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诊断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42例

张朝华;黄研;彭洪涛;马建峰;李洋;史哲;许瑞丽

关键词: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膀胱原位癌, 吡柔比星, 膀胱灌注
摘要:目的 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方法 对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用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注射液40mL行膀胱灌注,保留20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膀胱镜下检查,可疑原位癌处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合并膀胱原位癌,诊断阳性率为30.95%.结论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可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位诊断.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将24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1 86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6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1.08%,对照组为1.13%;观察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1 768例、乙级愈合82例、丙级愈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84例、32例、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9±1.5)d,对照组为(5.1±1.4)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杨京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316例小儿肺炎药物细菌学分析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的致病菌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316例痰培养阳性的小儿肺炎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69株,流感嗜血杆菌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2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20株,化脓性链球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3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所占比例分别为7.91%,3.48%,2.53%.各菌分别对应的耐药率高的抗生素,肺炎链球菌为红霉素(95.5%),流感嗜血杆菌为复方磺胺甲噁唑(70.3%),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青霉素G(98.0%),肺炎克雷伯菌为阿莫西林(100.0%),大肠埃希菌为阿莫西林(90.9%),阴沟肠杆菌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均为100.0%).结论 小儿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不同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时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倪龙娟;陈娴;夏克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治疗卒中后抑郁93例

    目的 探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口服治疗,10 mL/次,3次/d,于治疗第4周末和第10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周末HAMD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和49.46%(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药物,且能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邵宏敏;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病率增加,且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是导致终末期肾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病学家试图探索某些指标来拟诊和预测预后,该文简述了原发性FSGS预后相关因素如蛋白尿程度、血肌酐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治疗反应、基因、足细胞及足细胞蛋白等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淑;王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糖灵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消糖灵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9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14.6~175.2 μg/mL,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为1.70%(n=9).结论 HPLC法可控制消糖灵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作者:刘淑花;田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鹅口疮45例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鹩口疮的疗效.方法 将85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用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40例用制霉菌素加浓鱼肝油治疗,3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67.50%,两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鹅口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78例

    目的 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78例青春期功血患者口服妈富隆,第1周3片/次,1次/d,第2周2片/次,1次/d,第3周1片/次,1次/d,共服用2盒.血红蛋白(Hb)不小于70 g/L者停药,自月经第1天起每晚定时口服1片,连用21 d;Hb小于70 g/L者前3周服用2盒后不停药,继续口服1片/d,直至Hb恢复到90 g/L后停药.均停药7 d,然后接服下一周期,连用3个周期,停药观察3个月.结果 78例患者治愈74例,好转4例,治愈率达94.87%.结论 妈富隆在青春期功血的止血及止血后调经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雪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HIE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 d后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评分分别为(39.62±3.71)分和(36.80±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HIE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戎书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杏香兔耳风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杏香免耳风母液及其各萃取物在体外时某些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药材母液和各萃取物配成不同的稀释度,采用牛津杯法对4种常见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种药液对4种细菌的抑制效果大小顺序为母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结论 3种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作者:邱如意;许军;徐伟;熊俭;刘燕华;袁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促进内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7年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住院期间痰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者45例(37.50%),抗菌药物使用以二联为主(占80.0%),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集中于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根据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而更换抗菌药物的有17例(14.17%).结论 COPD患者的抗菌治疗明显存在致病菌检出率低、致病谱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实际有出入、耐药情况较普遍等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晏学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40例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为32~35℃,持续2~6 d,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肾功能、血糖、血气及电解质;对照组控制肛温为36.5~37.5 ℃,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颅内压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且并发症无增加.结论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耿煜;刘利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12~1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5%,RSD=1.21%(n=6).结论 HPLC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作者:陈金文;傅少伟;沈利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对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9例单纯性、急性、非淋菌性和混合性尿路感染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150例和加替沙星组149例,分别口服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400 mg/d,疗程均为7 d.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加替沙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95.30%,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89.89%和87.10%,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00%和8.7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均可作为第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王刚;裴宇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玉屏风散致敏1例

    患者,女,33岁,因反复皮疹半年于2006年12月22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自诉皮疹发生到消退的时间约半个小时,自觉瘙痒.

    作者:袁艳峰;王慧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5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5~5 g,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结果 1个疗程后,65例患者中28例痊愈,33例显效,3例进步,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5%;细菌学检查检出阳性细菌58株,疗程结束后有51株被清除,清除率为87.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试验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可作为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作者:张生大;丁洁卫;唐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分子的功能与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级联放大密切相关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及成熟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多种细菌性成分以及创伤等能使其表达增加,并能与其位于血小板表面的内源性配体一起激活该受体,从而激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及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呼吸暴发和吞噬作用.TREM-1分子在脂多糖(LPS)所致的内毒素血症中尤其具有显著放大炎症反应的作用,近年来对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新的进展.另外,TREM-1与Toll样受体-4(TLR4)在LPS所致炎症反应的放大中存在协同作用,但具体机制目前还不太明确.血浆中还存在TREM-1的可溶性形式,由金属蛋白酶使膜上TREM-1分子外功能区脱落而形成,可作为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作者:朱江;刘友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50例

    目的 观察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补液、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保护胃肠黏膜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和小儿氨基酸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2 h后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为4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或减轻腹泻所致生长停滞,有利于惠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陆晓萍;倪龙娟;马爱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托莫西汀与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托莫西汀与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9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托莫西汀(35例)与利他林(34例)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用多动指数量表(conners)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惠儿在治疗12周末多动指数总分和行为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托莫西汀治疗儿童多动症状和注意缺陷,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占雪梅;周云芳;邹晓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48例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分别配伍利凡诺和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的效果.方法 将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2~20周健康妇女105例随机分为A组(48例)和B组(57例),分别给予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观察流产率、胎儿娩出时间及出血量.结果 A组完全流产率为89.58%、B组为70.18%,胎儿娩出时间A组为(31.82±6.31)h、B组为(42.32±5.49)h,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引产后出血量A组为(105.45±35.25)mL,B组为(114.28±33.24)m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进行引产,成功率高,副作用少,适合于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推广.

    作者:郝红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子宫内膜结核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活动期子宫内膜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02例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同时行常规标准诊断方法检测.对荧光定量PCR阳性患者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治疗1个月、2个月后分别再次取标本复查荧光定量PCR,观察疗效并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者96例(94.12%),结果不一致者6例(5.88%).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常规检测方法更高,尤其适用于含菌量低的子宫内膜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董玉霞;阎宝环;姚玉洁;杜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