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进荣;史源;何海霞;周远大
目的 大限度降低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记载的调配差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年内共发生调配差错111例,其中药物品种差错41例(36.94%),药物数量差错24例(21.62%),错发患者差错15例(13.51%),药物剂量剂型差错9例(8.11%),注射单填写差错8例(7.21%),收费差错6例(5.41%),医师处方差错3例(2.70%),用法用量差错3例(2.70%),包装相似差错2例(1.80%).结论 加强针对性管理,规范处方调配规程,制订优质服务规范,提高药学人员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可有效防范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
作者:黄乐珊;郑师明;严鹏科;黄汉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内源性大麻素(AEA)、顺铂(DDP)单用或联用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氯唑蓝(MTT)法检测AEA和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FCM)PI单染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EA对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10,20 μmol/L的AEA和1,2mg/L的DDP联合作用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组;两药联用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增强,AEA可使A549细胞阻滞于G2/M期.结论 AEA及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且两者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作者:初学;庄志祥;蒲汪洋;王小霞;朱明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有效控制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处方中的麻黄、杏仁、前胡.结果 在薄层色谱上可检出3种药材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TLC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任卫琼;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口服治疗,10 mL/次,3次/d,于治疗第4周末和第10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周末HAMD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和49.46%(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药物,且能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邵宏敏;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对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9例单纯性、急性、非淋菌性和混合性尿路感染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150例和加替沙星组149例,分别口服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400 mg/d,疗程均为7 d.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加替沙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95.30%,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89.89%和87.10%,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00%和8.7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均可作为第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王刚;裴宇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HIE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 d后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评分分别为(39.62±3.71)分和(36.80±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HIE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戎书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经内镜证实由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A组)或奥美拉唑40mg(B组),每12 h用药1次,疗程5 d.结果 在提高胃内pH方面,A组强于B组(P<0.05).A组57例(95.00%)3 d内止血,3例(5.00%)4~5 d内止血;B组58例(96.67%)3 d内止血,2例(3.33%)4~5 d内止血.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结论 在相同的治疗剂量下,泮托拉唑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奥美拉唑强,但在控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面两药相似.
作者:周利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参当归颗粒剂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挥发油总质量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以包舍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结果 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6倍量水、浸泡1 h、加热至沸腾回流8 h,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6投料、包合温度45℃、磁力搅拌2h.结论 所优选的佳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包启年;吴晓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6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予奥拉西坦800 mg/次,3次/d)34例和对照组(予安慰剂)33例,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简易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MSE及Balthel评分增高,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张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加强职业防护,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4家二级乙等医院93名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结果 大多数保洁人员欠缺医院感染知识,对保洁工作的规章制度不熟悉,尤其是不知道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结束后不洗手或洗手后二次污染严重,工作中极少使用防护用具.结论 医院和保洁公司应加强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制订有效的督查制度,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陈平朵;钟桂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方法 对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用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注射液40mL行膀胱灌注,保留20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膀胱镜下检查,可疑原位癌处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合并膀胱原位癌,诊断阳性率为30.95%.结论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可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位诊断.
作者:张朝华;黄研;彭洪涛;马建峰;李洋;史哲;许瑞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痢特灵、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DU)和/或胃溃疡(GU)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50例口服泮托拉唑20 mg、痢特灵0.1 g、阿莫西林1.0 g,均2次/d,2周后只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4周,共治疗6周;B组抗HP方法同A组,开始疗程缩短为1周,1周后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5周,共治疗6周.疗程结束后4周均复查胃镜及HP,A组中42例HP根除后6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A组和B组HP根除率分别为96.00%和92.00%,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00%;A组6个月HP再感染率为7.14%.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理想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
作者:刘祖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降血糖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炼化医院2005-2007年各类降血糖药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内降血糖药用量及使用金额逐年增长,其中以口服降血糖药为主.结论 该院降血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消糖灵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9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14.6~175.2 μg/mL,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为1.70%(n=9).结论 HPLC法可控制消糖灵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作者:刘淑花;田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磷霉素钙胶囊中主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25 mol/L三氟乙酸溶液,流速为0.6 mL/min,进样量为2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107 ℃,载气为氮气,流速2.5 L/min.结果 磷霉素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871~2.412 mg/mL,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62%(n=6).结论 HPLC-ELSD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罗蓓;黄凯文;李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病率增加,且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是导致终末期肾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病学家试图探索某些指标来拟诊和预测预后,该文简述了原发性FSGS预后相关因素如蛋白尿程度、血肌酐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治疗反应、基因、足细胞及足细胞蛋白等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淑;王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杏香免耳风母液及其各萃取物在体外时某些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药材母液和各萃取物配成不同的稀释度,采用牛津杯法对4种常见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种药液对4种细菌的抑制效果大小顺序为母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结论 3种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作者:邱如意;许军;徐伟;熊俭;刘燕华;袁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将24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1 86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6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1.08%,对照组为1.13%;观察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1 768例、乙级愈合82例、丙级愈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84例、32例、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9±1.5)d,对照组为(5.1±1.4)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杨京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6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200 mg,第2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50 mg,第3组和第4组分次口服米非司酮共150 mg,其他治疗相同,观察妊娠终止的情况.结果 除一次服用米非司酮150 mg的第2组外,其他3组的完全流产率均在90%以上.结论 米非司酮低剂量多次给药的流产效果优于高剂量一次给药,如一次服用米非司酮,剂量须达到200 mg才有90%以上的流产效果.
作者: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榄香烯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采用榄香烯(400mg,静脉滴注,第1天~第10天)+希罗达(1 250 mg/m2,口服,2次/d,第1天~第14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1例(52.50%),稳定(SD)10例(25.00%),进展(PD)9例(22.50%),总有效(CR+PR)率为52.50%,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口腔炎、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腹泻.结论 榄香烯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低,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好.
作者:张军;张凡;周礼湘;董来荣;张斌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