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如;王昆;赵凯;黄复生
目的 建立测定磷霉素钙胶囊中主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25 mol/L三氟乙酸溶液,流速为0.6 mL/min,进样量为2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107 ℃,载气为氮气,流速2.5 L/min.结果 磷霉素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871~2.412 mg/mL,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62%(n=6).结论 HPLC-ELSD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罗蓓;黄凯文;李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促进内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7年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住院期间痰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者45例(37.50%),抗菌药物使用以二联为主(占80.0%),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集中于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根据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而更换抗菌药物的有17例(14.17%).结论 COPD患者的抗菌治疗明显存在致病菌检出率低、致病谱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实际有出入、耐药情况较普遍等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晏学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36例口服莫西沙星400 mg,1次/d,B组36例口服罗红霉素150 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9 d,用药前后作痰细菌学培养.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1.67%,B组为52.78%;细菌清除率A组为89.66%,B组为55.56%.A组临床总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 莫西沙星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林光勇;路黎;戈霓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将24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1 86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6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1.08%,对照组为1.13%;观察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1 768例、乙级愈合82例、丙级愈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84例、32例、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9±1.5)d,对照组为(5.1±1.4)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杨京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缩泉片中益智仁和乌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倍数、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的收率和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结果 佳提取务件为药材浸泡12 h(过夜)后加12倍量水、蒸馏5 h;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8投料、包合时间1 h、包合温度40℃.结论 用β-环糊精对制剂中的挥发油进行包合,提高了挥发油的利用率和制剂的稳定性,且便于制剂制备和保存.
作者:王利胜;郭琦;石宗丰;陈秀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将78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时照组32例予谷维素、维生素B6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弥凝0.1 mg,睡前半小时顿服.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21.8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肯定,且相对安全,但停药后有一定的复发.
作者:梁励秋;郑吉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0例),辛伐他汀剂量为20 mg/d,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 mg/d,均口服治疗,疗程为2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脂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2月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升高(P>0.05),治疗2月后两组间调脂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且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李晓丽;梅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均分成两组,治疗组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比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起效快、疗效好.
作者:林越仙;丁秀琪;曹攀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两种配方(2:1和1:1)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成A组和B组,分别给予2:1和1:1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用药剂量以头孢哌酮钠计,中度感染为2 g/d,重度感染可增至4 g/d,分2次静脉滴注(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结果 治疗后A组和B组痊愈率分别为52.38%和50.00%,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83.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82%和83.72%,两组间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和7.14%,且大多轻微.结论 两种配方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但2:1配方因舒巴坦钠剂量减少而增加了肾脏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周华;朱宝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对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9例单纯性、急性、非淋菌性和混合性尿路感染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150例和加替沙星组149例,分别口服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400 mg/d,疗程均为7 d.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加替沙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95.30%,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89.89%和87.10%,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00%和8.7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均可作为第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王刚;裴宇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内源性大麻素(AEA)、顺铂(DDP)单用或联用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氯唑蓝(MTT)法检测AEA和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FCM)PI单染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EA对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10,20 μmol/L的AEA和1,2mg/L的DDP联合作用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组;两药联用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增强,AEA可使A549细胞阻滞于G2/M期.结论 AEA及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且两者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作者:初学;庄志祥;蒲汪洋;王小霞;朱明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分别配伍利凡诺和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的效果.方法 将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2~20周健康妇女105例随机分为A组(48例)和B组(57例),分别给予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观察流产率、胎儿娩出时间及出血量.结果 A组完全流产率为89.58%、B组为70.18%,胎儿娩出时间A组为(31.82±6.31)h、B组为(42.32±5.49)h,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引产后出血量A组为(105.45±35.25)mL,B组为(114.28±33.24)m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进行引产,成功率高,副作用少,适合于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推广.
作者:郝红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参当归颗粒剂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挥发油总质量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以包舍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结果 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6倍量水、浸泡1 h、加热至沸腾回流8 h,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6投料、包合温度45℃、磁力搅拌2h.结论 所优选的佳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包启年;吴晓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急性碳酸钡中毒救治的应急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救治36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应急护理管理在急性碳酸钡中毒的急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忙而不乱,大批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及时救治.结论 在应对突发中毒事件过程中,护理部采取有效对策,快速组织,宏观管理,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
作者:胡珍芬;吴旭丽;滕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BY的诊断标准选择65例BV患者,同时以6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结果 65例BV患者中3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6.15%;65例正常体检者中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69%,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BV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可能是后者的诱因之一,在临床中应该注意合并治疗.
作者:戚均超;孟曙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3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111例同期非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11±0.25)mm,斑块检出率为88.72%,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77±0.21)mm,斑块检出率为18.02%,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李建如;王志涛;杨文颖;吴瑞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口服治疗,10 mL/次,3次/d,于治疗第4周末和第10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周末HAMD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和49.46%(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药物,且能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邵宏敏;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女,33岁,因反复皮疹半年于2006年12月22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自诉皮疹发生到消退的时间约半个小时,自觉瘙痒.
作者:袁艳峰;王慧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位食管癌患者行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高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施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各种合并症的处理措施.结果 45例患者中有42例食管癌顺利切除,手术切除率为93.3%;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其中呼吸衰竭1例),心力衰竭2例,吻合口瘘3例;平均随访时间1.0年(3月~4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84.4%(38/45).结论 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高位食管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心肺系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章宏欣;吕银祥;洪堂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及洗剂经小鼠皮肤给药后药物在皮肤中的分布.方法 在体条件下分别局部外用氧化苦参碱脂质体与传统洗剂,测定药物在皮肤内及角质层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相同条件下,脂质体制剂在皮肤内药物滞留率较普通洗剂高,在角质层中较普通洗剂低;1.0%,1.5%,3.0%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皮肤内药物滞留率分别为(25.2±1.2)%,(40.1±2.4)%,(22.4±1.5)%,在角质层中药物滞留率分别为(10.3±1.1)%,(16.5±1.8)%,(34.2±1.6)%.结论 脂质体制剂能有效透过皮肤角质层,持续发挥局部药物作用.
作者:张敬如;王昆;赵凯;黄复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