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滕淑;王墨

关键词: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预后, 因素
摘要:近年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病率增加,且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是导致终末期肾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病学家试图探索某些指标来拟诊和预测预后,该文简述了原发性FSGS预后相关因素如蛋白尿程度、血肌酐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治疗反应、基因、足细胞及足细胞蛋白等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配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两种配方(2:1和1:1)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成A组和B组,分别给予2:1和1:1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用药剂量以头孢哌酮钠计,中度感染为2 g/d,重度感染可增至4 g/d,分2次静脉滴注(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结果 治疗后A组和B组痊愈率分别为52.38%和50.00%,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83.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82%和83.72%,两组间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和7.14%,且大多轻微.结论 两种配方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但2:1配方因舒巴坦钠剂量减少而增加了肾脏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周华;朱宝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诊断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42例

    目的 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方法 对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用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注射液40mL行膀胱灌注,保留20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膀胱镜下检查,可疑原位癌处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合并膀胱原位癌,诊断阳性率为30.95%.结论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可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位诊断.

    作者:张朝华;黄研;彭洪涛;马建峰;李洋;史哲;许瑞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有效控制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处方中的麻黄、杏仁、前胡.结果 在薄层色谱上可检出3种药材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TLC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任卫琼;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大限度降低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记载的调配差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年内共发生调配差错111例,其中药物品种差错41例(36.94%),药物数量差错24例(21.62%),错发患者差错15例(13.51%),药物剂量剂型差错9例(8.11%),注射单填写差错8例(7.21%),收费差错6例(5.41%),医师处方差错3例(2.70%),用法用量差错3例(2.70%),包装相似差错2例(1.80%).结论 加强针对性管理,规范处方调配规程,制订优质服务规范,提高药学人员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可有效防范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

    作者:黄乐珊;郑师明;严鹏科;黄汉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头孢西丁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头孢西丁钠,对照组21例给予头孢呋辛,均静脉滴注,80~160mg/kg,每12 h给药1次.结果 治疗组在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敏感试验和安全性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CAP安全、有效.

    作者:唐进荣;史源;何海霞;周远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病率增加,且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是导致终末期肾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病学家试图探索某些指标来拟诊和预测预后,该文简述了原发性FSGS预后相关因素如蛋白尿程度、血肌酐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治疗反应、基因、足细胞及足细胞蛋白等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淑;王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心理状况,将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及对照组,治疗4周后再检测患者COPD的各项指标.结果 黛力新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COPD各项观察指标中,除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黛力新能改善CD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联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替硝唑溶液的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替硝唑溶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替硝唑含量,测定波长为317 nm;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氯己定含量,测定波长为260 nm,参比波长为350.8 nm.结果 替硝唑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5~25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30%,RSD=0.53%(n=6);醋酸氯己定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2~7.5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0.56%(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韶铭;王(琤)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内源性大麻素联用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内源性大麻素(AEA)、顺铂(DDP)单用或联用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氯唑蓝(MTT)法检测AEA和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FCM)PI单染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EA对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10,20 μmol/L的AEA和1,2mg/L的DDP联合作用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组;两药联用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增强,AEA可使A549细胞阻滞于G2/M期.结论 AEA及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且两者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作者:初学;庄志祥;蒲汪洋;王小霞;朱明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榄香烯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40例

    目的 评价榄香烯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采用榄香烯(400mg,静脉滴注,第1天~第10天)+希罗达(1 250 mg/m2,口服,2次/d,第1天~第14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1例(52.50%),稳定(SD)10例(25.00%),进展(PD)9例(22.50%),总有效(CR+PR)率为52.50%,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口腔炎、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腹泻.结论 榄香烯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低,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好.

    作者:张军;张凡;周礼湘;董来荣;张斌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5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5~5 g,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结果 1个疗程后,65例患者中28例痊愈,33例显效,3例进步,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5%;细菌学检查检出阳性细菌58株,疗程结束后有51株被清除,清除率为87.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试验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可作为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作者:张生大;丁洁卫;唐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缩泉片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缩泉片中益智仁和乌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倍数、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的收率和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结果 佳提取务件为药材浸泡12 h(过夜)后加12倍量水、蒸馏5 h;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8投料、包合时间1 h、包合温度40℃.结论 用β-环糊精对制剂中的挥发油进行包合,提高了挥发油的利用率和制剂的稳定性,且便于制剂制备和保存.

    作者:王利胜;郭琦;石宗丰;陈秀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参当归颗粒剂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人参当归颗粒剂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挥发油总质量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以包舍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结果 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6倍量水、浸泡1 h、加热至沸腾回流8 h,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6投料、包合温度45℃、磁力搅拌2h.结论 所优选的佳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包启年;吴晓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6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200 mg,第2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50 mg,第3组和第4组分次口服米非司酮共150 mg,其他治疗相同,观察妊娠终止的情况.结果 除一次服用米非司酮150 mg的第2组外,其他3组的完全流产率均在90%以上.结论 米非司酮低剂量多次给药的流产效果优于高剂量一次给药,如一次服用米非司酮,剂量须达到200 mg才有90%以上的流产效果.

    作者: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6例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36例口服莫西沙星400 mg,1次/d,B组36例口服罗红霉素150 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9 d,用药前后作痰细菌学培养.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1.67%,B组为52.78%;细菌清除率A组为89.66%,B组为55.56%.A组临床总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 莫西沙星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林光勇;路黎;戈霓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经内镜证实由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A组)或奥美拉唑40mg(B组),每12 h用药1次,疗程5 d.结果 在提高胃内pH方面,A组强于B组(P<0.05).A组57例(95.00%)3 d内止血,3例(5.00%)4~5 d内止血;B组58例(96.67%)3 d内止血,2例(3.33%)4~5 d内止血.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结论 在相同的治疗剂量下,泮托拉唑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奥美拉唑强,但在控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面两药相似.

    作者:周利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闭合性肝外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闭合性肝外伤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经验与方法.方法 对86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结论闭合性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在临床已逐渐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对符合条件特别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在密切监测下进行合理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施成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细菌性阴道病与生殖道支原体合并感染的关系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BY的诊断标准选择65例BV患者,同时以6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结果 65例BV患者中3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6.15%;65例正常体检者中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69%,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BV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可能是后者的诱因之一,在临床中应该注意合并治疗.

    作者:戚均超;孟曙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心脏瓣膜替换术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200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情况,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 选择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病变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20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MVR)16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DVR)2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6例;结果患者早期死亡13例(6.50%),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有效预防栓塞和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季;谢晓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48例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分别配伍利凡诺和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的效果.方法 将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2~20周健康妇女105例随机分为A组(48例)和B组(57例),分别给予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观察流产率、胎儿娩出时间及出血量.结果 A组完全流产率为89.58%、B组为70.18%,胎儿娩出时间A组为(31.82±6.31)h、B组为(42.32±5.49)h,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引产后出血量A组为(105.45±35.25)mL,B组为(114.28±33.24)m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进行引产,成功率高,副作用少,适合于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推广.

    作者:郝红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