组织,宏观管理,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

    作者:胡珍芬;吴旭丽;滕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特点及综合康复措施

    目的 促进脑瘫儿童的全面持续康复.方法 分析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 与结论应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的能动作用,对儿童脑瘫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康复医疗机构的康复管理和加大社区的康复服务力度,并采取综合措施,从医疗、教育、社会、职业各方面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积极引导脑瘫儿童实现自身价值,回归社会.

    作者:王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HIE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 d后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评分分别为(39.62±3.71)分和(36.80±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HIE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戎书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癣涂剂中水杨酸含量

    目的 研究甲癣涂剂的水杨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硫代硫酸钠溶液为还原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6.4 nm波长处直接测定甲癣涂剂中水杨酸含量.结果 水杨酸质量浓度在11.25~33.75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为0.38%(n=6).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简单、快捷,适用于医院制剂的快速分析.

    作者:郑维国;栗家言;胡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玉屏风散致敏1例

    患者,女,33岁,因反复皮疹半年于2006年12月22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自诉皮疹发生到消退的时间约半个小时,自觉瘙痒.

    作者:袁艳峰;王慧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肠癌细胞生长抑素的表达与Fas及其信号系统的关系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细胞生长抑素的表达与Fas及其信号系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细胞的生长抑素及Fas,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0例大肠癌细胞中,Fas,caspase-8,caspase-3在生长抑素高表达组中的表达均比低表达组高.结论 生长抑素在大肠癌细胞中可能是通过提高Fas受体的表达或增加其信号系统的敏感性来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杨应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加替沙星组(A组)30例给予加替沙星0.2 g/次,左氧氟沙星组(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次,均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为7~10 d.结果 A组和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0.00%(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00%和80.0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0.00%.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冯文媛;冯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3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111例同期非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11±0.25)mm,斑块检出率为88.72%,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77±0.21)mm,斑块检出率为18.02%,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李建如;王志涛;杨文颖;吴瑞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整合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3例

    目的 比较整合式治疗方法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ADHD患儿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传统药物速释哌甲酯片(利他林)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3月和6月时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的48项家长用症状问卷(PSQ)和28项教师用症状评定量表(TRS)评定.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3月和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69.77%和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ADHD比单纯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儿童ADHD的症状,临床应推广使用该方法.

    作者:谭素仙;邵翠萍;王建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诊断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42例

    目的 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方法 对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用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注射液40mL行膀胱灌注,保留20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膀胱镜下检查,可疑原位癌处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合并膀胱原位癌,诊断阳性率为30.95%.结论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可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位诊断.

    作者:张朝华;黄研;彭洪涛;马建峰;李洋;史哲;许瑞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鹅口疮45例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鹩口疮的疗效.方法 将85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用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40例用制霉菌素加浓鱼肝油治疗,3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67.50%,两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鹅口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